石狮市缢蛏养殖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0809
专题名称: 石狮市缢蛏养殖情况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340.pdf
专题类型: 渔业资源

专题描述

缢蛏俗名“涂蛏”、“大蛏”,是石狮主要的传统养殖品种,在海水养殖中占比例最大。早在五代期间陈洪进倡导围垦南郊海埭(今陈埭),已有养蛏。陈埭的滩涂和水头、蚶江、石湖等村的滩涂连成一片。泉州湾的沿岸民众建房挖基,凡兴土木,常发现成堆蛏壳或壳泥积层。民国期间,泉州湾南岸尤以陈埭、水头产缢蛏最多,远销闽南各地。 因受蛏苗生产不稳定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养殖面积起伏变化较大。1956年自产蛏苗自留种养成大蛏的只有水头22公顷,产量231吨。1964年水头及莲埭养大蛏63.3公顷,产量275吨。1968年面积减至33公顷。此后蛏苗附苗平畦预报成功,开始建立苗种基地,推广应用氰化钠毒杀敌害(蛏鳗)等措施,促进养蛏业的发展。1971年水头、莲埭2个生产大队养蛏面积增至80公顷,产量600吨。80年代初曾有试验“蓄水养蛏”,但易于淤泥沉积,破坏蛏埕,仅推广一二年就废用。石狮建市后,进一步落实滩涂养殖的生产责任制,缢蛏养殖发展较快。1997年全市养殖面积288.8公顷,产量4933吨,占海水贝藻类总产量的86.3%,是1989年产量830吨的5.9倍。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