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医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唯一号: 130331020230000261
机构名称: 永春医院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826.pdf
起始时间: 1893年

机构描述

清光绪十九年(1893),英基督教长老会在街尾租用一座民房,设立永春医馆,并开始在真武殿建馆舍。二十一年,英人医生骆约翰主持馆务。数年后,为适应地方男女分诊习惯,英基督教长老会派女医生乐作信在小溪仔桥头设女医馆,专为女患者治病。光绪三十年,由地方人士及华侨捐助,增建楼房四座,安装电灯和自来水。三十二年,医馆分设挂号处、候诊室、诊病室、手术室、药剂室,并有教学室、大讲堂、学生宿舍、男女病房、医生楼及协理楼等;后又购置显微镜、X光机,病床从20张增至100张,还招收学生传授医学。泉州等地也有人前来学习,服务范围扩至邻县,海外侨胞有的专程回乡就医。 民国7年(1918),长老会的传教重心移向泉州,永春医馆大部分设备并入泉州惠世医院。民国11年复办。17年,永春县士绅组织董事会,接办永春医馆。一年后董事会解体,仍由教会收回,属泉州惠世医院的分院,改名英国基督教永春医院。19年至23年,医院曾两度被民团占用并拿走部分物资。28年,泉州培元中学迁蓬壶,医院在蓬壶设临时诊所。 1951年,医院改组,成立医务委员会。1952年10月,县人民政府接管永春医院,当时有医务人员27人,李长庆担任院长。随后县政府拨款、华侨捐资扩建院舍,增添药品器械,病床。1956年7月,永春医院与县卫生院合并为永春人民医院,后仍称永春医院,迁入县城西北角新建的院址。合并后的永春医院人员增至64人,病床100张,设内、外、儿、妇、五官、中医,放射、理疗、检验,护理等科室。医务人员大部分是大,中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此后,医务人员、病床逐年增加,60年代有人员121人,病床130张,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水平木断提高。“文革”中,医院的规耄制度受破坏,业务骨干下放,管理混乱,医疗质量下降。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经过整顿、调整,永春医院又走上正轨。70年代末有人员143人,病床185张。1981年,旅外侨亲李延年捐资建筑6397平方米的“延年楼”,作为永春医院新韵门诊部、住院部。1985年落成,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林一心为“延年楼”剪彩。至1986年底,全院总建筑面积17470平方米,人员218人,病床200张。1987年,该院拥有心电m机,心脏监护仪、A超机、脑电图机,纤维胃镜、m型超声心电图机,B超照像机、洗胃机、分析仪,电动离心机、早产婴儿保温箱、交频电刀、胎心监护仪和救护车等设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长庆
相关
李延年
相关
林一心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