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县聋哑色织布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1020220000822
机构名称: 晋江县聋哑色织布厂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029.pdf
地址: 安海龙山寺内
前置机构: 安海棉毛加工小组
起始时间: 1957年底

机构描述

该厂的前身是安海棉毛加工小组,筹建于1957年底,址设安海龙山寺内。初以安置复退军人及民政照顾对象为主。生产棉织抽纱。1959年改名安海棉纺厂。工人增至180多人,并添置24台木规织布机,生产再生布,但因产品积压,生产不景气。 1960年,该厂迁至安海镇杉行口华侨实习学校(即现安海中学前身),利用6间教室作为厂房,并开始安置盲、聋、哑人,更名为晋江县聋哑棉纺厂。1962年,在县财政部门支持下,扩建厂房,改进铁木规织布机,产量增加,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有较大发展。1963年,该厂有管理人员8人,生产人员50人,其中民政照顾对象47人。年产值6.34万元,年利润0.98万元。主要生产蚊帐布、棉布、毛巾、灯心带。 1969年,划归县工业科管辖,1971年12月,重归民政系统。1975年,翻建第二车间,增建第三车间,同时改进生产设备,生产逐步走上正轨。1982年,扩建1座三层职工宿舍楼。1987年,又把大车间第二层楼房改建为整经车间。生产和生活设施有很大改善。 1988年,在县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实行计件工资制。同时,扩建新车间840多平方米,更新75寸织布机20台,全员生产率增长77.88%,每人平均月工资增长97.26%。年产各色棉布86.9万米,年产值110.9万元,纯利润16.09万元,税金8.74万元。 该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88年有职工143人,其中,残疾职工75人,占生产人员总数52.4%,固定资金88.7万元,流动资金12万元,厂房面积4947平方米,建筑面积3648平方米。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