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滨农场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1020220000736
机构名称: 西滨农场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262.pdf
起始时间: 1951年

机构描述

西滨农场是晋江县规模最大(占地6.40平方公里)、办得最早的农场。1951年,先在罗山乡沙塘村创办一个百亩的国营小农场(即现在县林业局下属的沙塘苗圃)。1955年,县西滨劳改农场内迁,国营农场从沙塘迁入西滨,接管劳改农场,称国营西滨农场。 该场在1955年前,由于滨海水缺,新围海埭含盐量大,只能播种一些田菁、大麦和甘薯。国营农场接管后,经过多年平整改造、开沟引水、营造防风林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好农场。场内土地总面积3341亩,除营造防风林带占地80亩,职工居民点用地170亩,道路占地60亩,以及河沟水面外,耕地图斑面积还有3025亩,实际耕地面积2242亩,全是水田。 在引进金鸡水,晋东水稻的用水基本解决之后,县委决定把罗山与石狮交汇处的塘市一个千亩水塘,划给国营农场,加以围垦改造,办成塘市分场。1961年,把靠近荆山北岸的100多亩水田划给县良种场作为繁育良种基地。1978年初,又因“四化一供”的需要,把塘市分场改为县小麦原种繁殖场。 1984年,该场粮食总产量达1630.55吨,工业总产值达548.5万元。又投资93.1万元,新建一座63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和办公大楼,一座424平方米的食堂,一所965平方米的初级小学校舍,一座1085平方米的仓库,一个2200平方米的大晒埕,修建道路7条,长度4610米。 西滨农场享受乡、镇级待遇。据1988年统计,全场有15个村民小组,299户,1207人,710个劳力,2258亩耕地,有6台大型拖拉机,19台手扶拖拉机,2艘机耕滚船,1部机动水稻插秧机,12套小型拖拉机配套工具,8台灌溉用的柴油机,1台20千瓦电动机,9台农用水泵,3台(90千瓦)联合收割机,1台动力收割机,11台机动脱粒机,1台种子精选机,3辆载重农用汽车(290千瓦),1台专用推土机。当年全场办工业9家,工业总产值达539.3万元。粮食总产达1630.55吨,农业总产值达121.22万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