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色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唯一号: 130330020230009432
人物姓名: 万正色
人物异名: 字:惟高;号:中庵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988.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637
卒年: 1691
籍贯: 晋江县三十七都渡头铺浔尾乡(今城东浔美)

传略

万正色,字惟高,号中庵,晋江县三十七都渡头铺浔尾乡(今城东浔美)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生。清初改黄姓从军,驻守山东。 清康熙三年(1664年),万正色招降海盗陈灿有功,被提升为陕西兴安府(治所在今安康市)游击。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次年二月,万正色在参将穆瞻部下出师征讨,负责押送银饷,在野孤岭打败拥兵据守陕西阳平关吴三桂总兵谭弘,并用计夺取朝天关,攻克七盘关,收复四川广元、昭化(今属广元市)、苍溪等县。至保宁府(治所在今阆中县)后,清兵被困蟠龙山,粮道断绝30余日,士兵饥困不堪。一日,得令乘夜突围,万正色手持大刀,一马当先,手刃敌军猛将10余员,冲出重围,到达陕西汉中府(治所今南郑县)。军中因此称其“黄大刀”。后,万正色升为山西平鲁卫(今平鲁县)参将,并恢复万姓。不久,他又奉命平定兴安府兵变,受到清康熙帝的召见和嘉奖,加授湖南岳州(治所今岳阳县)水师总兵。 时吴三桂重兵镇守岳州,控洞庭湖套,安远靖寇大将军察尾率清兵连攻4年不下。康熙十七年(1678年),万正色到岳州,派遣轻舟乘夜雨袭击岸上守军,并亲率壮士入乱苇中尽斫敌军木桩。清兵上岸,纵火呐喊,叛军惊慌大乱,自相残杀溃退。后吴三桂部将领200艘船攻打柳林嘴,万正色切断叛军饷道,率游击唐善同叛军大战于芦席口,烧毁叛军船队,击杀叛将张炳、赵有库等人。同年八月,吴三桂暴死于湖南衡州(今衡阳县),其子吴应期及部将杜辉、江义等退守岳州城。万正色施“乱间计”,作书信14封,分别送杜辉、江义等人。吴应期怀疑这些部将私通清军,斩杀杜辉等13名部将;陈华、李超、王度冲等部将出城投降清军。叛军元气大损,吴应期弃城投奔长沙,万正色收复岳州。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万正色条陈《闽人习海上事状》,提出海、陆军布防和配合作战的建议,得到圣祖赞赏,特旨加太子少保衔,调任福建水师总兵,继而升为水师提督。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万正色船泊浙江定海县(今舟山市定海区),二月间攻取海坛、南日、湄州等岛,并在惠安县崇武海上与郑军交战,击沉郑军战船12艘,配合陆上炮击,把郑部朱天贵的300多艘船队驱散,收复崇武。后朱天贵乘南风大发率船队反扑,万正色将水师分为6队,2队自平海湾(今莆田市东南)南下,2队从下风诱战,2队正面冲击,巡抚吴兴祚又从陆上配合,鏖战两天,大获全胜。万正色乘胜追击,金门、厦门、海澄等岛先后收复,郑军退守台湾。 万正色进入海澄县,严明军纪,秋毫无犯地方,人心逐渐安定。万正色又上《闽海善后疏》,建议分兵镇守滨海要地。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下令万正色进军台湾。万正色认为“台湾难攻且不必攻”。康熙帝因此调万正色为陆路提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万正色奉调云南,与鹤庆府总兵王珍不和,互相攻讦。总督范承勋弹劾万正色“纳贿侵蚀”,下刑部大狱判处死刑。后赦免死罪罢官回家,保留世职。 万正色回到泉州后,曾主持重修泉州洛阳桥,捐俸疏浚城内八卦沟,建造晋江县会馆。康熙三十年(1691年),万正色去世,享年55岁。住宅在今鲤城区东街第三巷内,故地名叫万厝埕,住宅附近立有“宫保提督”坊,今废。 万正色著有《平岳疏议》《平海疏议》及《师中纪绩》等书。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参将
职位
水师总兵
职位
水师提督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