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68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服饰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3
页码: 608-6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服饰演变历史,包括清末至今的衣服、儿童服装、男女青年服饰、中老年服饰,以及帽鞋和发式的变化。描述了不同时期的流行款式和风格,描绘了时装潮流的变迁与多样性。同时提到了21世纪以后的潮流发展,如鞋袜需求的转变、头饰饰品的新趋势。
关键词: 泉州市 洛江区 服饰习俗

内容

一、衣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史仕宦“品服荣身悉遵定制”,一般平民百姓“冠裳之饰而贵贱无淆”。清末,平民百姓以粗布汉装衣服及镶边大裾衫为主,仕宦缙绅以及殷富阶层长衫马褂。民国以后,中山装、学生装、长衫、旗袍、连衣裙渐进入社会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则时兴灰、蓝色“列宁装”“干部服”,出现所谓清一色“蓝蚂蚁”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绿色军装甚为流行。改革开放以后,衣着呈现丰富多彩。
  儿童服装 早时注重实用。初生婴儿穿掩裾“和尚衫”,围孩儿肚,下垫尿布,扎被裙,外罩披风。稍长,穿鸡罩衫、开裆裤或其他简便童装。五六岁穿连裆裤。婴、幼儿衣背领下绣字,以祈平安吉祥。20世纪90年代以后,童装设计新颖,款式繁多,色彩绚丽。21世纪以后,儿童服装更是五彩缤纷,印贴各种儿童喜爱卡通图饰,家长为子女选购衣着,讲究名牌、高档。
  男青年服饰 以西装、夹克为主装。许多年轻人喜欢休闲装、毛衣、T恤、运动装,即简单又显气质。一些时尚人士更是讲究名牌。青年人讲究的名牌还是以国内品牌为主。学校则统一穿校服,大都以舒适、大方、简便的运动服为主。鞋子选择也以休闲皮鞋、旅游鞋为多。
  女青年服饰 青年女装款式丰富多彩,有各式毛衣、裙装、大衣等,面料以棉麻、腈纶、纯毛等为主,色泽鲜艳,配上款式新颖的皮鞋、靴子、凉鞋等。其饰品包括手袋、戒指、项链、手链、耳环、胸花以及发卡、发带等。20世纪末流行“港式”服饰,21世纪以后流行“日式”“韩版”服饰。
  男中老年服饰 冬天多以式样庄重、颜色较单一的西装和夹克为主,讲究宽松舒适,夏天除了衬衫外,T恤也逐渐为中老年人所青睐。21世纪以后,服装颜色趋向丰富鲜亮,给人以越活越年轻的感觉。
  女中老年服饰 中老年女性服饰种类繁多,总体上偏向花色较单一、样式较稳重。其饰品较常见的有项链、戒指。
  进入21世纪,除个别手工裁缝因适应少数人对衣着款式的需要或代为成衣适身尺寸修改缝纫而保留外,作坊式的衣服加工基本消失,成衣市场所售全为服装厂生产。
  二、帽鞋
  民国之前,平民百姓纳底布鞋、草鞋、木屐为主,仕宦缙绅以及殷富阶层则穿弓鞋、珠拖。民国之后,皮鞋、胶底鞋等逐渐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兴“万里”鞋、球鞋等,干部、师生一度流行灰、蓝八角帽。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人字拖鞋、塑料拖鞋和凉鞋,松紧鞋、田径鞋、尼龙袜、锦纶袜为男女普遍采用,草鞋绝迹,木屐也被淘汰。出门或劳动常戴白塑晴雨帽(白涸笠),此外,夏天盛行各色草帽,以遮阳;农村流行斗笠篾。“文革大革命”期间,绿色军帽、军鞋和浅棕塑料凉鞋一度流行。20世纪90年代多戴白布凉帽、草帽,戴斗笠的渐少。21世纪以后,少量少女冬天时戴帽装饰,老人、儿童有些为了保温戴帽,男青少年及成年人鲜有戴帽者。
  21世纪以后,人们对鞋袜需求由经济实用型转向高档精品型。各种质料的男、女鞋种类繁多,款式不断更新。皮鞋、运动鞋、旅游鞋、雪地鞋、轻便鞋和各式时装鞋在青年中广泛流行,中青年女子穿高跟鞋极风行。
  三、发式
  男发式 清代,男人蓄发辫,儿童留束发。民初鼎革,明令剪辫,男子留剪辫头或剃光头,继而理满堂发或平头。以后长期通行二八分发。抗日战争时期,男学生推行剃光头。20世纪40年代,分发流行航空体。幼童留护囟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发仍最普遍,其次是平头。80年代后,青少年流行游泳头、长鬓发、短披发、烫发成为时髦。老人、男童多留短分发。21世纪以后,年轻人发式也有留长发、分头等多种发型,年轻小伙随时代潮流,追求个性染各种颜色头发,表示时髦。
  女发式 清至民国,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扎红头绳。成年妇女挽发髻,别簪子,小型“包髻”“螺旋髻”,套发网,为城镇妇女发型;大型“粗脚头”,套大排钗发架,流行于农村妇女。20世纪30—40年代,年轻女子剪短发,蓄刘海。摩登女郎长发披肩,新婚女子时兴烫发。女童多剪童发,中老年妇女仍多梳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或剪短发或留辫子,梳髻除老妇外渐敛迹。20世纪80年代后,女子讲时髦,追新潮,烫发成风。游泳发、菜花头、蘑菇头、鸡冠头、波浪式、齐耳短发、披肩长发、扎羊尾巴,女发式样层出不穷,20世纪90年代后女性发型的变化更是频现异彩,或长发披肩,或巧挽云髻,或波浪式烫发,或直板离子烫,沙宣发,频频翻新,潮流紧跟港澳。21世纪以后,出现染发之风,各种颜色在年轻人头上大放异彩。一些专门设计高档发型的“美发屋“美发店”应运而生且生意兴隆,有专门经营新婚女子发型设计的,且价格不菲。
  四、饰品
  旧时妇女盘髻,头饰簪钗之类,民国后期女多剪发,只用发夹,或用各式金银玉钗。女童从小钻耳,栓红线头,十二三岁始戴耳拴、耳环,成人戴耳坠,劳动妇女戴耳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兴钻耳,耳饰一度敛迹。20世纪80年代,年轻女子重兴耳饰热,耳环、耳坠大型化,花色多。金项链原为妇女饰品,男戴金项链者不少。手足饰品除戒指男女通用外,妇女戴手圈(镯)、手链和足链很普遍。幼儿一般戴银饰品,如配长命锁、八卦的项链,以及手圈、足圈。进入21世纪佩戴首饰更是普遍,首饰质地与款式常换常新,从黄金、三色金、K金、玫瑰金到钻石、宝石不断演变,玉器首饰也深受居民喜爱。很多女性以衣服的颜色与格调来搭配首饰,首饰从项链、戒指、手镯、脚环、耳环,讲究系列。黄金不再作为日常佩戴首饰,仅结婚时佩戴,婚后便收藏起来作为家私。此外,“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作人员手戴“中山牌”或“支农牌”手表成为时尚。20世纪90年代,腰间别BP机、“大哥大”分别成为年轻人和“成功”人士的时尚,佩戴手表者迅速减少。21世纪以后,由于手机的普及,人人口袋装手机,少有人将通讯工具“显摆”于外。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