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牌坊 石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6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牌坊 石碑
分类号: K879.1;K877.42
页数: 2
页码: 606-6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地区的几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孝节坊、蔡襄《万安桥记》碑、河市濠溪桥碑、水利碑、朱公陂水利碑、禅鸡冢碑、水尾树碑、白凤新书房碑和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等。
关键词: 文物 碑刻 牌坊 石碑

内容

孝节坊 位于马甲镇蔡内村团结自然村的娘公山坡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贞义姑十二世孙御史杜中士奉旨,为旌表其祖姑杜晦(贞义姑)而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5年,用部分原构件重建。孝节坊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5.2平方米,坊系花岗岩筑砌,坊顶有“圣旨”牌一方,两边抱柱雕双龙戏珠,坊上雕有金鱼、石狮等。2001年6月,泉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襄《万安桥记》碑 碑刻有2方,立于洛阳桥南岸蔡襄祠正殿内左右两侧,第一方为宋刻原碑,第二方原碑已毁,现存为1962年仿原碑重刻的。碑长2.92米,宽1.63米,厚0.26米,有座,座高0.75米,宽2.10米,厚0.60米;楷书,字径0.20×0.17米。
  河市濠溪桥碑 位于河市镇濠溪桥头观音庙旁。长方形,白花岗岩石刻制,高2.24米,厚0.22米,座高0.44米,宽1.27米。碑文为明代抗倭名将都督俞大猷撰文并亲自书写。1961年6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利碑 位于河市镇下堡村铁山宫墙上,花岗岩石刻制。碑身露出地面高1.00米,宽0.65米,楷书,字径0.06×0.06米。文字风化不清,年代不详。
  朱公陂水利碑 位于河市镇下堡村铁山宫内墙上,花岗岩石刻制。高1.80米,宽0.52米,楷书,字径0.35×0.35米。文字已风化不清,年代不详。
  禅鸡冢碑 位于马甲镇双髻山白水岩,明代碑刻。碑石4块,合成2方,砌在边壁上。每块碑石长1.78米,宽0.36米。楷书,字径0.09×0.08米,10行,行19字,全文187字。上款“五因山人林如源记”,下款“庚午腊月白毫庵居士张瑞图书”,碑文即暗林第十世,布衣文人林如源撰写,为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丹。
  水尾树碑 位于虹山乡虹山村山占丘自然村旁。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乡人共立水尾树保护公约并立碑为记。碑坐西南向东北,碑高1.77米、宽0.45米、厚0.24米,碑首呈圭额,为花岗岩石质。2001年6月,泉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凤新书房碑 位于虹山乡白凤村新书房、小宗口自然村的田园里。1983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是明代碑刻,材质为花岗岩石,原为花园附属物。“爱草园”石刻位于村道桥涵下,正面刻“爱草园”,背面刻“化龙池”,在距离“爱草园”石刻100米处的另一小土坡上,另一通石碑刻着“小蓬莱”三字,石刻字体均为小篆,传为著名诗僧释大圭于明初所题。
  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位于马甲镇杏川行政村东头自然村村道边。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举国愤慨,共赴国难。民国28年7月7日,马甲籍杜氏宗人共集于此地,纪念“卢沟桥事变”抗战阵亡将士并立碑为记。碑材质为花岗岩,上刻楷书“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2001年6月,泉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