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篇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608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五篇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22.757
页数: 9
页码: 558-5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洛江区科学技术的情况。其中包括科技人才、科技推广与普及、科研机构、管理等。
关键词: 洛江区 科学技术

内容

新石器时代,洛阳江流域一带的泉州先民已能磨制石锛、石斧、石刀。东晋大兴四年(321年),晋人南迁,传入中原铁制农具等先进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唐代,建瓦窑烧砖瓦,种植甘蔗。宋代,建筑、染织等科学技术也有很大发展,万安桥(洛阳桥)建造技术“甲天下”。明代,引进种植甘薯。
  明末至民国时期,境内科学技术发展缓慢,没有科研机构,现代科技设施几近空白,专业技术人员寥若晨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江境域科技事业迅速发展,1954年,二区(后称马甲区)设立农技站;1956年,罗溪区、河市区设立农技站,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1978年,全国、全省科学大会召开后,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84年11月,中共泉州市委五届一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七项决议。1987年10月,马甲乡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科技示范乡(镇),成立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委员会,配备科技副乡长,制订科技发展规划,实施“星火”计划,组织科技培训,推广科技成果。1990年,省政府决定开辟泉州马甲为优良畜牧品种试验区。1992年,省政府授予马甲镇“科技示范乡镇”荣誉称号。
  1997年起,洛江区组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开展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活动,做好科技普及推广,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实施泉州市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和结构调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全区工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至2007年底,全区有专业技术人员1879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项目分别为13项、22项、96项,洛江区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三连冠”。
  第一章 科技人才
  第一节 结构与分布
  古至2007年12月,洛江区专业技术人员187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1人,农牧水技术人员39人,卫生技术人员160人,教学人员1641人,林业技术人员8人。
  第二节 科技人才引进与管理
  1997年12月17日,洛江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泉州市洛江区人才引进工作的暂行规定》。鼓励和支持人才到乡镇企业、街道企业、“三资”企业、民办科研机构工作。引进洛江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所需的高、中级人才及其他特殊技能者,包括海外专家学者、出国留学学成人员。重点引进携带高新技项目、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真才实学和丰富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其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同年,泉州市洛江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成立,建立《人事寄挂档案管理六项制度》。
  1998年9月,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选拔管理优秀人才的意见》。2001年4月,确认区管第一批优秀拔尖人才5名。2002年,出台《关于选拔管理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的意见》《关于选拔第一批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的通知》《洛江区“十五”人才规划和2010年人才发展目标纲要》。
  第二章 科技推广与普及
  第一节 科技普及
  一、科普宣传
  1998年起,洛江区科技部门每年组织人员到各镇(乡、街道)开展“科技三下乡”、科技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知识产权和地震知识宣传日等活动,编印《洛江科技信息》46期9200份、《洛江科技资料选编》13期2600份,建立43个科普活动站,设置科普图书专柜,配置标准科普宣传栏,配备专兼职科普宣传员,成立6个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07年,区科技局联合区科协、妇联、卫生、计生等部门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图片展示等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知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同年,洛江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成。
  一、科技培训
  1998年起,区科技局、区科协重点组织乡镇实用技术培训,联合有关部门以乡、镇为依托,开展茶果、蔬菜、食用菌栽培、中草药、病虫害防治、畜牧兽医、电工等实用技术培训300多期,培训1.8万多人次。2007年,区科技局建立泉州市科技远程会议培训系统点8个,通过科技远程会议培训系统,开展科技培训37期,培训人数1万多人次。
  三、青少年科技活动
  2002年起,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泉州市贤銮科技创新大赛。2004年后,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泉州市青少年创意大赛。2005年后,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洛江区青少年创意大赛。2007年,组织泉州市第十一中学生参加“首届泉州市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获三等奖。同年7月,该队赴北京参加中国教育协会、中国知识产权协会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获得团体银奖,3个单项一等奖,7个单项二等奖。
  第二节 技术引进及推广
  一、农业技术
  1997年起,洛江区引进一批名优特水果、花卉、食用菌、蔬菜、中草药等品种,引进一批水稻、甘薯、甘蔗等优良新品种;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大棚综合栽培技术、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推广短蒂山麦冬种植技术、肉鸭网上养殖技术,泉州泉美园艺有限公司进行尖尾芋种苗脱毒及产业化生产。
  一、工业技术
  (一)引进技术
  1997年起,泉州洛江建峰包装用品有限公司引进德国BHS八层复合瓦楞纸板生产线,泉州友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引进数控加工中心KAF0-VMC-15800,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引进日本的卧式镗铣加工中心,泉州德信织造有限公司引进德国比洛德利贺桶式单面机,泉州丰源机械有限公司引进400T单点闭式精锻机、先进技术产物-辊轧机、空气压缩站及辅助设备,信和涂料有限公司引进美国的超纯水系统ELIX20Synergy、氙灯耐候测试机Q-SUNXE-3HS、斯托默黏度计KU-2。
  (二)研制技术
  1998年,泉州市众志金刚石工具厂研制生产金刚石串珠绳锯(热压式),泉州市大华蓄电池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固定型密封式铅钙蓄电池,泉州腾达精铸有限公司研制生产陶瓷型精密铸造钢鞋模。2001年,泉州市建友新型墙材有限公司利用石粉泡沫塑料废物生产轻质混凝土砌块。2004年,南方机械(泉州)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生产FH-2100面料复合机,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单面六色自动变色电脑提花机。2006年,泉州市南方建材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生产SCS数控石材线切割机,福建铁拓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生产QLB30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第三节 技术交流
  1998年起,依托洛江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服务,搭建科技工作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与中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泉州市农科所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企业牵线搭桥,收集企业技术难题,协助企业解决人才、技术等方面问题。2007年,组织40多家企业参加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成功对接项目36项,总投资9亿元。
  第三章 科研机构
  第一节 区属科研机构
  一、洛江区科技情报研究所
  1997年,洛江区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为全民所有制股级事业单位,编制2名,隶属区科技局。主要职责是健全和管理全区科技信息区域网络,负责科技成果登记,评审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星火计划”以及科技宣传等。
  1997—2007年,区科技情报研究所通过组建洛江科技信息网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全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参与泉州市重大科技项目“龙眼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承担泉州科技项目“五金机电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星火计划项目,有计划做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通过负责管理科技示范乡镇、村、户以及编辑实用技术资料,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二、洛江区农业科技研究所
  1998年5月,洛江区农业科技研究所成立,系区农业水利局下辖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编制3名,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拨款。主要职能是研究、开发和引进粮油、蔬菜、水果等新品种、新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至2007年,区农科所引进试验推广20多个果蔬、水稻新品种,试验推广大棚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
  第二节 民营科研机构
  1989年,泉州市玉丰番鸭研究所成立,是洛江区域最早成立的民营科研所,其科研课题是番鸭种苗、饲养饲料及疾病防治研究。至2007年,洛江区成立民营科研所8家,其中工业类4家,农业类4家。
  第三节 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成果
  2000年11月,泉州南方陶瓷机械有限公司、泉州河市电教设备有限公司被市政府确认为泉州市第四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001年4月23日,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学技术大会。会议表彰8个先进单位和11名先进个人,确认10家企业为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同年8月,由洛江区建友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承担的“利用石粉泡沫塑料废物生产轻质混凝土砌块”科技项目,被列为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是泉州市2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同年11月,洛江区双阳金刚石有限公司被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被确认为泉州市第五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02年,南方机械(泉州)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第一批示范企业。同年7月1日,洛江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活动的实施意见》。2001—2002年,全区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8项。其中,省级重大项目1项,泉州市级科技项目15项。
  2003—2004年,全区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4项,市级13项,南方机械(泉州)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SFA-2100面料复合机”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省重点新产品。11个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个项目获泉州市首届专利优秀奖。其中,河市电教设备有限公司承担的“HW红外音频教学系统”获2004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泉州市华丰果牧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创建优质猪精子库及猪人工授精研究”获2004年度泉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机械(泉州)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03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泉州泉美园艺有限公司组建“福建泉美园艺花卉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2004年福建省“星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2003年,泉州洛江建峰包袋用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第二批示范企业。2004年,泉州腾达精铸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第三批示范企业。
  2005年6月,泉州市华丰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优质商品猪规模化生产生态技术示范工程”、泉州泉美园艺有限公司的“尖尾芋种苗脱毒及产业化生产”2个科技项目被列入2005年国家“星火计划”。同年12月,洛江区两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即泉州市铅酸蓄电池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泉州市商品猪生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同年,泉州市新维电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确认为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至此,洛江区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3家。2005—2006年,全区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7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8项、泉州市级7项。6个项目获泉州市科技进步奖,3个项目获泉州市专利奖,其中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获2006年度泉州市科技创业奖,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承担的“金刚石串珠绳”研制项目获2006年度泉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10月,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单面白色自动变动电脑提花机”和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的“金刚石绳锯”被列入科技部2006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同年11月,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的《高效耐用金刚石排锯刀头》被列入科技部2006年度第二批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并获55万元资金资助。信和涂料有限公司的“信和XHO—XH6,2L—18L系列”获得“2006年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成为洛江区首家获此称号的企业。同年,泉州市众志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至此,洛江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12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安园成为洛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2007年4月,洛江区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2家企业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福建泉州恒泉化妆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至此,洛江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组建“福建泉州针织机械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被认定2007年福建省“星火”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同年8月,泉州市南方建材机械有限公司的“泉州市建材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泉州市洛江区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的“泉州市金刚石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泉州市针织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研发机构被确认为首批泉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1个项目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个项目获泉州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完成的“单面六色自动变色电脑提花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评选出洛江区第一届科学技术奖,授予“FH-2100面料复合机”等9个项目为洛江区科技进步奖,授予“金刚石‘〓’‘〓’型刀头相间焊接锯片”等4个项目洛江区专利奖。
  二、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成果
  (一)龙眼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
  洛江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泉州市农科所园艺研究开发中心等组织实施泉州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龙眼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2002年10月由泉州市科技局立项。2002—2004年,分5个子课题由双阳镇、马甲镇、河市镇及相关企业承担。2005年4月,通过泉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结题验收。“龙眼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以实施龙眼高优栽培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新的农业经营理念和增强科技项目的示范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3年间,建立良种筛选园13.33公顷,引进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地10多个龙眼新品种,龙眼产量达每亩350—400千克,投入产出比1:3。全区龙眼高接换种面积92.13公顷20387株。调节试验龙眼产期,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术体系。在马甲彭殊果林场、加锥农场的龙眼反季节栽培技术(7月上旬成花、11月上旬成熟)实现成熟期与福眼正常成熟期错开。绿宝公司承担龙眼膨化食品项目,经反复试验,突破龙眼果肉易褐变、高温膨化后色泽变黄、风味及口感差、保持期短等难点,产品符合国家QB2353—1998膨化食品食用标准,属于国内外独家首创食品。“龙眼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实施,改变洛江区原有龙眼低产、单产、质量和市场滞后的状况,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龙眼产业化经营模式,体现高优栽培模式,是果树生产发展方向的示范。2004年,洛江区龙眼年产量314.5万千克,产值6290万元,比2001年增长15%。
  (二)五金机电产业技术研发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以提升洛江区新兴支柱产业五金机电行业集群创新能力为目的第二轮泉州市级重大科技项目“五金机电产业技术研发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于2005年由泉州市科技局立项,洛江区科技局、洛江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分9个子项目组织实施。2005—2007年,通过有效整合资源,洛江区拥有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泉州五金机电商城”和“五金机电园区”,五金机电成为洛江区带动力较强的特色支柱产业。洛江区五金机电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基地,总面积10424平方米,研发出数控石材线切割机、高效耐用金刚排锯刀头、镍基合金铸件等新产品。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成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单面六色自动变色电脑提花机”,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综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2月,试制成功的“双面移圈罗纹电脑提花机”,集罗纹提花、单面移圈提花、双面电脑提花等功能为一体,提升产品综合性能,推动设备升级换代。洛江区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效耐用金刚石排锯刀头”、福建铁拓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QLB30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等均已投入批量生产,产品出口到印度、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至2007年,洛江区规模以上五金机电企业16家,产值13.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4%。
  第四章 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洛江区科学技术局
  1997年10月,洛江区科技文体局成立,1998年1月更名为洛江区科学技术局。2007年,行政编制2名,内设办公室、综合股、科技管理股,下辖区科技情报研究所、高科技管委会办公室、生产力促进中心、地震办等事业单位。
  二、镇(乡)、街道科学技术委员会
  1987年12月,马甲乡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91年,河市乡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2000年,双阳镇、虹山乡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2002年,万安街道、罗溪镇分别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各乡(镇、街道)科技负责人兼任科委主任,统一管理各乡(镇、街道)科技工作。
  三、专业管理机构
  (一)洛江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1998年4月,洛江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编制2名,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
  (二)洛江区高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
  1997年12月,洛江区高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成立,编制暂定3名,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拨款。
  四、洛江区地震办公室
  2003年9月1日,洛江区地震办公室成立,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2名,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
  五、仰恩大学科研管理部
  2004年,仰恩大学科研管理部成立,编制5名。2004—2007年,仰恩大学科研管理部负责编制学校科研规划、制定学校科研管理与科研所管理制度;组织校内开展科研活动,对学校科研成果进行评审鉴定、奖励;对外实施科研协作,组织申报并管理全校科研课题;开展全校性学校交流与科研活动,编制学校国内外学术交流计划;收集、研究科研信息。
  第二节 项目与经费管理
  一、项目管理
  1998年起,自主下达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001年,洛江区委、区政府制定《建立洛江区企业项目效益评估制度》,把科技列为评估的重要内容,为规范科技经费管理,2002年区科技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洛江区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洛江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至2007年,洛江区承担国家、省、市、区科技项目264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22项,市级86项,区级143项。
  一、经费管理
  (一)科学事业费
  洛江区科学事业费由区财政下拨,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三项。业务费主要用于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编印科技信息,订购全国各地科技信息资料和刊物。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统称科技支出。
  续表25-4-1
  年份 总计 年份 总计
  2000年
  78 2005年97
  2001年 61
  2002年 62
  (二)科技“三项费用”
  1998年,洛江区开始下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产品试验费和重大科技研项目科研费(简称“三项经费”),采取专款专用、实报实销的管理办法,由科技项目下达单位随年度项目计划分批下拨,实行科技“三项费用”专项合同制度。同年,区财政拨出6万元作为科技发展基金,每年按一定比例拨给,逐年增加定额。至2007年,省、市、区下拨科技“三项费用”2500多万元。
  第三节 科技成果管理
  1977年前,洛江境内的科技成果分别由泉州市(县级)政府主管部门各自管理。1978年,归口管理,泉州市(县级)科委对洛江境内申报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写出评价意见,提出成果奖励等级的初步意见,向晋江地区科委推荐。地区科委评审后,向省科委推荐。1984年,泉州市科技成果评奖委员会成立,拨出成果奖励经费基金,开始组织评定科技成果奖。2003年2月,洛江区政府印发《洛江区科学技术奖励暂行规定》的通知。2007年,洛江区评出首届(1997—2007年)科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至2007年,全区获中国专利授权14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外观设计专利83项。全区获得区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0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15项,区级9项。
  续表25-4-3
  2006年首届洛江区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表
  表25-4-4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