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50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管理
分类号: D634
页数: 4
页码: 487-490
摘要: 本节详细描述了泉州地区侨务部门在维护侨益、招商引资、侨情研究宣传以及侨捐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就。内容涉及了学习宣传侨务法规、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侨务服务、侨资引进、侨情研调、侨情刊物编发以及侨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侨务 管理工作 洛江区

内容

一、维护侨益
  (一)学习宣传法规
  1990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简称“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保护法,洛江区组织侨务、侨联干部职工学习保护法,区侨务办公室宣传保护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印发200多本的侨务法律法规手册,运用讲座、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侨法,和其他涉侨部门联合召开纪念保护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2002年11月,保护法宣传月,区“五侨”(侨办、侨联、致公党、人大华侨委员会、政协港澳台侨委会)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将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整理、编印成册分别到各乡镇进行宣传,与归侨侨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他们解答疑问,在全区营造依法护侨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方式在全区归侨、侨眷和涉侨部门中开展保护法宣传活动,普及侨法知识,提高依法护侨意识;做好侨务信访工作,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做好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工作。
  2003年6月29日,区外事侨务办公室代表区政府向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作《区政府落实〈关于我区贯彻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情况的审议意见〉情况的汇报》,着重汇报区侨办围绕区人大对区侨务工作的审议报告所做的几方面工作,如重点解决贫困归侨的低保问题;顺利解决双阳华侨农场归侨职工集资房的产权问题;双阳华侨农场“侨居造福工程”力度增强等。9月16日,区政府召开“洛江区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座谈会”。
  2004年,洛江区外事侨务办公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编辑成资料进行宣传,在归侨侨眷及侨务工作人员中普及侨法知识。
  (二)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2000年起,根据洛江区国内归侨侨眷及海外华侨华人众多侨情,筛选洛江区归侨侨眷中的退休干部、个体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海外侨亲在国内的眷属等不同类型的代表作为洛江区的重点联系户,至2007年,建立归侨侨眷联系点5个。同年起,处理解决海外侨胞、归侨侨眷来电来信来访的受理登记、调查了解、结案反馈工作,解决反映侨房及土地产权纠纷、侨房拆迁安置、生活困难等问题,协调、督促解决有关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案件,为归侨侨眷购房、就业、就学、经济纠纷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政策法律咨询。2000年,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旅居美国的万安桥南籍刘某的侨房产权归属问题。2004年,为印尼归侨韩敬德移居瑞典后要求回国定居,向上级侨务部门了解、咨询相关申请手续,为其提供归侨身份证明。2007年,对双阳华侨农场被除名职工来访要求恢复公职问题、农场原职工要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问题,符合条件、能够解决的,区侨办与区财政局、劳动局、华侨农场等有关负责人座谈,研究具体解决方案;不符合条件的或无法立即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当年接待来访30多件,100多人次。至2007年,共(督促)办理来信来访事件165多件次。
  (三)服务归侨侨眷
  2000年起,为归侨侨眷升学、就业、出国探亲、定居、办理公证等出具各种相关证明,协助落实归侨特困户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每年做好中、高考期间“三侨”(归侨本人、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子女)身份证明出具和审核上报工作,向学校转发有关通知,明确出具证明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间和所需材料,使考生能够及时前来办理,享受优惠政策。当年,为归侨侨眷出国探亲、继承财产等提供有关证明45份。至2007年,为“三侨”中高考共出具身份证明213份。为侨眷申请土葬、归侨因私出境等出具身份证明20多份。
  (四)其他
  救济 1997年起,每年核实双阳华侨农场归侨特困低保对象和社会散居归侨特困对象,使每一位贫困归侨得到相应、及时的救助。2000年,对全区贫难归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工作做调查,确定归侨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户1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户8人。对部分归侨因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的,根据情况给予酌情补助。至2004年5月全区贫困归侨应保尽保,有101户、244名归侨侨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至2005年,为归侨侨眷发放补助7万余元,发放对象300多人次。
  侨居造福工程 2000年起,泉州连续5年把双阳华侨农场侨居造福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洛江区侨务办公室参与监督和管理双阳“侨居造福”工程建设。当年,第一期住宅楼2栋40套竣工并交付使用。2001年度,2幢住宅楼建设竣工,为60户、260多名归侨侨眷住房困难户解决住房问题。2005年,针对历史遗留的双阳华侨农场归难侨集资房12幢205户20048平方米的产权确权办证问题,采取“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维护侨益”,除办证工本费外其他费用全部免除的办法,解决该项产权办证问题,办理房产证160多户。2007年,双阳华侨农场“侨居造福工程”项目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列入2007年华侨农场和农垦农场“侨居造福工程”建设投资计划,该项目总投资1120万元,计划新建侨居集资房100套7000平方米,新建廉租房148套7000平方米,解决248户归侨的住房困难问题,获得省、市财政补助资金492.8万元。
  侨眷慰问 1997年建区后,每年元旦、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区侨务部门走访慰问重点侨亲、眷属及海外侨亲家属,与侨亲们座谈了解海外重点侨亲的详细情况,拓宽海外侨务工作渠道。2004年,走访慰问41人(户),并与侨亲们座谈;春节慰问贫困归侨80人,送去春节慰问金24000元。2007年,走访慰问贫困归侨及基层侨务工作者等171人次,发放慰问金4万元;走访重点侨亲及其眷属60人(户)、侨资企业22家。
  二、招商引资
  (一)侨资引进
  1997年洛江建区后,陆续组织企业参加福建经济与政策报告会,帮助企业了解经济形势及相关政策;“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组织企业参加省侨办、省外办举办有关项目对接会,主要涉及电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1997年,区侨联常委许维群投资3000万元创办泉州南方机械有限公司。1998年,区侨联常委刘文质投资3000万元创办东华(泉州)洋伞有限公司,区侨联副主席魏志权投资3000万元创办泉州南益轻工机械有限公司。2003年9月2日,由福建省华侨农场经济发展促进会和洛江区政府主办、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协办的“福建省华侨经济开发区第二届招商会”在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举行。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500多海外客商应邀参加大会。47个投资项目在招商会上签约,其中,外商投资项目30个,总投资2.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4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额近600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6个,外商投资项目、外资分别占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的63.8%、78%。
  (二)侨企服务
  1997年后,区侨务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福建省保护华侨投资权益若干规定》。1998年1月,区政府出台《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若干规定》,加大侨资引进力度,办好侨资企业,做好侨资企业的跟踪落实工作,保护侨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区侨务部门为侨资企业来洛投资铺路搭桥,介绍区情和相关法规政策,宣传《福建省保护华侨投资权益若干规定》,开展咨询活动,举办联谊活动,定期走访侨资企业,适时帮助侨资企业与当地社会、政府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对企业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收集,事后进行跟踪调查,协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2000年,全区开展“企业发展年”,区侨务部门在“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侨服务”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为侨资企业服务年”活动。确定9家企业为跟踪服务企业,确认11家享受华侨投资待遇的企业。推荐、指导南方机械(泉州)发展有限公司参评省“明星侨资企业”。2001年4月30日,洛江区委下发《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工作意见》。同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区政府制定出台优化投资软环境有关政策。
  2003年,组织企业参加全省第二批明星侨资企业评选(表彰),泉州大华蓄电池有限公司、泉州泉美园艺有限公司2家侨资企业获得“福建省明星侨资企业”称号。推荐洛江区泉州泉美园艺有限公司参加“2003—2005年度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的评选活动。
  三、侨情研究宣传
  (一)侨情研调
  1997年,收集整理完善侨情资料,建立海外社团、重点侨亲资料。2002年,重新整理、归档印度尼西亚锡江晋江(罗溪)崇德基金会、菲律宾晋江同乡会傅赖宗亲会等社团及洛江籍马来西亚晋江联合会会长刘建民、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黄奕聪及新建立起洛江籍旅美芝加哥伊州福建同乡会会长黄昭荣等资料。2003年,重新收集整理黄奕聪、黄家定等洛江籍10位重点侨亲个人资料。2004年,洛江区侨联撰写《如何做好贫困归侨的帮扶工作》调研报告。同时,对贫困归侨(户)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动态档案。
  2006年,按照《洛江区重点侨情调查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侨情调查;8月,通过省侨情调查质量检查小组验收。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洛江区籍海外华侨华人为16.14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19个国家;重点人士61人,其中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地位有56人,专业上有造诣的有5人;社团19个,其中宗亲类10个;乡会类6个:其他类3个。
  2007年,洛江区政府就重点侨情调查工作情况在区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作汇报,总结调查主要做法和成效。同年,收集上报的海外洛江籍人才调查表数据建立档案库,收集上报海外洛籍人才92人。
  (二)编发侨情刊物
  1997—1998年,泉州侨史专家郑炳山与吴灿辉等多次到洛江区马甲镇开展调查,写出《霞井华侨出国原因的调查报告》,拍成资料片。编发《侨情参考》,定期和不定期编制《洛江侨务简讯》,与区委宣传部合作编辑《洛江乡讯》,宣传推介洛江侨务工作和海外侨胞对洛江的贡献。
  四、侨捐管理
  1979年4月起,接受华侨捐款赠物的审批权收归省政府。1988年以后,接受捐款超过50万元的由地(市)政府审批,超过100万元的由省政府审批。1990年,鲤城区成立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领导小组,各乡镇、农场、街道成立相应机构,对侨建工程加强跟踪监督,对存在问题给予合理解决。
  1985年、1987年、1991年,福建省政府三度颁发捐资办学奖章(金、银两种)、荣誉奖状和证书,泉州市政府亦3次颁发铜质奖章、荣誉奖状和证书。嗣后,鲤城区侨办、鲤城区教育局和华侨大学等单位又呈请省、市政府表彰1990—1992年在鲤城区捐资办学的华侨。至此,鲤城区侨捐获金质奖章的有31个团体和个人,获银质奖章的有26个团体和个人,获铜质奖章的有38个团体和个人(洛江籍华侨捐资教育获表彰情况见第二十四篇教育第八章经费与设施)。
  2002年,按照《福建省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条例》要求,洛江区外事侨务办公室清理核对多年来侨捐项目,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管理监督,保护受赠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受捐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洛江区侨捐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杜德笺捐赠的马甲意绥幼儿园工程、陈守仁捐赠的洛江第十一中的陈守仁教学楼工程、黄奕聪捐赠的奕聪中学、小学、幼儿园工程及河市刘与良希望小学工程进行规范的管理、指导和财产(资金)使用的监督。1997—2007年,洛江籍华侨华人累计捐资近1亿元,捐赠项目主要为文教、医疗卫生及其他公益事业。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