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艺术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78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艺术创作
分类号:
G249.275.7
页数:
3
页码:
1486-1488
摘要:
本文介绍了
关键词:
晋江市
文学艺术
艺术创作
内容
一、戏剧
(一)高甲戏
高甲戏作为闽南文化的组成部分,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集居地。高甲戏形成于清朝,早期称为“宋江戏”,以扮演梁山英雄的故事而得名。到清中叶突破宋江戏的局限,吸收徽剧、四平戏、梨园戏、木偶戏的剧目,大量吸取徽剧、戈阳、木偶戏等表演艺术,办成“合兴戏”。这种“合兴戏”逐渐发展、扩大,形成具有独具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戈甲戏”,以后叫做“高甲戏”。高甲丑行的表演最具吸引力,影响面最广,是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表演行当,其中又以表演艺术大师柯贤溪的丑行艺术最具特色。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高甲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甲戏柯派丑行艺术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晋江市高甲剧团也被确定为该派别的传承单位。2007年6月,“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包括晋江在内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木偶戏
掌中木偶戏,民间俗称“布袋戏”,流传于闽南及台湾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巳未元日》中的史料记载,兴盛于明清,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稀有剧种。布袋戏地域文化特征明显,行当角色分工细致,木偶头刻形神兼备,表演细腻逼真传神。2006年6月,晋江南派掌中木偶艺术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也被确定为该剧种的传承单位。
二、书法
20世纪80年代,晋江的书法创作活动仍然比较活跃,拥有一支颇有实力的创作队伍。1995年11月,市文化馆编辑出版《晋江书法十家》一书。选录了洪伟辟、尤慎、曾杰、蔡崇德、姚公秉、陈长瑞、施海棠、李世乐、蔡长益、刘正典等的书法精品。
1997年,由省艺术馆、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主办的福建省“奔小康”农民书画展中,苏严、施育煌的书法作品获三等奖。刘正典工于国画和书法,在组织辅导的同时,其本人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1997年第9期《福建画报》刊发介绍其书法作品,1998年5月,菲律宾《商报》在《艺廊》专版刊发其作品选辑,2007年,《刘正典书画作品集》出版。尤慎的书法,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9年“小楷条幅”荣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入选作品奖。1999年,颜子鸿、苏世习、苏清培、苏严、苏良集、苏鸿鹏、苏华强等7人的书法作品入选由国家中央机关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改革开放20年书法作品展”;刘正典、尤慎、蔡崇德、施海棠、吴清柿的书法作品入选《福建书法作品选》;尤慎的小楷、李世乐的行书、施海棠的楷书入选福建省第三届书画节展出。2000年,在省文化厅主办的少儿书画作品比赛中,由市文化馆选送的张晓雯、李明旭的美术作品,施能静的书法作品获二等奖,侯晓袆的美术作品获三等奖。2000年,磁灶镇钱坡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
三、绘画
(一)民间绘画
晋江的木版年画,富有民间特色,群众喜爱,流传广泛。薪火传承,持续发展,呈现新人不断、新作不断、精品不断的新气象。20世纪60—70年代,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者和作品。1988年,晋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1995年,蔡建昌的《农家小灶》、许跃进的《五月端午》在“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邀请展”中获三等奖,徐维耕的《惠女新传》获“首届中国农民书画大奖赛”优秀作品奖;是年4月,在全省第四届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举办的作品评选中,徐维耕的《闽南鹧鸪姨》、庄明镜的《渔村夜朦胧》、陈仕源的《民间戏曲》等3幅作品,名列佳作奖榜首(本届研讨会作品评选只设佳作奖)。
1996年7月,福建省第五届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举办民间绘画作品展览,蔡建昌的《百鱼图》、林水来的《鼠年大吉》、许自钰的《荷塘鹅群》、杨丹雅的《跳火群》、杨丹雅和郭锴坚合作的《船老舟代》,蔡庆芽《满面春风》获展出优秀作品奖;蔡建昌的《百鱼图》参加中国现代农民画展并入选《中国现代农民画作品集》。
1997年,由省艺术馆、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主办的福建省“奔小康”农民书画展中,蔡建昌的《惊蛰》、陶贤辉的《捉蟹图》获二等奖,苏严、施育煌的书法作品获三等奖,市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蔡建昌的《闽南渔女》、徐维耕的《闽南火鼎公》、庄铭镜的《金猴献桃》入选“福建民间美术”赴菲律宾展览,市文化馆获省文化厅颁发的赴菲律宾展览组织奖;蔡庆芽的《彩球舞》获全国农民书画大奖赛优秀奖。
1999年,蔡建昌的木版年画《闽南木偶》、徐维耕的民间画《春潮》入选“福建省庆祝建国50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农民书画展览并获优秀作品奖;蔡建昌的木版年画《闽南春潮》在文化部社文司主办的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的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蔡纯岩的《闽南民居》、杨丹雅的《船老舟代》、徐维耕的《金锣闹港》、陈仕源的《闽南戏曲》等4幅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农民画》;尤慎、李世乐、施海棠、蔡建昌、翁小华、许自典的书画作品入选福建省第三届书画节展览。
2000年,蔡建昌的《元宵谜会》、徐维耕的《提线木偶》、徐友锭的《庆丰收》、许建宁的《蒸碗糕》,蔡庆芽的《绕线圈》,被选参加由文化部社图司主办的“中国农民画联展”。
2004年,在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上,蔡建昌的《闹春灯》获铜奖,许建宁的《拍胸舞》、苏惜芬的《海边的阳光》获优秀奖,徐维耕的《渔港闹春》、苏小玉的《和合兴旺》、庄兰兰的《山婶嫁女》、庄毓雅的《清音袅袅上元月》、翁宝珠的《欢乐农家》入选参展。
2005年,蔡建昌的木版画专辑入编《中国书画艺术家》;在2005年全国现代民间绘画大展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论坛中,蔡建昌的《年年有余》、许建宁的《拍胸舞》、徐维耕的《渔港闹春》、朱玉叶的《过年》、蔡春香的《拍胸舞》等7件作品入围联展。
2006年,在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中,颜明明的《农家小院》获二等奖,徐维耕的《十五狂欢夜》、许建宁和吴树林合作的《闽台缘》获三等奖,吴友志的《惠女风情》获优秀奖。
2007年,在第三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书画展览中,魏甄莹的《丰收》获银奖,许建宁的《古镇安海唆啰嗹》获优秀奖。
(二)国画、版画、油画
晋江的美术创作,在发展民间绘画的同时,国画、版画、油画等多项画种也取得相应的发展,且涌现出许多优秀作者和作品。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吴庆勋创作的版画《放映员》《绿长城》,庄培成的版画《霞染归帆》和庄培成、尤今古合作的版画《农村俱乐部》,曾入选全国美展。
1998年,翁小华受邀参加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东海浪”美术作品联展。他参展的作品是中国画《秋深凝重》《山歌云起舞》《山村幽夏》《武夷大王峰》和《无人区》《毛泽东在建宁》等6幅。许自典的国画《莲花姑娘》,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丁绍光奖”全国美术作品大展并获优秀奖。
2002年,许自典的《古闽遗韵》系列作品入选福建东海浪美术作品展,国画《老屋依然》入选福建美术家协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画展”。晋江建市10周年期间,晋江作者的部分作品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日报》主办的《美术报》专版刊发。许自典的《论现代民间绘画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审美意识》、翁小华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窥探》在“2002年中国农民画联展”研讨会上获得优秀论文奖。
2004年,翁小华的国画《幽谷泉声》、许自典的国画《吉祥·惠安女》在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福建选拔赛中获得银奖;李建萍的版画入选塘沽第一届全国版画群体作品展。许自典的论文《晋江现代民间绘画艺术风格传统的继承和拓展》《晋江现代民间绘画历史沿革和地域特征》分别获得“中国农民画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奖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论坛”论文三等奖。
2005年,翁小华、许自典、蔡笃取、上官蕾蕾、陈建斌、林华山、许建宁、颜明明等的美术作品入选“海峡两岸青年书画联展”,并被收入作品专集。《现代民间绘画创作母体——传统的民间美术》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论坛获优秀奖,并入编《2005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论坛论文集》。2007年,他们撰写的文章《新时期发展现代民间绘画事业的几点思考》和《新时期如何摆脱农民画事业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秀洲论坛”又获得优秀论文奖。
2006年,许自典的中国画《云彩朵朵》获省文化系统美术大赛三等奖;缪建龙的《人物写意》、许建宁的《白塔组画》入选“东海浪”美术作品展。
四、摄影
晋江的摄影艺术创作群体崛起于改革开放之始,并随着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而出现繁荣发展的局面。近20年来,晋江的摄影家们创作大量优秀的作品,获得丰硕的成果。如王述东的《古桥晨曦》《生活空间》、吴华明的《对话》《过把瘾》《瀑布下的深思》、林锦山的《“新官”上任》《四姑娘山》、方圆合的《歌舞山寨》《从天而降》、徐维耕的《盼归》、王松青的《鹭岛之夜》、陈金顶的《古榕树》《天图》、黄良俄的《老姐俩》、洪连进的《都匀市奉合乡和平村二组6号》、黄攸健的《水族头饰》、鲍荣华的《眸》《利箭》、詹昆艺的《田园》、刘鸣的《回故乡》、游劲松的《盐场惠安女》《这里的孩子更需要阳光》、黄其方的《山村迎新娘》、庄致平的《银海飞舟》,多次在省级以至全国的摄影大赛中获奖。其中,刘志峰的《端午节唆啰嗹》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节——泉州海丝史迹文化周”赴中东三国展览。2006年,晋江文化馆、摄影家协会、青年摄影家协会联合编辑出版的《晋江摄影家》,收集本市作者43人的121幅作品。刘志峰、王述东、洪连进、方圆合的合集《美丽晋江人》,方圆合的《美丽晋江·古厝缘》,林锦山的《林锦山摄影》专集的出版,展现晋江摄影群体的创作水平和发展势头。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柯贤溪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洪伟
相关人物
蔡崇德
相关人物
姚公秉
相关人物
陈长瑞
相关人物
施海棠
相关人物
李世乐
相关人物
蔡长益
相关人物
刘正典
相关人物
施育煌
相关人物
颜子鸿
相关人物
苏清培
相关人物
苏良集
相关人物
苏鸿鹏
相关人物
苏华强
相关人物
吴清
相关人物
张晓雯
相关人物
李明旭
相关人物
施能静
相关人物
侯晓袆
相关人物
蔡建昌
相关人物
许跃进
相关人物
徐维耕
相关人物
庄明镜
相关人物
陈仕源
相关人物
许自钰
相关人物
杨丹雅
相关人物
郭锴坚
相关人物
蔡庆芽
相关人物
陶贤辉
相关人物
庄铭镜
相关人物
蔡纯岩
相关人物
翁小华
相关人物
许自典
相关人物
徐友锭
相关人物
许建宁
相关人物
苏惜芬
相关人物
苏小玉
相关人物
庄兰兰
相关人物
庄毓雅
相关人物
翁宝珠
相关人物
朱玉叶
相关人物
蔡春香
相关人物
颜明明
相关人物
吴树林
相关人物
吴友志
相关人物
魏甄莹
相关人物
吴庆勋
相关人物
丁绍光
相关人物
李建萍
相关人物
蔡笃
相关人物
陈建斌
相关人物
林华山
相关人物
王述东
相关人物
吴华明
相关人物
林锦山
相关人物
王松青
相关人物
陈金顶
相关人物
黄良俄
相关人物
洪连进
相关人物
黄攸健
相关人物
鲍荣华
相关人物
詹昆艺
相关人物
游劲松
相关人物
黄其方
相关人物
庄致平
相关人物
刘志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晋江市高甲剧团
相关机构
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
相关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
相关机构
中央机关书法家协会
相关机构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相关机构
中国美术馆
相关机构
福建美术家协会
相关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