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数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4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数量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2
页码: 107-108
摘要: 本文描述了晋江县/丰泽区人口数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情况,包括道光、咸丰、同治、清末和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变化。同时提到了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户籍人口自然增长得到控制的情况。
关键词: 人口增长 外来人口 人口数量

内容

清道光九年(1829年),晋江县查照门牌核实人口丁户,晋江县城江北近郊(今丰泽区全境)人口约6万人。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人口比道光年间翻倍。
  清末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灾害频发,人均寿命短,人口大量出洋谋生,境内人口发展有限。全面抗战期间,人口锐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总量不断增加。1949年,晋江县东湖、南台两乡总人口14115人,占晋江县郊区总人口的80.6%。翌年,两乡总人口增加288人。1952年,泉州市(县级)东湖、南台两乡总人口18153人,比1949年增加4038人,增长26.6%。1958年,晋江县清源小乡、临海乡和南安县招贤乡等划入县级泉州市,使当年境内(东海、北峰两公社)人口猛增到13967户、5569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9.06%。比上年增加10064户、38281人。其中,原晋江县临海乡划入7055户、31509人:原南安县招贤乡划入932户、4594人。
  1960年,东海、北峰、亚热带作物农场3个公社(场)总人口58730人。1961年,东海、城东、北峰、渔业、清源5个公社(场)总人口5922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9.47%。1965年,东海、城东、北峰、渔业、清源5公社(场)下辖67个大队,总人口6.84万人。1971年,东海、城东、北峰、清源4个公社(场)下辖68个大队(管区)、511个生产队,总人口15143户、77711人。1981年,东海、城东、北峰、清源4个公社(场)总人口20485户、93765人。1985年,东海、城东、北峰、清源4个乡(镇、场)下辖67个村(管区),总人口102106人。1990年,东海、城东、北峰、清源4个乡(镇、场)下辖66个村(管区),总人口114600人。1993年,东湖、丰泽、泉秀、城东、华大、东海、北峰、清源8个乡(镇、街道、场),总人口120294人。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泉州地区经济发达,是内地富余劳力流入务工目的地之一。因此,境内外来常住人口不断涌入,其数量远远超过境内流出常住人口。为准确地反映境内人口总量变化,政府统计部门始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之分。所以,尽管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年年加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控制,但境内人口总量还是不断攀升。1997年建区时,全区常住人口37.3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超过24万人。户籍总人口127672人。
  2000年,全区常住人口39.7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5.81万人,占64.88%,常住人口13.97万人。户籍总人口36541户,147700人。
  2004年,常住人口435635人,外来人口达到顶峰,为258375人,占常住人口的59.3%。当年户籍人口182044人。
  2007年,全区常住人口45.2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4.37万人,占53.86%;本地常住人口20.88万人,占46.14%。在外来人口中,外省籍11.84万人,占48.58%;省内外市(地)5.41万人,占22.2%;市区外7.12万人,占29.22%。全区户籍总人口57098户,211451人。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