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8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分类号: D267.2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1991年起,泉州市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法律进千家万户”活动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市设立了22个乡(镇)司法办、16个法律服务所、399个村调委会和26个乡(镇、街道)调委会,并启动了“百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在此后的几年里,泉州市重点解决了涉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征地拆迁补偿和“三农”问题等民间纠纷,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2007年至2008年,泉州市实施了《泉州市“十百千万”人民调解示范活动方案》,并成功排查调处了18779件矛盾纠纷。
关键词: 南安市 中国共产党 政法

内容

1991—1993年,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全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开展“法律进千家万户”活动,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994—1996年,全市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3105起,调处成功2819起,成功率90.8%。1997—1998年,建立健全司法调解网络,全市设立22个乡(镇)司法办、16个法律服务所、399个村调委会,共有调解人员1860名。全市339个村(居)没有发生因民间纠纷激化而转化为刑事的案件。2000年,贯彻中央综治委关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市开展“百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各乡(镇、街道)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做到有机构、人员、经费与办公地点。2002年,分3批组织培训全市村(居)委会调解主任和乡(镇、街道)司法助理员。2003年,全市26个乡(镇、街道)、雪峰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调委会。4月,洪濑、梅山两镇排查化解一起300多名群众参与的群体性纠纷。2004—2006年,重点围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城镇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和涉及“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化解民间纠纷,排除群体性事件隐患。2006年,霞美、省新、金淘、诗山、码头等镇司法所围绕泉三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纠纷开展专项调处,促进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2007—2008年,贯彻实施《泉州市“十百千万”人民调解示范活动方案》,开展“两个排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活动,建立市直单位挂钩联系各乡(镇、街道)“两个排查”活动制度。两年间,共排查矛盾纠纷18779件,调处成功18350件,调处成功率97.7%。
  1991—2008年,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97866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7834件,调处成功95286件,调处成功率97.4%。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