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治待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27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政治待遇
分类号: G451
页数: 2
页码: 853-85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泉州市教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待遇变化。文章首先介绍了清末时期泉州中小学堂的教师在社会地位和民众敬重方面的情况。接着介绍了民国时期中学校长的情况以及教师在社会组织中的角色。然后介绍了解放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对教师的赋予的光荣称号和党员发展情况,以及在“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受到的影响。随后介绍了1977年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和教师冤假错案的平反改正,以及1985年起每年举行的教师节活动和尊师重教的宣传活动。最后介绍了从1991年起对教育世家进行表彰,以及教育基金会和奖教奖学基金会的颁奖情况。通过对教师政治待遇变化的介绍,可以看出泉州市教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待遇有着明显的变化和提升。
关键词: 鲤城区 教师 政治待遇

内容

清末,泉州中小学堂的总办、监督、坐办、堂长、教习等被誉为名贤宿儒,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城乡塾师也深受民众敬重。
  民国期间,中学校长大多由社会名流担任,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在抗战期间兼任副乡(镇)长。民国28年(1939年),规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国民党、三青团在学校中发展组织。民国35年,晋江全县1230名中、小学教师中多数被迫参加国民党或三青团。尽管如此,一般教师仍常为谋求生活而奔波,一些思想进步、不满国民党统治的教师更不断受到排挤和迫害。
  解放初,党和人民政府赋予人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年轻教师吸收加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1951年起,教师列入国家干部编制,在教师中发展党员;泉州市历次党的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都有教师代表参加。1957年,在“反对资产阶级右翼反动派(简称“右派”)”的斗争中,部分中小学教职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分别受到开除、开除留用、撤职降级、记过等处分。“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类学校许多教师被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动学术权威”,部分学校领导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冲击。
  1977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开始清理“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案件。到1982年,各类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改正。1982年,首次开展为从教30年以上教职工的庆祝活动,查处1980~1982年间侮辱、殴打教师的案件。1983年,家在农村的教师家属从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人口。1985年起,国家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每年都举行表彰、慰问活动,大力提倡尊师重教。1991年起,评选教育世家,进行表彰。1992年,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基金会颁奖。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