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0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主要活动
分类号: D665.6
页数: 2
页码: 620-6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致公党泉州市委会的成员积极参与了政治议政工作,包括在人民委员会、政协担任职务,提出议案和建议,为政府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他们还通过与"三胞"的联系,开展海外联谊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此外,致公党成员还服务于社会,参与侨务工作、教育、医疗等领域,为华侨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致公党 鲤城区 参政议政

内容

一、参政议政
  1956年起,黄焕然连续4届当选为泉州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王济弱为泉州市政协第四、五届副主席。1980年后,致公党组织协助政府落实侨务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27件,落实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政策2件,平反冤假错案11件,解决夫妻长期分居和住房困难问题5件。在政协泉州市第七届第一次会议上,针对侨胞捐资办公益事业管理上的混乱,提出“由各级侨联牵头,建立有建委、建行、质检等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对捐资项目实行全面监督”的提案;政协鲤城区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庄明华等委员提出“解决市区水门小学危房的意见”、“建议开放泉州市区公共汽车”等提案,均被采纳,付诸实施。1985年,刘超群委员在泉州市政协会议上,提出“建立泉州电视台”和“创办泉州无线广播电台”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重视。为发挥群体功能,致公党泉州市委会每年于人大、政协会议召开前,都召开座谈会,广泛征集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些较重要的议案还组织专题调研。1992年7月,就泉州市区的旧城改造问题召开各方面成员座谈,形成《关于市区旧城改造的八点意见》一文,呈送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
  二、海外联谊活动
  致公党组织运用与“三胞”有广泛交往密切联系这一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沟通,开展海外联谊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85年12月以来,鲤城区党员和组织分别接待“三胞”达500多人次;由市(区、县)组织及个人接待的海外侨团和洪门组织达100多个3500多人次,争取华侨资金1亿多元,用以投资办企业和兴办公益事业。
  1990年,李贤起、洪元来、蔡福为应邀参加中国致公党中央代表团赴菲律宾访问,并参加洪门进步党总部成立80周年庆典活动。1979~1992年,领导人王济弱、李贤起、庄为玠等100多位成员出访海外,足迹遍及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及港、澳、台地区,在国内接待“三胞”1万多人次。
  三、服务社会
  泉州市致公党主要组建人王济弱于50年代初回国后,热心侨务工作,被选为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届至第三届常委,多次被评为福建省侨联工作、全国侨联工作积极分子,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授予荣誉证书。致公党泉州市委会第二、三届副主委庄为玠几十年致力于华侨史研究,整理编写大量华侨史资料,引起海内外有关部门重视。第三、四届副主委潘彬经常针对时弊在《泉州晚报》发表评论文章,《黑变红》一文获《福建日报》十年征文优秀奖。第四、五届副主任委员、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陈素珍被评为全国侨务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称号。鲤城区科委张瑞庆潜心科研工作,发明膜式鼓风机和两用膜式泵,先后获得国家两项专利和国家科技成果奖,载入《中国当代发明家辞典》。
  1983年7月,致公党泉州市委会与泉州华侨中学共同创办泉州华侨知识辅导学校,为“三胞”子女升学、就业进行文化补课。多次组织医卫界成员到市郊双阳华侨农场、华侨塑料厂、幼儿园义诊义检,提供医疗咨询。1990年,鲤城区成员颜端章从香港引进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音像生产线,资金达2000万元;黄建全引进侨资700万元,创办金田旅游公司,开发省重点旅游点——马甲仙公山;何建南引进侨资创办泉州市硕益石料厂。至1991年,引进侨资办厂达9800万元,兴办公益事业3600多万元,设立各种基金会基金达510万元。1992年,发动成员向洪涝灾区捐资6660元,捐献各种衣物274件。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焕然
相关人物
王济弱
相关人物
庄明华
相关人物
刘超群
相关人物
李贤起
相关人物
洪元来
相关人物
蔡福
相关人物
潘彬
相关人物
陈素珍
相关人物
张瑞庆
相关人物
颜端章
相关人物
黄建全
相关人物
何建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金田旅游公司
相关机构
泉州华侨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