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储运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6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储运管理
分类号: F717.2
页数: 2
页码: 420-4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供销合作社的仓储管理经历了不同阶段,包括建立仓库、专业仓库、四无仓库评比、防火安全管理等。运输管理方面,市场基本开放后,计划调运任务锐减,车队撤销,车辆有偿转让或退役。
关键词: 鲤城区 企业管理 储运管理

内容

一、仓储管理
  1952~1953年,供销合作社经营品种少,储备有限,多数采取前店后仓,未设专门仓库。1954年起,随着经营业务的发展,逐步建立仓库,特别是在1955年为储备商品和计划调拨、供应的需要,各经理部、基层社分别商品种类建立化肥、农药、竹柴炭、工业品、花纱布、日杂(农家具)用品、鞭炮等专业仓库,管理重点放在安全“四防”(防火、防盗、防霉变、防破坏),并组织安全检查。1961年,市社组织“无差错”活动,强调各仓库要分别商品种类摆列,实行“推陈出新”,进出仓要验收、检查并建立保管、盘点制度,进行商品存贮损耗考核,减少差错和损耗。其时为加强安全防护,市社成立以主任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指定基层科具体负责安全保卫,各经理部和基层社亦以中共支部为核心成立安全小组,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仓储安全。
  1978年,强化商品养护管理,开展“四无”(无火灾、无盗窃、无霉变与虫蚀鼠咬、无差错损失)仓库评比活动。当年全市有各种仓库87座,面积2.63万平方米,实现“四无”仓库20座,占仓库总座数的23%。1980年6月17日,东海社中芸调拨站仓库失火,直接经济损失9500元。1979~1981年连续三年“四无”评比中,“四无”达标逐年提高。1981年,评出“四无”仓库31座,占全部仓库座数的35.63%。1982年3月10日,满江红社选源购销站仓库火灾,直接经济损失2976元。1983年,在防范火灾中,仓库主要负责人被定为防火责任人,边远地区的罗溪等基层社还建立义务消防队,配置消防用具,防患于未然,此后曾为社会扑灭火灾多起,受省、市、区社多次表彰。
  1987年,仓储管理实行与企业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结合,与仓管员提拔使用、先进评比、工资提升、奖金评定挂钩,把仓库管理工作与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当时市场已经放开,供销合作社不需存储物资备供,空闲的库房改作他用10座,有的仓库退租,有的出租。1989年,实用仓库只有60座,评出“四无”仓库7座,占仓库座数的10.57%。
  二、运输管理
  70年代,实行计划调拨供应时,为做好物资调运,市社于1979年组建汽车运输队。后经逐年发展,至1982年拥有汽车8辆。汽车运输队以“自运为主,参与社会”,实行以车养车,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重点为系统内各公司衔接调运业务。有的专业公司(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基层社(如罗溪、马甲、河市社)也购买汽车自我服务。1983年,市场基本开放后,计划调运任务锐减,车队撤销。车辆除吉普车由市社留用外,多数有偿转让给农资公司、土产日杂公司和满江红基层社。河市、罗溪社汽车老化退役后,因社会运输方便,亦未另购新车。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罗溪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