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道路照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62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道路照明
分类号:
U491.5-53
页数:
1
页码:
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鲤城城区设置路灯照明始于民国6年,覆盖面小,主要设置在城区中心路段。1952年路灯数量较少,1965年路灯数量增加。70年代以后,照明面积逐渐扩展,主街道、次街道均配有白炽灯。1975年开始改装高压汞灯,1984年开始在泉州大桥安装高压钠灯,1992年底全区主街道均已改装成高压钠灯。
关键词:
鲤城区
市政工程
道路照明
内容
城区设置路灯照明始于民国6年(1917年),覆盖面很小,只在城区中心路段设置。民国21年路灯照明略有增加。至民国38年,路灯主要设置在中山路,东街旧行春门至西街肃清门路段,涂门街祖师巷口至新门街井巷口,裴巷口至平水庙及万寿路、聚宝街、庄府巷、金鱼巷路段,一般仅在上半夜供电照明。1952年,城区路灯有165盏,平均每平方公里26盏。1965年发展至1040盏,平均每平方公里165盏。70年代以后,照明面积逐渐扩展,主街道、次街道均配有白炽灯。
1975年,为改善光源,提高照明亮度,节约耗电量,在中山路、聚宝街改装高压汞灯106盏。1977年以后,城区主街道全部改装高压汞灯。1984年,开始在泉州大桥安装第三代光源——高压钠灯,光线柔和,耗电量小,照明面积是白炽灯的4倍。
1985年,温陵路安装高压钠灯238盏,1989年泉秀路安装高压钠灯344盏。1992年底,全区主街道均改装成高压钠灯,计969盏,次街道主要采用汞灯,部分小街巷仍采用原始的白炽灯。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