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40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体育
分类号: G633.96
页数: 1
页码: 10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安溪公立中学按规定每周设两节体育课,教学内容以田径和球类为主,辅以课外的晨操和远足等活动。1950年起,开始执行教育部的教学计划规定,引入队列、田径和球类等内容。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体育设施和器材大都损坏或散失。1977年后,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两课、两操、两活动”政策,建立校际体育教研组,组织课外体育活动。1987年起,开始执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试行办法。培文师范及卫生学校、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参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
关键词: 体育课 田径 球类

内容

民国时期,安溪公立中学按规定每周设两节体育课。教学内容以田径、球类为主,辅以课外的晨操及远足等活动。
  1950年,县开始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二节体育课,以队列、田径、球类为主。1956年,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62年,安溪开始分批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县教育局另规定各中学实行民兵训练,每周安排一节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场地器材损坏或散失殆尽。1969年复课,以后体育课改上军体课。1977年,各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抓好早操、课间操和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建立校际体育教研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1987年,安溪开始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试行办法》规定,凡体育不合格的学生,不得报考上一级学校。
  培文师范及卫生学校、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均参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并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安溪中学体育达标测试,逐年达标人数和达标率分别为:1987年16841人(71.2%)、1988年15940人(69.9%)、1989年15617人(73.2%)、1990年26462人(78.3%)。
  1990年,全县中学有体育教师80人。其中大专院校毕业32人,体育中专班毕业25人。高级教师职称3人,一级教师7人,二级教师10人。
  1978年,安溪一中(篮球)、蓝溪中学(游泳);1983年,崇德中学(举重)被省体委列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6年调整为安溪一中(田径)、安溪六中、崇德中学(举重)。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机构

安溪一中
相关机构
蓝溪中学
相关机构
崇德中学
相关机构
安溪六中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