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粮油种植业分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67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粮油种植业分区
分类号: F307.1
页数: 2
页码: 177-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粮油种植业区划分为四个区域:西北部中山一年二熟制区、中部低山两年五熟制区、中部高丘一年三熟制区和东部低丘、平原一年三熟制区。各区的农作物以稻、薯为主,也种植大小麦、花生、油菜等。其中,中部低山两年五熟制区和东部低丘、平原一年三熟制区是安溪县的主要产粮区。
关键词: 安溪县 农业 生产条件 粮油种植业分区

内容

1980年12月,安溪县开展农业区划。1984年12月完成《安溪县粮油种植业区划报告》。其粮油种植业区划分为:
  一、西北部中山一年二熟制区
  该区地处县境内西北部,包括祥华、长坑、感德、芦田、龙涓、西坪、丰田、剑斗、湖头等9个乡镇(场)66个行政村。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农田占全县耕地19.81%,分布于海拔700米至1100米山岗,垄谷、峡中盆地上,多为低产田,边远田。农田靠自流灌溉,农作物以早稻、甘薯为主,水稻占72.5%,甘薯占22.8%,大小麦、花生、油菜等少量栽培。该区适宜发展稻,杂、马铃薯、绿肥一年二熟制。
  二、中部低山两年五熟制区
  该区包括长坑、龙涓、芦田大部分,感德、西坪、虎邱、剑斗、湖头、尚卿的一部分、以及官桥、龙门、蓬莱、丰田、福前小部分,共14个乡镇(场)108个村,农田占全县耕地23.97%。该区热量资源丰富。耕地为河谷平原田、山垄田、溪边田,以自流灌溉为主。水稻田占该区播种面积的73.21%,甘薯占21.7%,小部分栽培大小麦、花生、油菜。该区适宜发展粮、油、菜、绿肥两年五熟制。
  三、中部高丘一年三熟制区
  该区以县境内中部为主,包括西坪、虎邱、感德、尚卿、龙涓、官桥、龙门、城厢、白濑、丰田、福前、魁斗、湖头、半林等15个乡镇(场)25个村。农田占全县耕地15.23%。该区气候资源丰富。稻田以山坡梯田为主,次为山垅田。此外,为河谷平原田、溪边田。水利资源未充分开发利用,缺乏水利骨干工程,供水能力低于需水量。农作物以稻、薯为主,旱地较少,冬闲田面积较大,粮油作物比例小。水稻占该区播种面积75.8%,甘薯占17.23%,此外为大豆、花生、油菜。该区适宜发展粮、油、经济作物、绿肥一年三熟制。
  四、东部低丘、平原一年三熟制区
  该区包括凤城、湖头、金谷、同美农场的全部,城厢、魁斗、蓬莱、湖头、官桥、龙门的大部分以及尚卿、虎邱、剑斗、福前场部分12个乡镇(场)187个村,农田占全县耕地的41.15。该区气候优越,为农作物最适宜的生长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该区86.5,油料作物面积比例大,占全县88.63%。甘蔗、烟叶、芋头等栽培面积也较大。稻田已普遍实现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冬闲田改冬种田等。该区适应发展粮、油、糖、烟、绿肥一年三熟制。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祥华
相关地名
长坑
相关地名
感德
相关地名
芦田
相关地名
龙涓
相关地名
西坪
相关地名
丰田
相关地名
剑斗
相关地名
湖头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