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3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电影
分类号: J909
页数: 2
页码: 880-8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崇武图书馆从租借电影放映机开始,惠安县电影放映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放映队的建立、放映网的扩展,以及农村和乡镇的电影放映活动等。
关键词: 崇武图书馆 电影放映 电影事业

内容

民国17年(1928年),崇武图书馆从厦门租借电影放映机,在当地放映黑白无声电影。后来,县城和集镇也陆续放映过黑白无声电影,尤以县城中山纪念堂最为经常。
  1955年8月,福建省文化局派电影放映第23队在山腰地区举行放映活动,深受农民欢迎。1956年6月,增派电影放映第66队,专为惠安放映电影。1957年,这两个放映队移交晋江地区统一安排,直属惠安县文化科领导。
  1958年1月,东岭电影队成立。同年7月,县城旧菜市场改建为人民影剧院,设长条椅计960座位,采用长江牌35毫米放映机放映。不久,成立惠安水库电影队。12月,电影放映第2队队长陈水源对捷克OP型电影机进行技术改革,使得电唱机、幻灯,电影机能够三机合一使用。
  1959年1月,电影体制改革,福建省电影放映第23队下放为超先公社电影队,第66队下放为上游公社电影队,均由公社直接领导。10月,发展成立洛阳侨声电影队,继而又成立飞跃公社电影队和洛阳管理区电影队,其中飞跃公社电影队曾被省文化局授予“共青团电影队”称号。是年,全省电影技术改革现场会在惠安召开,陈水源改革的放映机连动自动化、吴春来革新发动发电机为运输车,受到省、地文化局奖励。
  1960年,全县共有9个电影放映队,主要分布在超先、上游、东岭、黄塘、小岞、洛阳和县城等地。1962年还建立一支女子电影放映队。
  1963年,为了便于电影放映管理工作,全县9个放映单位分别在16个片区巡回放映,即:山腰、东园、张坂、崇武、涂寨、东岭、净峰、辋川、城关、黄塘、小岞。同年7月,惠安电影事业管理站成立。
  1964年,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县以大队为单位,结合当地自然村分布情况及交通、人口和经济状况,在农村实行规划普及放映,共设321个放映点。1968年,放映点主要放映电视屏幕复制片《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和彩色舞台艺术片《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戏”。
  1972年,全县电影放映队发展到16个,基本上达到每个公社都有1个放映队。1976年,发展社、队电影放映队,增加黄塘、蓝田、半岭、省吟、小岞等5个放映队。1979年增至9个。
  1980年,电影放映网进行调整改革。在体制上,国办队由农村巡回普及演出收缩为集镇乡村办,将农村放映点交给乡村,支持集镇办电影院。
  1982年6月,全县设立322个放映点,其中划给影院、固定售票点观众区的大队21个,部队放映点17个。1983年,为了适应电影事业的发展,举办为期2个月的电影训练班,学员43人。
  1989年,全县有各类放映单位49个,其中影、剧院18个;人民影剧院和工人俱乐部各拥有座机1部,露天放映点2个。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水源
相关人物
吴春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省文化局
相关机构
惠安县文化科
相关机构
洛阳侨声电影队
相关机构
福建省文化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东岭乡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洛阳市
相关地名
黄塘镇
相关地名
小岞镇
相关地名
张坂镇
相关地名
净峰镇
相关地名
辋川镇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蓝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