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其他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236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其他团体
分类号: D665
页数: 2
页码: 727-7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在特殊历史时期中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中苏友好协会和红十字会等团体,为两岸关系和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关心下一代协会则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联合社会各界人士,为青少年提供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机会。
关键词: 惠安县 群团 其他团体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特殊历史时期中,县内曾成立抗美援朝分会、中苏友好协会,但其存在时间不长。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惠安于1987年11月,成立红十字会,为海峡两岸同胞提供医疗服务,为寻找两岸亲人和营救海难事务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节 抗美援朝分会
  1951年4月21~23日,惠安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五次会议。会议听取副县长张海天关于抗美援朝运动的动员报告,决定成立惠安县抗美援朝分会。主任由中共惠安县委宣传部部长张乙英兼任。7月14~16日,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六次会议,听取张乙英传达赴朝代表的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报告。是月,惠安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组织全县职工学习和宣传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全县共有16850人捐献人民币(旧人民币)26700万元(折人民币2.67万元),购买飞机、大炮,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
  第二节 中苏友好协会
  1951年1月,成立中苏友好协会惠安分会,挂靠于县委宣传部,会长由县委宣传部长张乙英兼,有会员近万人。县及各区会员活动,主要在县城中学及各中学进行。
  第三节 红十字会
  1987年11月18日,经惠安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惠安县红十字会,理事会由中共惠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与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的负责人组成,会长由副县长庄兴发兼任。配备专职干部2名,有会员557人。12月,在崇武设立救护站。1988年3月间,台湾渔轮“运××”号在海上触礁,遇大陆“闽油2号”船抢救拖靠入崇武港。县红十字会崇武救护站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为落水的台湾船员进行抢救治疗,帮助他们修复船只,使其安全返回台湾。
  1988~1989年,惠安县红十字会通过有关方面与台湾红十字会联系,促使台湾当局放回所扣留的大陆渔船7艘,渔民131人,减少损失人民币达数百万元。帮助遇海难的台船4艘、船员28人安全返台。还为台胞、台属传递信件和填写《寻人表格》224宗,得到落实197宗;为回大陆探亲的台胞查寻亲友6宗,得到落实5宗。其间接待台胞2024人次,台属1923人次。
  此外,还为老年人、儿童组织义务体检1218人次,开展义诊服务926人次。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协会
  1989年12月,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结合社会上关心青少年工作的人士和宣传、教育、政法、工、青、妇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成立惠安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挂靠于惠安县老干部局。名誉主席为县委书记刘佳景,主席由县委副书记陈增煜兼,常务副主席林元成。
  协会的工作重点对象为学校学生和工矿企事业的青年职工。利用节假日组织报告团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两史一情(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道德理想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选配好校外德育辅导员,配合学校搞好德育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让学校、家长和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组织帮教员,配合政法部门和街道,做好失足青年的转化工作。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