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章 华侨、归侨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23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华侨、归侨团体
分类号:
D634-0
页数:
3
页码:
725-7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在华侨、归侨团体方面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1957年正式成立归国华侨联合会(侨联),并在各个时期群众团体积极开展了对海外侨胞联系和对外宣传的工作。县侨联和乡镇侨联在引导归侨、侨眷积极与海外亲人联系,广交朋友,宣传祖国的形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惠安县
群团
华侨
内容
惠安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民国时期即有华侨、归侨团体,惜未开展活动,也没有专职人员。1952年,惠安组建归国华侨联谊会筹备会。1957年,正式成立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侨联)。至1988年,共召开六届归侨侨属代表会议。侨联在联系海外侨胞,协助政府开展侨务工作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为惠安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一节 华侨公会
民国元年(1912年),泉州华侨公会成立,其成员由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等县的华侨、归侨组成。民国31年2月,惠安成立华侨公会,负责人为辛宗鑫。民国36年,惠安华侨公会改称惠安华侨协会。
由于没有专职人员,也没有展开活动,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惠安华侨协会自然消失,作用为惠安县归侨联谊会所取代。
第二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一、组织沿革
1951年1月,设立惠安县归国华侨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主任杨斌胜。筹备会开展对外联络活动和筹建会所。在基层设立7个分会:南埔、山腰、峰崎、黄塘、东园、洛阳、东岭。1957年1月18日,召开第一届归侨、侨眷代表会议,正式成立惠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同时,在东园、洛阳、山腰、南埔、东岭等重点侨区设立5个分会,有会员945人。1958年,东园、洛阳2个分会合并为县侨联惠南办事处,山腰、南埔2个分会合并为县侨联惠北办事处,东岭分会改为归侨小组(后改办事处)。1959年1月,召开县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二届第一次代表大会。1962年1月1至5日,召开县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三届侨眷、归侨代表会议,将原惠南、惠北、惠东3个办事处,改为东园、东岭、山腰办事处,增设洛阳南埔2个办事处。在“文化大革命”中,侨联工作中断。1979年7月,召开第四届归侨侨眷代表会议,恢复惠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机构,侨联工作恢复正常。东园、张坂、洛阳、山腰、南埔、后龙、黄塘相继召开“侨代会”,成立公社侨联会。1984年6月,召开第五届归侨侨眷代表会议,聘请一批老侨务工作者为侨联顾问。东园、洛阳、山腰、张坂、南埔、后龙、黄塘等乡镇一级侨联会也相继换届。1988年2月,召开第六届归侨侨眷代表会议。
二、主要活动
(一)海外联系
在各个时期,县侨联及乡镇侨联,组织归侨、侨眷学习、外出参观,召开座谈会,引导他们积极与海外亲人联系,广交朋友,宣传祖国的大好形势,为振兴惠安经济献策出力。
(二)对外宣传
1959年,出版《螺阳乡讯》,后因故停刊。1984年,《螺阳乡讯》复刊,至1989年,出版33期。发行对象主要为海外侨团、华侨、港澳同胞、海外知名人士。县侨联还向海外侨胞邮送《福建侨乡报》,赠送各种音像、图片、画册,介绍家乡风貌。
(三)旅游服务
60年代,县侨联会腾出8间房子作为接待旅游观光华侨的住所。1975年,设立华侨旅行社。1977年正式成立华侨(中国)旅行社,并兴建住宿大楼。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