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旱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7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旱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1
页码:
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干旱是惠安境内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历史记录中有很多大旱年份。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至民国时期,以及1953年、1955年、1959~1960年和1962年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和饥荒,对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
惠安县
自然灾害
旱灾
内容
干旱是境内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堪称“十年九旱”,较之邻县、市尤甚。重大的有: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大旱,民有渴死。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大旱,无禾。淳熙十一年(1184年)四至八月无雨,全县秋季作物无收。 元泰定元年(1324年)十月不雨,大旱,五谷歉收,发生饥荒。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旱,田地干燥,种子播不下地。 明景泰二年(1451年)全县大旱。成化十二年(1476年)大旱,饥荒。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秋两季大旱(春旱无麦,秋旱无禾),五谷歉收。弘治十二年(1499年)从夏至冬,大旱,甘蔗干枯,花生结实如黍,饥荒。正德八年(1513年)大旱,民以野菜树叶树皮充饥,多有饿死。嘉靖十五年、十六年(1536年、1537年)连年大旱,百姓饿死甚多。嘉靖廿四年(1545年)大旱,百姓饿死甚多,尸体弃道。万历七年(1579年)至六月旱,发生饥荒。 清康熙四年(1665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无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旱,无禾。同治八年(1869年)连续干旱200天。宣统二年(1910年)大旱145天。 民国27年(1938年)大旱,谷类作物相继枯死,农民使用武力争水。民国33年农历三月始,干旱100天,稻禾晒成干草。民国38年旱,受害面积10.94万亩。 1953年,干旱持续114天,受旱作物26.53万亩。1955年,干旱达112天,受旱作物29.54万亩。1959~1960年,连续干旱172天,无法冬种,受灾面积26.76万亩。1962年10月至1963年6月,连旱8个多月,乌潭水库在死库容以下,中型水库底朝天,受灾面积20万亩。1967年1~9月旱,秋旱尤甚,秋粮大幅度减产。1972年4~11月,旱,受灾面积达10.60万亩。1977年春旱严重,仅次于1963年大旱。1986年夏旱40天,9000亩晚稻、5万亩花生薯种植不下。是年继夏之后,秋冬均旱,小型水库干涸。1989年7月旱,受灾作物32万亩。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