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山腰盐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691
颗粒名称: 第十九节 山腰盐场
分类号: K925.7
页数: 1
页码: 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山腰盐场位于县域东北部,交通便利,面积13平方公里。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制卤晒盐,民国时期设盐场公署,但发展缓慢。1950年成立山腰盐场,1960年改为国营盐场,下辖多个工区。1984年成立山腰盐场,辖5个村民委员会、43个村民小组。
关键词: 惠安县 建置 山腰盐场

内容

山腰盐场位于县域东北部,东与后龙乡交界,东南濒临湄洲湾,西北与山腰乡接壤。面积13平方公里。惠腰公路贯通全境,涂岭、峰尾、上西、肖厝均可通车。海上航运有14个码头,满潮时可停泊100吨货轮,其中下江新港码头、西海七单码头,满潮时水深5米,可停泊500吨货轮,交通便利。盐场场部设在山腰埭港。
  清代乾隆年间,永春庄姓居民从连江传来制卤晒盐技艺,于后岩山对面荒滩上围垦砌堤铺坎晒卤。早年为县盐课司直辖。民国时期,设山腰盐场公署,辖钟厝、菜堂、埭港3个盐务所,但发展缓慢。
  1950年,成立山腰盐场,实行民主改革,生产蒸蒸日上,生产面积达33700公亩,年产原盐8920吨。1952年8月,为加强盐场工作,设山腰镇,辖锦山、锦塔、锦联、锦川、鸢峰等5个乡。1957年恢复下江老滩。1960年改为国营盐场,扩建五四盐埕,下辖5个工区并带5个农业生产大队。1971~1973年扩建南海盐场。1971~1973年扩建西海盐场、下江新滩。1977年扩建东海盐场。1980年全场面积达34243公亩,年产原盐107500吨,产值1054万元。
  1984年10月,成立山腰盐场,辖5个村民委员会、43个村民小组。1989年12月,辖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有5327户、22580人。
  陈庄(工区)行政村辖陈庄、前埕、海沙等3个自然村。
  埭港(工区)行政村辖石桥、后楼、洪厝、面前山、上厝等5个自然村。
  菜堂(工区)行政村辖顶埭、下埭、下楼等3个自然村。
  钟厝(工区)行政村辖钟厝、鸢峰等2个自然村。
  海滨(农场)行政村辖海滨、埕边、崇福等3个自然村。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山腰盐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