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宋至清代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惠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6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宋至清代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1
页码: 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惠安县在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初置县时,惠安县析晋江东乡16个里,领3乡。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4乡。明初因户口减少,至正统间尚未恢复都图名。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濒海居民入内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改为68铺。
关键词: 惠安县 行政区划 宋代

内容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初置县时,析晋江东乡16个里,领3乡,其后增至20个里。庆历八年(1048年),乃定为18个里,仍以三乡领之。西南崇武乡:领太康、守节、礼兴、民安、长安等5个里;东南崇善乡:领平康、归化、祥符、温陵、安仁、同信、尊贤、延寿等8个里;东北城山乡:领崇德、德音、光德、待贤、民苏等5个里。熙宁间(1068~1077年),行保甲法,分为34都。
  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4乡:文质、行满、忠恕、信义,仍18里,34都,靠近城廓的为在坊(城区)。
  明初,因元代户口减少,至正统间(1436~1449年),尚未恢复都图名,数虽仍旧,然略有更改。县东文质乡辖:祥符里,领二十八都、二十九都;延寿里,领三十都、三十一都;温陵里,领三十二都;安仁里,领三十三都、三十四都。共4里,7都。县南行满乡辖:民安里,领十九都;长安里,领二十都、二十一都;太康里,领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守节里,领二十五都、二十六都、二十七都;崇德里,领五都。共5里、10都。县西信义乡辖:平康里,领一都、二都;归化里,领三都、四都;尊贤里,领十四都、十五都;同信里,领十六都、十七都(尊贤、同信二里,后合并为一);德兴里,领十八都。共5里、9都。县北忠恕乡辖:德音里,领六都、七都上下、八都上下;光德里,领九都、十都;待贤里,领十一都;民苏里,领十二都、十三都(后并都)。共4里,8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兵疫之后,户口耗减,遂合并为30都;每都10甲,计300班。
  清初沿旧制。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濒海居民入内地,图甲十减六七。康熙二十年(1681年),革去里班,改为68铺,即县内7铺,县东并东南、东北共16铺,县西及西南、西北共3铺,县南及南东、南西共18铺,县北及北东、北西共24铺。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