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重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2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重工业
分类号: F427
页数: 4
页码: 339-3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春乡镇重工业在5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包括采矿、冶炼、铸造和机械等行业。其中,煤炭是主要采矿行业,高岭土、花岗岩也有开采。此外,还有一些小型采矿、冶炼和化学工业。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兴办了一批水泥等建材企业。
关键词: 永春县 工业企业 重工业

内容

永春乡镇重工业是在5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的。农业合作化期间,一些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兴建小水力站或水电站,人民公社化期间兴办一批公社农械厂。60年代至70年代,一些社、队试办小煤矿。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又兴办了一批水泥等建材企业。1987年,全县乡镇重工业企业(含联办集体和个体经营)共370个,从业人员5785人,总收入2901.4万元。主要行业有采煤、发电,机械和建材等,还有一些小型采矿、冶炼和化学工业。
  一、采矿
  (一)煤炭 1987年,全县乡镇采煤企业63个,职工1807人,拥有固定财产304.9万元。总产原煤53.1万吨,总收入1687万元,占乡镇工业总收入的36%。全县7个总收入上百万元的乡镇企业中有5个是乡村办的煤矿。(详见煤炭志)
  (二)高岭土(瓷土) 1970年以后,介福公社和玉斗公社的竹溪大队组织专业队开采瓷土,年收入30多万元。工人按开采量计酬,每吨付给工资5—6元。1985年,全县瓷土开采量60万吨,销往德化,泉州等地的约占总产量60%。
  (三)花岗岩 本县花岗岩大多分布在吾峰,石鼓、东平、岵山等地。1956年,石鼓创办石料厂,雇用惠安等地石匠到林埔、马峰、卿园、大卿、凤美等地采条石和角石。吾峰公社于1972年创办石料加工厂,雇用90个石匠到枣岭开石,采取定额计酬,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由于石料场少,石穴分散,不易管理,该厂于1978年停办。
  1981年,全县石料产量1.98万立方米,都由乡镇企业办公室收取管理费和山头费。1984年,仅石鼓石料厂产量就达5092立方米,收入近10万元。1987年,全县乡村采石企业2个,花岗石产量5500立方米,产值17万元。
  (四)石墨1 985年5月,横口乡云贵村创办石墨厂,用人工打孔爆破法开采,精选后的石墨销往厦门等地,年产量2000吨,收入6.2万元,利润1.5万元。1987年有职工8人,收入2.5万元,利润0.2万元。
  (五)石灰石 新中国成立后,上姚、内坑等地先后组建专业队,开采本地石灰石,年产趱约三四万吨,销往下洋、黄沙、达埔、城关等地水泥厂。上姚还煅烧石灰,1978年产量250吨,1981年达到1900吨,供县内外建筑及农业之用。
  1983年,上姚大队和德化阳山大队因矿山界线纠纷发生斗股事件,晋江地区公安处决定,除留一处矿点供下洋水泥厂开采外,其余停采。1985年内坑开采2万多吨,采矿工人20余人,除向村上缴利润和管理费外,其余收入归开采者所得。1985年7月,县建设委员会、下洋镇、下洋村合资150万元,在下洋村水尾建一座年产5万吨的石灰石矿并(尚未投产)。
  二、冶炼铸造
  1960—1970年,五里街,城郊、蓬壶、锦斗等地均有铸造厂,年铸犁头壁二三千件。
  1980年,石鼓公社与周宁县个体户联营在石鼓农械厂设翻砂车间,投资4.5万元,从业人数15人。产品有犁头壁,电动木工刨床机件及各种铸件,艄售县内各地,年收入4万多元,利润0.7万多元;华岩、东山两个村相继兴办铸造厂,生产各种铸件。但因经济效益差,石鼓农械厂的翻砂车间和华岩、东山铸造厂先后停办。
  1981年,锦斗公社投资2.2万元,创办锦斗铸造厂,是县内设备和生产工艺较齐全的铸锅厂。1984年总收入7万元,利润0.6万元。产品有各种规格的大小铁锅,质量好,销往本县和德化、南安、安溪等地。1987年职工22人,产铁锅4万口,总收入11.2万元,税金0.35万元,利润0.65万元,固定财产10.82万元。
  1983年,坑仔口公社玉西大队投资15万元,创办坑仔口蛇头电冶厂,日产电石1.5吨,后来由5个个体户联合承包,每年上缴村利润3000元。1985年,承包人扩股集资20万元,改炼生铁,日产生铁2吨。1985年5月,市、县、乡、村集资32万元,合办坑仔口蛇头铁厂,设计年产量500吨,产值26万元,利润3万多元。这一年,玉斗乡投资创办玉斗电冶厂,下洋乡也集资创办下洋长汀冶炼厂。1987年,全县有乡镇冶炼企业3个,职工60人,生产生铁500吨,产值30万元。
  三、机械
  1958年,一都、锦斗、蓬壶、达埔,城关、东平、岵山、湖洋等公社都建了农械厂,锻制锄头、犁、耙等农具。1973年,全县22个公社都办了农械修造厂,生产中、小农具,并经营拖拉机的维修和零部件的铸造。1974年以后,一部分农槭厂改为农机修配厂,有的农械厂则扩大经营范围,由原来锻制农具,转而生产小型机械,兼营加工建筑钢材和修配业务。1979年生产铁制农具13.02万件,其中锄头4.47万件,镰刀0.28万把。这一年,城关机械厂还生产水轮机、面条机等产品,1981年后,该厂设修车组2个,白铁组1个,翻砂铸铁车间1个,机电,电器、机修、玻璃组各1个.后又贷款13万元新建一座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配有车床,刨床、钻床、电焊机等设备,生产微型电动木工刨床、面条机、茶叶揉捻机、木工凿机,年收入26万元.桃城农械厂除翻砂和生产铁制农具外,还生产振动机、振动棒等建筑机械。1987年,全县有乡镇农械厂11个,加上华岩五金修配厂,年总收入达99万元,从业人员179人,固定资产原值86.7万元。
  四、水力发电
  1987年,全县乡镇水力发电企业175个,占全县水电站总数89%,装机容量14710千瓦,占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的50.8%,职工492人,总收入129万元。(详见《小水电志》)
  五、化工
  1979年,湖洋公社桃美大队集资创办桃美化工厂,生产磷酸二氢钾和碳酸钾,当年10月投产,全厂有职工8人。1983—1984年共生产磷酸二氢钾12吨,碳酸钾4.4吨,总收入4.49万元。由于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成本高,销路不畅,后停产。1985年,创办横口化工厂,厂址在云贵村红旗桥头。该厂系与仙游县榜头乡群众联合体集资30万元(其中横口乡投资24万元)合营。全厂有干部职工35人,固定资产21万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设计年生产氯酸钾120吨,碳酸钾200吨。1986年,试产氯酸钾,经省中心检验站检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产品由泉州市公安局统调拨,供鞭炮厂作原料。由于主要原料氯气来自三明、厦门等地,厂址在山区,运输不便,成本高,出现亏损。同年10月增建硝酸钾生产线。
  1987年,全县乡镇化工企业2个,职工34人,生产碳酸钾等产品20吨,产值5万元。
  六、建筑材料
  本县建筑材料资源丰富。乡镇建材企业产品有砖、瓦、水泥、石灰及水泥制品等。
  (一)砖瓦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各地私有砖瓦窑均转为集体所有,统一经营.1977年,全县共有砖瓦厂80多个,1978年产砖100万块,瓦2000万块,同时各乡镇对原有旧砖厂进行改造,引进技术,提高生产能力。1980年城关镇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环翠大队办起了全县第一座立式烧煤砖窑,日产量1.15万块,1983年又扩建了全县第一座卧式机输砖窑,至1985年,全县262座砖瓦窑中,立机砖窑94座,鸡庵砖窑48座,鸡庵瓦窑57座,卧式砖瓦混合窑63座。1987年,全县乡镇砖瓦窑280个,产砖5529万块、瓦2028万块,产值117万元。
  永春于1983年被列为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县乡镇企业管理局与委托单位——中国农业工程研究院签订以煤代柴烧青瓦合同,合同期3年,拨给试验费7.5万元,先后在桃城建筑机砖厂、环翠卧式砖窑、桃城砖陶厂(传统鸡庵窑)进行试验。桃城砖陶厂试烧两次瓦片,完好率分别达到90.7%和96.67%,声如铜钟,呈釉光色,质地好,形态好,无变形,裂纹少,吸水量少,渗透率低,翘曲变形甚微,比用薪柴烧的青瓦质量还好,且每窑可节省燃料成本1549元。1985年,济川、东山、化龙等村及岵山乡推广40多窑,都获得成功。这一年,全县262座砖瓦窑中,用煤作滋料的189座,占总数72%。
  (二)水泥及预制品 1979年5月,达m公社汉口大队投资20万元,办小型水泥厂10月1日投产,日产水泥10吨。1985年产量3500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标号325和425的占总,产量85%以上。1987年有职工54人,产水泥3218吨,总收入50.3万元,税金2.75万元,利润0.7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2.1万元。
  1979年12月,城郊建筑工程公司投资75万元,在济川格头创办水泥厂。1980年8月投产,1981年生产水泥2145吨。1983年添置物检、化学分析、日常控制等化验设备。1985年,水泥合格率95%以上。1987年有职工100人,产水泥5366吨,总收入67万元,税金4.35万元,利润0.5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62万元。
  1983年春,达埔公社投资34万元,在金钗垵原水泥制品厂建水泥车间,后改为达埔水泥厂。1985年有职工280人。1987年,水泥产量3015吨,总收入3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0万元。
  曲斗公社上姚大队于1983年12月集资74万元创办水泥厂,1984年2月11日试产成功,三个月后因与德化县阳山村石灰石矿发生纠纷,地区行署决定停产。1985年1月恢复生产,8月包给该村个体户经蕾。1987年有职工80人,产量6600吨,总收入89.1万元,利润14.3万元,税金8.91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0万元。
  1983年12月,一都公社集资40万元,贷款36万元创办水泥厂。1985年7月15日试产,当年生产水泥2430吨,收入27.3万元,利润5.4万元。有职工73人,管理、化验人员13人。1987年产水泥4200吨,总收入52万元。
  1985年,全县乡镇水泥厂5个,水泥产量1.87万吨,总收入263万元,利润25.2万元,轨业人数500多人。水泥产品除供应本县外,也销往惠安、晋江、泉州,仙游,厦门等地。1987年水泥产量2.24万,总收入295万元。
  1970年,城郊、蓬壶、达埔等公社建筑公司兴办水泥制品厂,生产各种水泥花窗、顶制梁、预制板、水泥电杆等。1985年,全县共有蓬壶、达埔、城郊,锦斗,东平、湖洋,坑仔米口。7个水泥预制品厂,收入50万元,利润11万元,从业人数120人。1987年,产量100立方米。
  七、其他
  乡镇重工业企业还有金属制品业1个,即五里街镇衡器厂,1987年职工22人,产值14.5万元;木竹采运企业2个,从业人员18人,1987年产值3万元。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