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11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食作物
分类号: F326.11
页数: 4
页码: 211-214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永春县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
关键词: 农业 永春县 粮食作物

内容

永春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大小麦和地瓜。玉米、小米、高粱数量极少。
  永春长期使用老品种和老耕作方法,抗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较差,粮食产量一直很低。民国24年(1935)全县粮食作物24.3万亩,总产量4423.26万斤。其中糯、其中糯、籼稻平均亩产196斤,小麦68斤,地瓜(鲜品)1100斤。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6887万斤,亩产286斤,每人平均拥有粮食358斤。
  新中国成立38年来,粮食生产曲线上升,增产的26年,减产的12年,平均每年增产394万斤。粮食耕地平均亩产1952年上400斤,1956年破500斤,1978年跨《纲要》,达906斤,1982年超千斤,1983年创最高纪录,达到1039斤。这一年,总产量也创最高纪录,达24673万斤,全县人均拥有粮食567斤。22个公社(镇)中,亩产上千斤的12个,其中城关镇1432斤,东平公社1339斤。226个大队中,亩产超过1500斤的有18个,即城郊的桃东、化龙、长安、济川、花石,张埔、桃溪、留安,东平的东山、太平、东关,湖洋的桃源、清白,城关的儒林,五里街的仰贤,石鼓的社山,蓬壶的美中,北硿茶果场的内碧,其中桃东亩产2280斤。
  30多年间有5个大增产年;土地改革后的1952年,合作化期间的1956年,“三改三化”后的1972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的1978年,全面推广家庭联产承包后的1982年。同时也有2次大挫折:1958—1960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期间,刮“共产风”,生产瞎指挥,粮食大减产,造成许多人用瓜菜代替粮食,部分社员患浮肿病,有的社队死了一些人,1966—1976年“文革”动乱,粮食总产长期徘徊,特别是1976年大搞“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判“唯生产力论”,宣传“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近50%的晚稻误过农时,又遇九月寒流,粮食总产比1975年减少2029万斤。此外,1984—1986年由于粮食耕地和播种面积减少,各级粮食生产的领导有所放松,市场粮价偏低,加上连续旱、寒影响,总产连年下降。
  一、水稻
  唐代,水稻已是本县主要农作物。明清间,少数畲族人曾在山地种植早稻。稻种以籼稻为主,粳稻和糯稻较少,稻作有双季稻(早稻、晚稻)和单季稻(中稻)两种,占粮食作物的80—90%。民国24年(1935),全县种水稻18万亩,总产3524万斤,亩产196斤。1949年种30万亩,总产6146万斤,亩1产205斤,其中中稻13万亩,单产170斤,早,晚稻各8.5万亩,单产分别为249斤和215斤。
  新中国成立以后,水m生产呈波浪式发展。1950—1957年上第一台阶,1958—1961年大幅度下降,1962—1975年上第二台阶,1976年大减产,1978年上第三台阶,1983年创最高纪录,1984—1986年连续减产,1987年开始回升。
  二、地瓜
  地瓜又称番薯或甘薯,也是永春主粮之一。因种植季节不同,有春地瓜(以农地为主)和晚地瓜两种。民国期间,全县年种地瓜二三万亩,其中民国24年(1935)为3.1万亩,总产鲜地瓜3400多万斤,平均亩产1100斤。
  新中国成立后,一般年种地瓜四五万亩,1958年最多达6.38万w。亩产鲜地瓜从1500斤逐步增加到3000斤左右,1980年最高达3390斤。许多山坡梯田轮种地瓜的,亩产鲜地瓜四五千斤,最高亩产1万余斤。1980年以后,粮食比较充裕,地瓜多数用作性畜饲料。1987年全县种植地瓜33434亩,总产量折稻谷1749.08万斤(每5斤折稻谷1斤),占当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为8%。
  三、大小麦明代永V就有大小麦,但因产量低,到清代种植量还很少。民国24年(1935)全县种小麦32000亩,总产217.2万斤。1956年,全县种小麦(包括大麦)64433亩,创最高纪录,总产量805.41万斤。1978年,全县小麦54416亩,总产量815万斤。80年代初,年种植3万多亩,除1983年受灾低产外,平均亩产都达200多斤。1987年全县种植小麦22908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18903亩的5.47%,总产量570.8万斤,占粮食总产量的2.61%,每亩亩单产249斤。本县大麦亩产仅几十斤,多数年份只种数百亩。70年代末,引进上海早熟3号,产量较高,种植面积扩大。1978年和1979年,每年种大麦2000多亩,每亩单产100斤左右。
  四、其它本县粮食作物还有高粱、玉米、小米等,大都在旱地零星种植。1974年全县种玉米31亩,亩产171斤;高粱39亩,亩产195斤,小米在杂边地零星种植,有的地瓜园也套种。1987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2564亩,总产73.8万斤,每亩平均288斤。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