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045
颗粒名称:
页数: 2

内容

50年代末,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大力提倡编篆地方志。当时,永春也成立修志领导机构,积极开展工作,于1962年写出初稿。那时,我是修志领导成员之一,经过实践,深深感到地方志书内容浩瀚,作用重大,而纂修志书是一件繁难的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编纂新方志工作又重新提出,全国成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各省市地县也先后成立地方志编纂机构。本县在1984年4月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并设立县志办公室,积极着手编修新的永春县志。县委、县府指定我分管这项工作。
  组织一支热心修志事业、具有一定政治思想水平,一定业务知识和写作能力的修志队伍,是搞好修志工作的首要条件。本县于1984年7月初旬举办修志人员培训班,集中各专业志的编写人员进行短期业务学习,聘请省地方志编委会的几位同志来县讲课,培训了一批修志骨干。
  发动并组织经委、财贸、农委、党群、宣教、统战各口负责同志参与领导修志工作,是我们修志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县编委会的领导下,由各口领导同志负贲,选定适宜编写人员,组织各专业分志编写组。工作方法上抓点带面,推动全县修志工作的迅速开展。
  永春的旧县(州)志保存得比较完整,我们编纂的新县志充分利用了这些珍贵的资料。在编写新志开始的时候,组织县志办公室全体人员,聘请几位中学语文老教师,整理乾隆(丁丑版)的《永春州志》,分段标点,并略加注释,选取有用资料,载入新志。我们几次组织编写人员到省图书馆和厦大、福建师大图书馆以及省档案馆,抄摘资料,还下乡调查访问,查证核实史料,并和县中共党史资料工作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协会以及各有关社团密切联系,充分协作,搜集第一手资料,做到求实存真,翔实可靠,使新编县志成为科学的资料汇集,让它能够经受历史的考脸。
  各专业分志写出初稿以后.都经该部门的主管领导同志审阅,有的还请曾经任过领导的同志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召开评议会,请熟悉该部门情况的同志参加评议,严格地把好政治关和资料关。这部志书得以修成,是和这些有关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在写出初稿之后,1986年10月,省地方志桷委会在本县召开《永春县志》部分志稿评议会,评审了二十二部专业志和部分人物传初稿。我们本着“盛世修志千秋业,群贤评稿一字师”的衷诚,认真听取了意见,分析了存在问题,对体例篇目的确定,内容资料的补充,语言文字的运用,都作了认真的研究,进行了细致的修改,这次会议对我们提高志书的质置有了很大的帮助。
  1987年8月,初稿全部完成,进入总纂阶段。县委、县府组织了《永春县志》志稿终审小组,对全志的思想观点、史实资料、体例篇目、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认真审核。同时分批送请省、市地方志编委会和语文出版社审阅。县志编辑人员对审阅意见,反复研究,多次修改,终于在1989年春完成定稿。
  编纂这部新县志,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后永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和尚存的不足之处,反映永春的地方持色,系统地记载永春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永春的施政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资料,为全县人民提供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在修志期间,林士壻、刘成业、洪辉煌三位同志先后担任县委书记,刘孔永代县长,林玉壁县长,他们对县志的编纂十分重视,先后担任县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的同志,有的具体负责各口的修志工作,组织和指导各专业志的编写。县志办公室的同志除担任一部分专业志的编写外,还负责各口的联系并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在总纂期间参加工作的同志,在短短一年间完成预期任务。是这么一批在职的、离退休的同志,他们同心协力,付出艰辛的劳动,使这部新志得以完成。对于这些参加县志编写工作的同志,谨表诚挚的谢意。
  永春的海外侨亲,港,澳、台胞和在外地工作的同志,对家乡的修志工作深为关怀。我们聘请了二十位侨亲和乡亲担任编委会的顾问,他们对志书的篆修和印刷经费的筹措,尽力给予支持。在此,对一切关心和支持编篆永春新志的侨亲和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永春县志》的编纂工作,厉时六年,几经讨论修改,数易其稿,现在终于成书出版。由于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限制,缺点和错误是一定存在的,谨请读者们给予指正。
  苏中亚
  1989年11月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苏中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