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众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70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群众体育
分类号: G812.4
页数: 3
页码: 673-67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德化县的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发展历程。在职工体育方面,从民国初年开始,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体委和工会配合组织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包括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羽毛球等代表队,举办各种友谊赛和竞赛活动。
关键词: 德化县 体育 群众体育

内容

第一节 职工体育
  民国初,职工体育处于自发性状态,活动较少。民国20年(1931年)以后,在县城相继组织“流星”、“集友”、“浔中”、“政训”四个体育运动队,其中由县政府组织各科室职员参加的政训队常于下班后开展体育活动,或各队间的篮、排球及田径友谊赛。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后,运动队便告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体委与工会配合组织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县直机关和厂矿分别组成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羽毛球等代表队,经常举行单位内部或单位间的友谊赛,遇上重要节日,县体委、总工会均组织职工开展体育竟赛。
  1952年,工人俱乐部成为城关职工主要的文娱活动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人俱乐部拆毁。到1985年,新建工人俱乐部大楼.内设棋艺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成为职工体育活动中心。
  1954年举行城关职工田径运动会。同时,在机关、企业单位职工中推行工间操。
  1955年,县工会工人俱乐部常在星期日组织附近基层球队举行体育友谊赛;各基层工会平时组织职工作多种体育锻炼。德化瓷厂班前、班后体育活动活跃,税务局、人民银行等单位都建立球队。同年6月,在百余名职工参加的运动会上选拔两名职工赴省参赛。
  1957年7月,县教育工会与教育科举办“德化县教工篮、排球赛”,选拔代表队参加专区、省球赛;10月,教育工会按省定标准,由基层选拔运动员参加省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同年,县基层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1964年,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在职工中开展游泳、射击、登山等活动。1965年6月至10月,全县有机关、工矿、企事业的3088名职工参加军事野营。
  1966年下半年起,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职工体育工作陷于停顿。1973年以后,贯彻全国职工体育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职工做广播操、生产操,在落实生产工作的同时安排体育活动,职工体育逐步做到与生产劳动、民兵训练相结合;县体委、总工会及较大的基层工会均有专人分管职工体育工作。
  1980年5月1日,举办职工乒乓球赛;6月,举办职工田径运动会,有18人次破13项县纪录,德一中、德化瓷厂分获男、女团体第一名;7月,举办职工羽毛球赛。同年,举办职工甲级篮球赛。
  1983年5月,县工艺美术陶瓷厂组织篮球队参加晋江地区工矿企业基层职工篮球赛。1984年·县体育代表团参加地区第一届职工运动会。李美焕获中年组1万米赛跑第一名、5000米赛跑第二名;1人获跳高第二名,并同另3人获4X400米接力第二名;田径男子团体、男女篮球均获得名次。
  1985年,县总工会号召各基层工会每月在本单位内开展一二次体育竞赛活动,强调进一步加强体协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职工体育管理机构。
  1986年9月15日至10月5日,在人民体育场举行德化县首届职工运动会,有38个代表团、931名运动员参加。竞赛项目为;田径,男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男子中国象棋。是德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运动盛会。获“精神文明”奖的单位4个、运动员64人、裁判员6人,团体赛获奖59个,个人得奖160人。
  第二节 农村体育
  1949年以前,德化农村体育活动有武术、舞龙、舞狮、下棋、斗手力、举石担、长跑、扳手腕、摔跤、游泳、爬竿、顶杠等。有的村民还因地制宜作单杠运动。民国期间较常举行运动会的有赤水、浔中、上涌、三高、锦福、西南、济屏等乡。民国32年(1943年),在双阳中心国民学校体育场举行双阳乡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拔河、爬山、团体操表演及篮、排球。参赛的有乡、保代表队,以及保国民学校、中心国民学校。永嘉保代表队获团体操表演冠军。
  1950~1960年,农村体育因地制宜、小型分散,农闲、节日多活动,农忙少活动。乡村大多有篮球运动,有的大队(村)则在当地开展竞赛,遇上外地邀请赛或运动会,则临时组队参加。较常举办体育竟赛的有上涌、南埕、雷峰、葛坑等地。1951年,第一区举行国术表演赛,1952年,县举办农民负重竟走运动会,项目有150公斤(男)和100公斤(女)负重竞走。同年春节,第一区举办体育运动会,将举重、拔河、负重、赛跑、爬山等列入比赛项目。是年,第五区佛岭乡辟一篮球场,为最早的乡一级体育场地。1954年国庆节,第五区举办农民篮球赛。参赛的有区政府及赤水、南斗、佛岭、美湖四个乡代表队。此后,部分公社先后开辟小型运动场地、购置简易体育器材,大队大多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开展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体育比较普及。每逢节日,根据当地实际举行篮、排球或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等竟赛活动。1980年9月,县举行由公社、镇代表队参加的农民篮球循环赛,龙浔镇代表队获冠军。1981年元旦,盖德公社举行中国象棋赛,同年9月底举行篮球友谊赛.1983年,三班公社举行篮球赛。同年,县体委对各公社的体育场地作一次全面普查,并协助上涌公社建灯光球场。1986年5月,三班乡举行乡运动会。参赛的有奎斗、泗滨、三班、桥内四个行政村和学区小学、三班中学、乡人民政府、乡直属单位8个代表队。比赛项目为篮、排球,奎斗村代表队获冠军。
  第三节 老人体育
  20世纪80年代以前,德化老人体育动有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舞剑、下象棋等,但缺少组织。1984年4月28日成立县老人体育协会(简称“老体协”)。自此,老体协根据会员爱好及体质条件选择一二个活动项目,采取就近、小型多样、分散与适当集中相结合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至1984年底,老体协举办4期太极拳学习班、2期太极气功十八式辅导班,并派员参加省老人登山比赛。1985年起,县人民政府每年拨款2000余元,作为老人体育活动经费。
  1986年,县老体协派员到市体委学习门球运动和气功,回县后在会员中传授,并与市直、鲤城区、安溪县的老体协门球队进行友谊赛。3月,县老体协参加市第三届运动会,获中国象棋女子团体第三名。5月,县体委主办首届老年人运动会。152名运动员参加,其中女运动员33人。有7对老年夫妇参加竞赛,最大年龄为83岁。比赛项目有中国象棋、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田径(1500米跑、3000米跑、1公里走)、篮球定点投篮.还举行武术、剑术、剑舞、太极拳、气功表演。8月,参加市首次老年人门球赛。10月1日,举行以套圈、象征性钓鱼为内容的体育活动。是年,县老体协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单位。同年,县老体协组织会员到安溪清水岩、莆田广化寺、永泰、大田、永春以及九仙山旅游、登山,共达300人次。
  1987年3月1日,县体委举办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3月27日,县代表队参加市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其中象棋比赛,德化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罗美瑜(女)获第一名。
  县老干局于1984年开始设老干部活动室,供老年人室内活动;1987年起,组织老干部开展以腿功、拉臂、扩心为内容的体育运动。老体协会员从1984年初成立时的42人,发展到1987年240人。
  第四节 军事体育
  民国16年(1927年),育英小学组织学生开展自带锅、柴在规定时间里点火煮饭的野营比赛。抗日战争期间,德化中学和晋江中学举行夜间行军和露营。民国28年前后,县中学开始组织童子军,作较正规的军事体育训练。初中设童子军教练,高中设军事教官。民国34年,各中学采用统一编写的军事教材,每星期有两节军事训练课;有时还整周停课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员露营。此后,夜间紧急集合成为各中学军事体育主要的训练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军事体育为国家所重视。1963年9月起,军事训练纳入各中学教学计划,活动内容有射击、防空、地形的识别与利用、进攻及防御战斗中战士的基本动作、步兵班进攻及防御、行军、宿营、宿营警戒等。
  1963~1967年,军事野营活动为县军事体育的主要内容。1963年7月和1965年,先后成立县军事野营办公室;1966年.由县体委、人武部、文教科、卫生科、团县委、总工会、妇联等单位组成“德化县军事野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基层单位也于1965年与1966年相应成立军事野营领导小组。
  1963年7月,利用节、假日组织城镇青少年开展射击、投弹、超越障碍、航空(海)模型、爬山、行军等活动,同时开展“三防”教育和军事常识讲座。1964年以后,开展登山、搜山、反空降、反暴乱等训练,在戴云山、石牛山、天花寨等地着重以夜间基础知识和反空降、防暴乱为训练内容,在城关着重以反空袭为训练内容。1965年6月至10月,县组织学校、机关、工矿、企事业、
  城镇、农村的239个单位、2.55万名民兵参加军事野营,同年有6588人(其中女民兵728人)参加游泳。次年,组织民兵5000人畅游沪溪。
  20世纪60年代初,德化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五中学由县人武部、军事野营指挥部组织到野外进行军训。1970年12月,县人武部派出三名官兵进驻德化一中,对师生作队列、射击等训练。
  70年代中期,县军事体育活动松驰。至80年代,军事体育由县体委负责,德化一中在每个新学年都聘请武警对新生作一星期的军训。1982年恢复职工射击比赛等军体活动。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