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军事训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5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军事训练
分类号: D631.4
页数: 2
页码: 563-564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德化县民兵军事训练的历史和改革情况。
关键词: 军事训练 德化县 民兵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初期,德化县民兵军事训练限于县、区集训民兵分队长以上干部,每年冬季各乡都成立民兵冬训委员会,组织民兵集中训练10夭,训练内容为武器常识和保管保养、实弹射击、执勤站岗本战术等常识。1951年7月,县举办第一期乡级武装干部集训班,参加训练达104人。随后对民兵着重进行清剿散匪战术、武器操作、实弹射击、执勤放哨、防空防毒及歼灭敌伞兵等科目的训练。1951~1954年,全县训练民兵1万多人次,各区每年春节前还举行民兵检阅、小型比武等活动。
  1955~且960年,全县每年以区、公社(乡)为单位,组织民兵集中训练8~10天。1960年冬,受训民兵达2.45万人次。同年七月,县成立民兵军事野营指挥部,旋即组织德化一中、二中、五中的民兵1537人到三班、丁溪、丁墘、上涌、湖坂等5个大队进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野营训练活动。
  1961~1980年,民兵训练以公社(镇)、大厂矿、企事业单位进行,训练对象以武装基于民兵和民兵干部为主,训练课程军事占70%,政治占30%,同时,人武都有重点的分期分批集训民兵干部。1964年,县人武部采取“小群练兵”方法,使民兵掌握过硬的杀敌本领,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从9月20日起,先后集训61个大队的民兵尖子班教练员,推动了全县民兵大比武活动,全县参加比武的民兵有5560人。1965年,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到江河湖海苦练水上过硬本领的号召,县成立野营游泳指挥都,县人武部组织239个单位25445人参加学游泳和反空降、防暴乱演习。1970年后,县每年分期分批集训民兵营、连长及武装基千民兵排长以上干部,时间10天,重点突出战术训练;各公社(镇)以生产大队为单位集中训练武装基干民兵。至1970年底,全县共训练民兵干部4916人次,基干民兵6.94万人次。1974年,民兵军事训练按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民兵军事训练大纲》要求,县人武部重点训练武装基干民兵排以上干部及专业技术骨干,时间为20夭。1974~1980年,全县集训民兵营、连干部1591人次,武装基干民兵25307人次,参加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等项目训练的有2.33万人。
  1981~1987年,民兵训练工作实行改革。1984年建立县民兵训练基地,在县人武部院内设训练中心,龙镇金锁形设射击场和战术场,训练中心有较完善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1986
  年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检查评比二等奖.县人武部利用训练基地大力培养民兵营、连长以上干部和民兵教员.训练中由民兵营、连长和民兵教员充当各级民兵训练的军事、政治教员。在此期间,以公社(乡)镇、厂矿为单位每年集训武装基干民兵一次,训练时间为30天,训练项目军事占90%,政治占10%。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