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3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
分类号: D267.2
页数: 3
页码: 419-4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基本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共产党 组织活动

内容

第一节 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
  1926年秋,中共厦门总干事会指派唐生和庄仰山夫妇到德化,在城关塔岸街及丁墘村秘密发展张顺月、郑信贵、苏兴里、林书作等为共产党员。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罗明派庄醒民到德化与唐生等人,在城关建立中共德化支部委员会,党员6名。
  1927年4月,德化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德化县地方组织得到恢复,并与上级取得联系.是年11月,成立中共德化特别支部,党员10名。活动范围由县城逐步发展到三班等地.1928年冬,中共德化县委(或称:临时委员会)成立,下辖4个支部,党员13名,归中共永春县委领导。
  1929年9月14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永春、德化两县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永德县委,德化设区委.1930年5月,永德县委领导永春鳌峰农民抗捐斗争失利,负责人走散,停止活动,德化区委转入隐蔽活动.是年7月,省委特派员许依华、陈普济到永春整顿组织,重建永德县委,陈普济到德化巡视,建立中共德化特别支部。1931年3月,省委机关受破坏。7月,党中央决定福建分设福州、厦门两个中心市委。德化特支隶属厦门中心市委领导,下设3个党支部。
  1932年10月,中共安溪县委派县委委员杨七到丁墘、三班等地与德化党组织负责人颜湖、李子云、林书作等取得联系,成立中共德化县工作委员会,领导群众开展抗捐抗税和游击斗争。1933年1月,中共德化县工委改为区委,并在三班、丁溪、土坂,盖德建立4个党支部,发展党员20多名。4月24日,中共德化区委书记颜湖(化名陈新民)和杨七前往安溪佛子格参加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时,在永春达埔岭头亭被当地民团捕送十九路军181旅旅部关押。5月12日,颜湖在永春西校场被杀害,德化党的活动趋于停顿。10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派大林到德化恢复区委工作。1934年5、6月间,国民党德化县保安团大肆通缉围捕中共德化组织领导人,林书作、李其森、李凤朝等人被迫出走南洋。10月,丁墘党组织负责人苏兴里和上坑涂怀、涂锻被捕牺牲,李子云等离开德化,地下党停止活动。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根据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4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派林金榜(化名林文炳)到德化建立工作立足点。7月间,闽中特委为加强德化、永春工作,派林士带(化名黄炳凡)以德(化)永(春)党的特派员身份进入德化、永春边界一带活动,于11月间,在德化长基村建立中共德永特别支部委员会。嗣后,在德化的长基、南斗、枣坑、三班、盖德等地先后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
  1943年春,中共闽中特委派特派员吴天亮到德化的水口、毛厝一带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员,建立中共毛厝支部。并以毛厝为据点,逐渐扩展到南山、坂里根竹山、堆头、门子头和永泰的笔石、白沙、蔡来洋等地。
  1943年~1944年间,吴天亮、林金榜和毛票在德化十字格、下涌、山茶、尤床的半山等村建立了秘密交通联络站,先后发展党员4人,于1944年6月问成立中共十字格支部。1945年6月,闽中特委书记黄国璋和闽中游击队直属支队长祝增华带领游击队40多名秘密转移到德化毛厝村与毛票汇合,进行隐蔽活动。11月,国民党省保安团部派陈蔚华“围剿”毛厝一带的闽中特委直属支队游击队和党组织,毛厝党支部受破坏。祝增华、高祖武(参谋长)带领毛票及游击队于翌年1月转移到桂阳洪田十字格一带活动。1946年1月底,吴天亮到南斗格口湖山庵开会部署工作,后回晋江家中。因叛徒出卖,是年除夕夜被捕牺牲。5月间因甲长告密,国民党德化、永春、尤澳县边区“清剿”指挥官林其瑶带领国民兵团和乡保丁200多名“围剿”十字格游击队,为保存革命武装力量,祝增华、高祖武等10多名转移到南安八都,毛票等游击队员在德化、永春、仙游边界一带秘密活动。是年10月闽中特委决定集中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毛票带领游击队到南安八都与高祖武领导的游击队会合。
  1947年春,南安八都游击队先后派毛票、刘国梁、毛材、李阿鸾等到德化开展工作。3月间,在南斗陈利曾家由刘国梁主持召开党员会议,宜布成立德化区工委组织,研究部署工作。6月下旬,陈利曾被捕(12月释放),交通站工作受破坏,党组织暂停活动。闽中爱国游击队戴云纵队直属队挺进戴云山区,欲建立游击根据地,7月14日进入德化,在暗林口、南斗地区遭到围追堵截,损失严重。
  1949年1月,中共闽中地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仙游、德化工委会。是年6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管辖下的永(春)、德(化)大(田)(简称永、德、大)县工委会派林明生、徐南等到德化开展工作,在丁墘村菜姑庵建立中共德化总支委员会,党员10多名。为争取县城国民党地方实力起义的工作顺利进行,永春人民游击队第三中队进德化支援,原国民党德化县自卫总团副团长陈继、参议会秘书陈子仙率部分官兵起义,胁迫国民党警察局长明大光等官警人员30多人缴械投降。6月17日,游击队占领县城.月底,中共永德大工委在永春蓬壶毓斌中学召开三县党政军干部大会,进行组织和思想整顿,决定成立中共永春中心县分工委,代替永德大工委,隶属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机关设在蓬壶,下辖永德大三县党的工作委员会,并成立永德大人民游击总队,下辖8个中队。会上宜布任命徐志荣为德化工委书记兼德化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7月中旬,国民党德化县长陈伟彬和德(化)、大(田)“清剿”指挥官林青龙乘德化县城游击队力量薄弱之机,卷土重来。党组织和游击队被迫离城,撤到永春苏坑。在永德边界一带开展游击斗争。
  1949年10月中旬,陈伟彬、林青龙再次派兵袭击在蕉溪的永德仙人民游击队西南中队,永春县大队第四中队派兵支援,陈、林兵败逃回县城。
  同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六〇团和第五军分区警备团,在永春县大队第四中队和永德仙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德化县城。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唐生
相关人物
庄仰山
相关人物
张顺月
相关人物
郑信贵
相关人物
苏兴里
相关人物
罗明
相关人物
许依华
相关人物
陈普济
相关人物
杨七
相关人物
颜湖
相关人物
李子云
相关人物
丁溪
相关人物
陈新民
相关人物
李其森
相关人物
李凤朝
相关人物
林金榜
相关人物
林文炳
相关人物
黄炳凡
相关人物
吴天亮
相关人物
蔡来洋
相关人物
黄国璋
相关人物
祝增华
相关人物
陈蔚华
相关人物
毛厝
相关人物
洪田
相关人物
林其瑶
相关人物
高祖武
相关人物
刘国梁
相关人物
李阿鸾
相关人物
陈利
相关人物
林明生
相关人物
徐南
相关人物
陈子仙
相关人物
陈伟彬
相关人物
林青龙
相关人物
林兵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