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39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22
页数: 1
页码: 4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通过控制新污染源、排污收费、保护饮用水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词: 德化县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内容

一、控制新污染源
  1987年,实行新、扩、改的建设项目与排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德化陶瓷美术工艺厂因紧靠龙浔公园,对扩建工程采用低温电窑生产线,德化铁厂新建冶炼车间定址于县城6公里外盖德村,德化胶合板厂选址于县城浐溪下游的肖坑桥头。几十家个体、联合
  体新建的陶瓷厂,以小电窑代替薪材为燃料的龙窑等措施,减少了新污染源。
  二、排污收费
  1988年置有烟SO2,检测器,PH离子电位仪、噪声测定仪和烟气林格曼测定仪各1台,对排污单位实行监测。1985~1987年,对污染单位按国家标准收取排污费12万元,其中拨付7万元支持水泥厂、德化瓷厂等单位购置和建设排污设施。1987~1988年,还对城区主要水源的浐溪、丁溪倾倒废土的单位和个人罚款8起,处理噪声超90分贝的录像播放点3起。
  三、保护饮用水源
  1988年,以自来水厂取水点为中心,上游200米的世科村大樟树下,下游100米的龙津桥水域内定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规定禁止洗涤、游泳、捕捞和抛入任何废弃物以及从事其他可能污染的活动;两岸10米内禁止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并对自来水厂的上游1000米范围内,控制基本建设。
  四、建立自然保护区
  1985年5月,省批准建立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有核心区、试验区、游览区,总面积145957亩。是德化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重要措施。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