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食复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31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粮食复制
分类号: F724.7
页数: 2
页码: 340-3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的粮食复制品以米粉为主,其中手工制作的炊粉和水粉质量较好,具有条细、质嫩、耐煮、不碎等特点,不仅在本地畅销,还销往永春、泉州等地。1956年后,粮食复制品由粮食部门供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粮食复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关键词: 德化县 粮食加工 机械加工

内容

德化粮食复制品,以米粉为主,其次为线面。熟面条只有城关、赤水等地市场加工销售。米粉分炊粉、水粉两种,均用手工制作。每50公斤大米做出炊粉45公斤左右,水粉只有36至37.5公斤。
  米粉加工遍及大部分乡村,以赤水上安坂、上涌陈厝坪的水粉及丁溪、东山、连山等地的蒸粉质量最好,具有条细、质嫩、耐煮、不碎等特点,不仅本地畅销,还远销永春、泉州等地。1956年后,城乡粮食复制品大多由粮食部门供应,农民以粮食向粮店换面粉和米面制品。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市场粮食复制品需求量日趋增多,1958年县粮食局在城关建复制品厂(后并入粮食加工厂),以大米、面粉和大豆用机械加工成米粉、生面条、面把、挂面、豆腐等。1959年后,各粮站和粮点,也先后建复制品车间,前店后厂,就地加工销售面把、挂面、生面条。
  1980年后,面制品机械加工已遍及各乡、村,米粉加工大多由手工业发展为机械加工,丁堆、东山、硕儒、南斗、上涌等地建米粉加工厂,就地加工、销售、兑换,还接受粮食部门委托加工。
  1987年,城关有个体面制品加工12家、白裸加工2家、豆腐加工4家;乡村有面制品加工12家、糕饼11家、白粿加工3家、豆腐加工1家。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