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0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灾
分类号: X43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水灾频繁,多次大水导致民房、田禾、桥梁等被毁,人畜溺死无数。
关键词: 德化县 自然灾害 水灾

内容

宋庆元五年(1199年)大水,化龙桥(今云龙桥)被冲毁。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大水,县城民房冲坏。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春夏多雨,民房、田禾多被毁坏。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十六日大雨;五月十九日夜暴雨,黎明时,县前溪水深丈余,冲激之声如雷,民居漂流过半,牛马牲畜漂流沿溪而去,东城墙崩坏无余。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二十九日,石牛山区榜上水涨山崩,损失无数。
  明万历九年(1581年)二月初二日,大水,榜上“水涨山崩,全家掩没”。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云龙桥被大水冲坏,溺死数十人,房屋人畜漂没不计其数。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四月十六日大雨,溪水暴涨,自县西门冲入城,且平地泉水涌出,自西至东城垣楼屋尽被漂没,市民千余。十存一二。水退尸体枕藉,土坂至乐陶以上,溺死无数。沿溪百余华里,桥梁全毁,禽畜田禾漂没殆尽。县治山崩裂,水涌如泉,半月始干涸。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七月十七日夜大雨,溪流涨,冲毁城墙十余丈。十七日夜大雨,洪水浸县衙。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九月初六日夜,下涌大雨水涨,冲坏店屋二十余间,淹死十余人,田园漂没,大溪坂一带田地成沙滩。
  清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初七日,硕杰大雨,沿溪变成泽国,房屋作物全被淹没,人畜溺死甚多。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八月大水,云龙桥被冲毁一半。
  光绪三十年五月初七日黄昏,大雨不止,县西南双阳山蛟洪暴发数十处,沪溪水涨从多处入城,城垣崩塌数十丈,沿溪桥梁尽倾塌,禾稼漂没无遗,牲畜淹死不可胜计。附城一带及上下流临溪各村男女淹死九十多人,民屋倒塌数十座。
  清宜统元年(1909年)八月初一晨大雨,傍午风雨交加,拆屋拔木,瓦片飞坠如落叶,倒墙之声不绝,至午夜方止。
  民国13年(1924年)5月21日,风雨大作,平地水深三尺,蕉溪木桥被水冲断。
  民国22年(1933年)1月11日洪水成灾,城东门溪水深8.1米。
  民国23年(1934年)7月,暴雨,至21日,日以继夜,不曾停息,是晚天未明,溪水骤涨。除县城受灾外,奎斗店屋大多被水冲崩,科荣、乐陶、凤阳、龙岸山大多崩溃,住房被压倒不少;赤水狮峰山崩一角,第三区公所及一部分店屋被压倒。同年11月,水灾,竟日暴雨如注,城乡土屋浸坏无数。
  民国24年(1935年),八九月均有大水。全县受灾农田1万5千余亩,受灾面积513平方公里,房屋倒164座,牲畜损失7600余元,总合计损失约41万元,灾民5113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5%,死亡50余人。因灾迁移者2200多户。
  民国30年(1941年)五月初七日夜,蛟洪为灾,自暗林口、土坂直入西门,城垣被冲塌,人屋漂没者不可胜计。
  民国32年(1943年)六月,洪水冲毁国宝笠杯桥、大宫桥。
  1952年5月份,大雨不断,山洪暴发,时有山崩;大水冲走秧苗、水坝、桥梁等。7月份连续淫雨,农作物损失甚多,尤以七区最为严重,仅大溪乡就有102户受灾。
  1953年春洪水,受灾面积2427亩,其中冲坏无法耕种的243亩。
  1954年5月26日至6月18日,三次大雨,其中5月底至6月初,雨量最多,损失甚大。全县被坏田地3400余亩,桥梁、水利工程等多处。
  1956年9月18日大雨,雨量达279.3毫米,山洪暴炙溪水泛滋成灾,损失重大。
  1958年7月15日至18日,强台风雨袭击境内。城关最大风力达七级以上,总降雨量335毫米,山洪暴发,溪流暴涨,浔中、水口、霞碧、美湖等乡受灾严重。全县房屋倒塌36座,损失牲畜147头,冲坏桥梁102座、水利工程2000多处,流失木材4600根,松柴53万斤,农作物遭淹近2万亩。
  1959年8月8日,大雨,赤水、上涌两公社有8个大队山洪暴发。上涌公社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30厘米,农作物被淹没,被冲毁水利工程、桥梁、乡道等多处。淹死1人。
  1960年6月9日~10日,台风暴雨,城关总雨量238.2毫米。赤水最大雨量达244.8毫米。全县房屋倒塌341间,死亡20人,冲毁桥梁119座,牲畜木材漂失无数,稻禾严重漂淹,交通、电讯受阻。
  1962年5~6月份,持续50多天大雨,农作物被漂淹面积1.75万亩,房屋损坏5219间。
  1968年5月20日下午暴雨,1小时多降雨量80多毫米。城关及郊区降雨量达118毫米,山洪暴发,溪水猛涨,丁溪桥被冲坏,沿溪田禾尽淹没,房子、车碓、水电站、耕牛都受损失。
  1971年5月29日,杨梅、汤头、双翰、美湖、上涌等8个公社爨雨,降量100毫米以上,山洪暴发,水位猛涨,农作物受淹近六千亩,冲毁民房53座、水圳、水坝约500余处以及桥梁、电厂、抽水机站和猪牛栏等多处,木材800多立方米。
  1973年5月2日暴雨,死5人,财产、稻禾受漂淹严重,尤以雷峰、南埕、水口、霞碧为甚。
  1977年6月4日暴雨,汤头、双翰、盖德、霞碧、水口、葛坑等12个公社为重灾区。22日,三班公社暴雨成灾,雨量达350毫米,且山洪暴发。这二次基雨,稻禾受灾面积六千余亩,民房遭破坏258座,冲毁水利工程、公路、桥梁,漂失木材1180立方米,死伤13人。损失达20万元,粮
  食减产。
  1979年5月10日,雷暴雨一个多小时,城关附近雨盈169毫米,枣坑大队雨量185.4毫米。受灾严重的有浔中、三班、南埕、水口、葛坑、汤头、美湖等8个公社,被淹死3人,仅三班、枣坑大队损失各达3万多元。5月28日大暴雨,云龙桥北墩被冲塌方。
  1980年3月4日,暴风雨和冰雹袭击三班、浔中、美湖等6个公社。连直径30厘米的树木都被风刮断。报失总计达40万元,其中三班公社6个大队损失瓦片153万块,油菜1200亩,马铃薯1500亩,损失27万元。
  5月24日,全县受台风基雨袭击,毁坏社队会场、仓库、厂房16座,民房36座,损失瓦片273万块,漂走木材1890立方米,淹没稻田3500多亩,死亡1人,损失74万多元,粮食减产500多万斤。
  1981年2月13日,浔中、赤水、美湖等公社遭狂风暴雨冰雹袭击。4月7日,上涌后坂大队暴暴雨,房屋被淹。29日展,暴风雨、冰雹、山洪袭击城关、水口、葛坑、美湖等7个公社(镇),房屋、生产队仓库及农田水利遭到很大破坏。
  1983年6月19日,南埕、杨梅、桂阳、雷峰等7个公社暴雨。降雨量达146.6毫米,许多房屋倒塌,农田水利、水电站冲毁,文通、电讯中断,稻禾受灾1.6万亩,果树6000多株,冲坏房屋360多座,猪、牛栏220间,漂走木材1800多立方米,死4人。全县损失约500万元。
  1985年5月6~10日,城关、倭碧、雷峰、葛坑等乡遭受1风雨袭击;5月19日,雷峰、吸碧等乡又暴风雨为灾害。全县35个村受灾,重灾户566户,损坏房屋233座、瓦片27万多块,损失农作物500多亩,水电站、桥梁等损失40多万元。6月25日又出现大暴雨,日降水量186.4毫米。
  全县各地年平均暴雨日数4~7天,戴云山以北地区4~5天,以南6~7天。暴雨主要集中在5~6月梅雨季,其次是7~9月热带风暴。台风季,这两季暴雨日数占全年的88%。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