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市政协和主要参政议政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32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市政协和主要参政议政活动
分类号: D675.7
页数: 4
页码: 1469-147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市政协和主要参政议政活动,其中包括了全体会议、工作机构、主要活动、自身建设等。
关键词: 参政议政 活动 晋江县

内容

一、全体会议
  政协晋江县第六届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1月15日至19日在青阳举行。
  会议听取和审议副主席许国劲代表第六届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列席县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县长施永康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报告。会议通过县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因划出石狮市和人事调整,经县政协六届五次常委会通过,委员减退32名,增补16名(中共党员1名、民主党派成员1名、群众团体2名、侨联会4名、工商联会3名、科技界1名、少数民族2名、宗教界1名、特邀1名),计委员188名。
  第六届第三次会议于1990年3月8日至11日在青阳举行。委员179名(调动5名,去世4名)。
  会议由主席留章慈主持,听取审议副主席许国劲代表第六届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列席县第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听取县长施永康的政府工作报告等。会议通过县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第七届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20日至24日在青阳举行。
  会议由吴良良致开幕词,听取、审议副主席许国劲代表第六届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列席县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副县长何锦龙的政府工作报告、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陈世狮的工作报告;听取、审议关于六届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通过六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及提案委员会提案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七届一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选举主席吴良良,副主席王永裕、许国劲、吴乌秀、蔡英文,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姚嘉潭。
  政协晋江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14名,其中:中共党员8名、各民主党派成员19名、群众团体16名、台盟台谊4名、教育界14名、科技界14名、医药卫生界13名、体育界3名、农林界13名、财经界10名、文艺界13名、华侨界28名、工商企业界25名、宗教界5名、少数民族4名、特邀18名、港澳同胞7名。
  第七届第二次会议于1992年4月5日至9日在青阳举行。委员229名(去世1名,增补16名:财经界2名、工商联会5名、卫生界1名、港澳同胞3名、特邀5名)。
  会议学习中共中央文件和邓小平巡视南方重要谈话,听取和审议副主席蔡英文代表第七届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和提案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列席晋江市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长何锦龙的政府工作报告等;会议增选吴松茂为副主席。会议通过了各项决议。
  二、工作机构
  经县政协第七届第一次常务委员会商议决定设置7个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学习宣传联络委员会、城乡建设经济委员会、侨台港澳联谊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并任命其负责人。
  1991年1月经第一次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青阳、安海、金井、东石、陈埭等5个联络组,并决定其组长、副组长。
  1991年10月,除原有政协办公室外,增设经济科技联络办公室和文化教育联络办公室等2个科级机构。
  三、主要活动
  (一)组织学习。第六届委员会期间,组织委员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文件和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决心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晋江安定团结、经济繁荣做出应有贡献。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认真组织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明辨是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决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并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发动每个委员教育自己的亲友和在大专院校的子女不参与动乱。开展向海外亲友写一封信的活动。委员通过写信、通电话、捎话等多种方式,使境外“三胞”迅速了解事实真相、消除疑虑。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明确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重要使命,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信心。
  第七届委员会期间,组织委员学习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八中全会精神、江泽民“七一”讲话、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等,就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问题开展讨论,并编写“学习参考资料”印发给委员。1991年,政协领导还分头到基层宣讲“社会主义若干问题”,作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辅导报告。还多次举行联络组学习总结交流,互相促进,推动委员学习。同时,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开展中共党员学习“三基”知识活动,举办“党在我心中”吟诗会,组织“七一”义诊活动等。在辛亥革命八十周年时,举行各界人士纪念座谈会,举办辛亥革命史迹图片展览。在各种活动中,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在晋江”活动,进行具体生动思想政治教育,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入心入脑。1992年初,组织委员认真学习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重要报告。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先后作出《关于认真传达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通知》、《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的决议》,组织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转换脑筋、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十四大精神变为实际行动。
  委员们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闯、勇于试,抓住机遇,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途径,为加速晋江的经济发展、繁荣侨乡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二)参政议政。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
  第六、第七届委员会期间,县政协认真学习和实施《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走访民主党派负责人及知名人士,与他们谈心交心,沟通思想,坦诚相见,努力把政协办成各党派和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主动对全县的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和重要决策的重大事务开展协商、讨论。通过主席会、常委会、全委会、各委(组)会议,对县(市)委和政府即将出台的重要决策、报告草案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邀请县(市)委、政府领导以及部门负责人,通报情况,使委员及时了解全县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大事,为知情知政、议政参政创造条件,并直接进行协商。举行“晋江‘八五’计划”、“解放思想闯‘禁区’要政策”、“繁荣晋江工贸城市”的专题讨论会,提出许多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采纳。县(市)政协正副主席经常参加县(市)委、政府、人大常委会召开的重要会议和五套班子领导成员会议,参加惩治腐败、清房、物价、县城规划建设、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导机构,并按县(市)委分工与乡镇长期挂钩联络,指导基层工作;对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国家机关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如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出入境管理法》、《福建省老年人保护条例》、《水资源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16种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实施情况的调研与监督检查;与人大常委会联合进行《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检查;配合对白〓药材市场整顿工作进行检查和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对教育六项督导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开展专题调查视察,履行协商监督。经济科技、文教卫体、民族宗教法制、侨台港澳联谊等专门委员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视察考察、咨询服务、科技文化交流等50多次,参加者约600人次。如山埔地果树工程带建设视察、县电力建设调查视察、国营工业调查视察,“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沿海突出部建设的专题视察、调查等等,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报告、呈阅件、建议案,向县(市)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对3家国营工业企业、民政福利事业、两个科技示范镇农业开展等的视察,提出的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还组织智力扶贫,与龙埔、菌边、山兜等村挂钩,指导、扶持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认真搞好提案工作。4年来,委员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经提案委员会审定为提案的102件,及时送交有关单位处理和催办,已件件复办。港澳委员在协商监督中,以口头或其他方式,对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教育等,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得到市(县)委和政府的肯定和重视。
  (三)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县(市)委提出的“全面推进晋江两个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要求委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带头做“四有”新人,为推进晋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一是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专门工作委员会(组)活动。二是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讲奉献”活动。如医卫工作组多次组织医务工作者深入各地开展义诊和便民服务,共诊疗7100多人次,举办计生、卫生、老年保健讲座、宣传,组织对部分老教师进行体检,举办助残和慰问护士活动。社会法制组开展普法教育,配合有关部门举办专题讲座30多场,受教育者1万多人次。组织到省少教所探视晋江籍少年犯,进行县情和前途教育。三是组织开展多项文化活动。1989年初,举办“政协之友”书画展、举办国庆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和“中秋诗会”,随后成立“晋江中华诗词学会”,出版《晋江诗词》专集。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花甲书画展”。四是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新工作。同晋江驻军联合举办军民共同义诊活动。组织文化界12位委员书画家创作56幅字画,献给驻军装潢连队文化室等。五是搞好文史资料收集、编印工作。4年来共征集文稿171篇、75万字,从中选辑154篇、54万字,编印4辑《晋江文史资料》。
  (四)海外联谊。贯彻“发挥优势,扩大交往,增进友谊,服务经济,促进统一”的方针,争取侨心,运用侨力,为振兴晋江和统一祖国尽心尽力。大力宣传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把中央和省、县有关政策措施编印成宣传材料发给每个委员,广为宣传,并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侨务政策;广泛开展“三胞”联谊活动。发挥委员联系面广、与“三胞”关系多的优势,4年来接待“三胞”3200多人次,其中上中层人士180多人,其中有台湾当局知名人士,有华侨和港澳社会有影响、学术上有造诣人士和有经济实力的大户。4年来计有委员80多人次赴菲往港澳台出访会友,与“三胞”加强联系和沟通,广交深交新老朋友,注重做好中青年一代和新华侨、新移民的工作。1991年,县政协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首次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会,45名学者、专家、教授参加。还举办海内外晋江人书画展,组织文艺界委员以诗会友、以邮会友,同12个国家和地区往来,促进交往,增进互信和共识;配合党委、政府做好“三引进”,开展跟踪服务。穿针引线、促成外商投资三个土地成片开发区、紫帽山旅游区和三资企业600多家,利用外资39亿元外汇人民币,捐资公益事业1亿多元。同时积极帮助三资企业和捐建项目排忧解难;做好台胞工作,大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告台湾同胞书》,配合有关单位建起两岸寻亲认根的渠道。组织和配合有关单位举办“台湾—东石故乡情”书画联展,征集到台湾作品56件(其中有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作品);举办海峡两岸“龙江诗会”、“月是故乡明”诗会。利用与台湾的“三缘”(血缘、亲缘、文缘),以乡谊、宗谊、学谊为媒介,积极拓展晋台民间联谊,引导来晋江投资,发展晋台经贸往来,仅1992年引办台资企业62家,投资近3亿元。通过多方面工作,为使晋江成为和平统一祖国的重要窗口,早日实现晋台“小三通”和双向交流而积极探索。
  (五)内联工作。县(市)政协参加分别由11个和10个县、市(区)组成的两个地方政协横向联系圈,又与56个兄弟县政协建立密切联系,互相交流经验,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推动地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介晋江企业到省外设商贸网点20个。引介恒安有限公司在辽宁省办起“安乐”卫生巾分厂,又通过大连市中山区政协协助在大连开设经营部等。同时经常接待外地政协的来访和参观,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四、自身建设
  县(市)政协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密切与委员的联系。制定了“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使政协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在县(市)委、政府重视支持下,1991年新组建经济科技联络办公室和文化教育联络办公室,增添政协机关工作的活力。在思想建设中,抓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把握政协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开展百日机关作风建设竞赛,建立健全机关岗位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设立机关保卫科。政协领导同志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走访委员,听取意见。常务副主席王永裕荣获全省政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办公室被泉州市政协评为先进集体。几年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政协机关工作,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机关工作服务水平。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