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岁时仪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2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岁时仪俗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1349-13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岁时仪俗的社会发展情况。
关键词: 晋江县 风俗 岁时仪俗

内容

一、“天公生”与“做半年”
  农历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家家户户事前杀鸡、炊糕、炊甜粿(磨糯米粉浆调糖入皿蒸制而成)。并备办“三牲”(鸡、猪脚、鱼之类)、“五果”(五种水果)、六斋(如香菇、木耳等素食品六色)、清茶、红酒、糕果和“敬饭”(白米饭上插红的蔷薇花)等,于当天凌晨,搭“天桌”,点“天公灯”,行香跪拜。农历六月十五日,以同样形式再度酬敬天帝,俗称“做半年”。
  新中国成立后,做“天公生”已渐简化。城镇和一些农村,已普遍把正月初九“天公生”敬仪移在正月初一合并举行。
  二、“接春”、“迎春牛”
  入春之日,旧时有“接春”仪俗。家家户户要贴“接春大吉”的红纸条。并用甜茶敬奉居家神祗佛龛,烧香点烛放鞭炮。当日,还必须把门户窗棂箱橱柜桌屉尽皆打开,俗称“接春”纳祥。自清代至民初,其时还有知县或县长率民众到迎春门城外,举行规模盛大的“迎春”仪式,迎泥塑春牛入城。上述诸俗,后渐废除,至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消失。
  三、吃“虾面”与“补冬”
  立夏与立冬两个节气,均时值气候寒暑交替,时疫流行和作物收成起落的农忙季节。先民为了抵御酷热或严寒,强身防病,故有在立夏和立冬两个时节,添加营养食物,改善生活的古朴习惯,由此相沿演化,便形成现在独具一格的地方时令食俗。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习惯用新上场的小麦碾粉制面,加上虾皮海鲜等佐料,或炒或煮,烹饪为鲜美可口的虾面,合家食用,俗叫“吃虾面”,方言“虾”与夏谐音,故又称“吃夏面”;立冬时节,城镇农村各家各户,又普遍杀鸡杀鸭、宰羊宰兔,并调以少许川芎、熟地、当归、白芍等药物,或燉为营养高汤,或煨为香腻佳肴,一家人尽饱口福,俗称“补冬”。70年代以后,民间又渐兴杀鸡杀鸭“补夏”。举凡补夏补冬的时令食俗,后来在食物中加入洋参、高丽、鹿茸等名贵滋补药物者,也日益增多。
  四、“七夕”敬“七娘妈”
  农历七月初七,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织女是天帝第七个女儿,晋江民间习呼织女为“七娘”,所以七月初七,俗称“七夕”,也叫“七娘妈生”。
  七夕之日,旧俗,人们普遍要备瓜果菜肴七盘,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炷,敬七娘娘。是时,又挂七娘灯,敬檐口妈,烧七娘轿,迎七娘下凡。在焚烧七娘轿时,还要将孩子在端午节系带的五色丝线从手上解下,与胭脂花粉一并望檐口屋顶撒去。说是让七娘妈戴花抹粉打扮。此俗到60年代基本废除。
  60年代以后,晋江一带仍存在着在“七娘妈生”让新生婴儿拜七娘妈为干娘的民俗,俗称“新契”。新契时,为让孩子长得聪明活泼可爱,在敬奉七娘时,往往要加上一盘糯米糖粿。糖粿形圆,中稍凹,寓有让儿女长大后,有个圆圆润润甜甜的笑靥。新契后,年复一年,年年都要在这个日子做“七娘妈生”,直到16岁,才以隆重俗仪,敬七娘“洗契”,烧“七娘亭”,脱离干娘关系。
  此外,七夕尚有“乞巧”民俗。即未成年姑娘有在当夜向七娘妈祈求授予精巧手艺的俗仪。故七夕又有“乞巧节”之称。
  五、“起灯脚”和“倒灯脚”
  晋江一带普渡民俗,由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化集中为分散,衍化而成为全县各地分乡里村落,分日分批举行普渡的形式。因而出现了农历七月初一,各地普遍“起灯脚”(点路灯)到农历八月初一又普遍“倒灯脚”(烧路灯)的岁时俗仪,以示普渡的开始与终止。当晚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外,备菜肴小祭鬼魂。但也有一些农村乡里,有当日普渡当日“倒灯脚”的习俗。
  六、“头牙”和“尾牙”
  农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俗称“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土地公生”,俗称“尾牙”。晋江民俗中,“头牙”与“尾牙”有史以来均被视为全年最隆重的两次土地公诞日。举凡农工商贾,在为之庆诞之时,供品与金纸均要比平常的初二、十六倍加丰盛。尤其是开山采石、工厂、商店,更要举筵敬奉,并大宴职工,故也称这两个日子为“打牙祭”。“尾牙”之日,旧时东家有向雇工分“红包”(奖金)礼仪,但逢东家宴中为雇工斟酒,便有暗示来年脱离雇佣关系,因而有尾牙敬酒辞工之俗。以前塾师均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停课放假归里,所以有“尾牙先生”之俗谚。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城乡商品经济发达,许多工厂、商店、企业在这两个岁时俗节中,因受到视经营得利为“赚土地公钱”的旧风俗观念影响,故出现盛筵大敬“土地公”之举。
  七、“送神”与“神落天”
  农历十二月廿三日为民俗“送神”节日。当天下午,各家备办果合金纸香炮,剪黄纸“神马”到神祗前举行送神仪俗。因为除夕快到,春节将临,据说各路神明纷纷要上天述职,所以要为诸神“饯行”。旧时“饯行”仪俗,摆上“甜碟”和“糖塔”(俗称“糖鸡仙”)敬奉。认为“糖塔”好让神上天,“神马”好让神纵马上天庭。这一天,雇长工(俗名“长年”)的人家,也要为长工回家过年饯行,是谓“送神长年”。至正月初四,又按此行仪,接神下凡,俗称“接神”,又叫“神落天”。是日,续聘的长工要回东家上班。“送神”和“接神”时剪“神马”和摆“糖塔”者,50年代以来已极少见。
  八、四时俗节
  除以上民间岁时节日外,还有诸如农历正月初七称“众人生”,当天,家家户户要合家吃“七宝羹”(即混有七种菜肴的羹);“霜降”时令吃“橙柿”,据说能防伤风流鼻涕;农历九月初九,为九九“重阳节”,当日,有登高北望中原之俗说(80年代以后,重阳节已成为各地老人会的活动日)。农历八月初三“灶君生”要敬奉“灶君司命”等等繁俗缛节。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