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社团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18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社团组织
分类号:
D634
页数:
5
页码:
1201-12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早期出国的晋江华侨在海外备受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歧视、剥削和压迫。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组织了以地缘或血缘为纽带的同乡会或宗亲会,以期守望相助,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后来随着出国定居华侨的不断增多和华侨经济事业的发展,以业缘为基础的商业行会和各种慈善组织等也相继出现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晋江县
华侨
侨居地
社团组织
内容
早期出国的晋江华侨在海外备受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歧视、剥削和压迫。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组织了以地缘或血缘为纽带的同乡会或宗亲会,以期守望相助,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后来随着出国定居华侨的不断增多和华侨经济事业的发展,以业缘为基础的商业行会和各种慈善组织等也相继出现。
一、同乡会
在马来西亚凡晋江华侨、华人聚集较多的州市,都建有晋江会馆。1919年成立槟榔屿晋江会馆,1922年成立峇株巴辖晋江会馆,1924年成立马六甲晋江会馆,1953年成立吡叻晋江会馆,1970年成立雪兰莪晋江会馆,1977年成立登加奴晋江会馆以及在吉隆坡、古兰丹、怡保等地相继成立晋江会馆。东石镇旅马华侨则早在1883年就成立太平仁和公所,1962年成立江沙仁和公所。1977年,各地晋江会馆联合组成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总会。
在新加坡新加坡晋江会馆成立于1925年,其下属有安海公会、泉菌江公所、泉碧江联谊社、仁和联谊社、星马晋江同乡联谊社等晋江同乡会。
在印尼1945年,旅居印尼的晋江、南安、同安等县华侨成立东爪哇泉属会馆,会员700余人。1955年,雅加达晋江华侨成立晋江公会。此外,还有泗水安海同乡会、三宝垄仁和会馆、棉兰晋江会馆、锡江晋江公会等。
在缅甸1904年,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5县旅居缅甸华侨成立温陵会馆。1984年,晋江华侨、华人又组建晋江会馆。
在菲律宾菲律宾晋江华侨同乡会组织,以乡村为单位,遍及各地。20世纪初成立的有西滨、杏田同乡会;20年代成立的有宽仁、雁塔、御里同乡会及深沪同乡会总会、锦江同济会、围江同乡总会、围江同乡会宿务分会;30年代成立的有锦峰、龙穴、锦塘、容卿、英华、洋埭、陈埭、南下尾、涵口、高坑、永宁、沙堤、清濛、五福鸿山、厝上锦尚、华峰、溜江同乡会及菲华四乡会、钱江联合会;40年代成立的有塘园、琼林、坑东、龙渊、金山、塔前、五社、鹏山、英美、洪溪、西岑、崙峰、龙玉、英崙、南庄、后杆柄、梅林、西畲、港边、银江义济、祥古莲、上郭塘市、泉峰、瀛洲、鳌江、上清同乡会及菲华英林总会;50年代成立的有玉浦、石厦、西偏、卢厝西坑、英档、坂头、古厝、科任、布泽、榕霞、泽下、岱峰同乡会及钱江公会、深沪同乡会宿务分会;60年代成立的有金峰、松茂、钞坑、衙口、梧坑、埔头、火辉埔、石龟许厝、前埔、洋山宝塔、梧林、钱仓、坑边、锦埔、玉湖、檀树、澄江、石圳、深沪狮峰、坑口、菲华晋江紫湖同乡会及安海公会、秀山联乡会、茂峰三乡联乡会、坑东马尼拉同乡会;70年代成立的有新锦、金鹏七乡、埔头、前港、观屏、大埔、苏厝崎、金埭、沙美、霞泽、唐厝、锦厦、洪窟、山前、坂头东堡、英林、古〓、新市同乡会及睦邻联乡总会、古盈同济社、旅菲金埭同乡会、锦山联谊会、东柳联乡会;80年代成立的有长福、石狮新华、栖梧、外高、凤池、锦里、古浮、莲厝、奈厝前锦里、玉湖三社同乡会及〓洲瀛海联谊会、杆头乡谊会;成立时间不明者有坑西、前坑、锦埔、许厝、英山、东吴、绍德、浔联、后溪、瑶厝、檀林、钞厝、鲁东、桔里、三乡、白沙、碧江、壁湖永、中舍、张颜、西岑钱江、丰山、蚶江、社店、沙塘、杨厝、大下浯、梅溪同乡会以及锡里公益所、执中联谊会、枫林、古湖、洋〓联络处、永宁宿务市狮子会、马坪林氏联谊会、英林励玉社、宝泉廖正炉董事会、深沪港阜联谊会。
二、宗亲会
菲律宾晋江华侨、华人有单姓的宗亲会和多姓的联宗会组成同乡宗亲组织。除陈、林、吴、蔡、施等宗亲总会成立较早外,大多数宗亲组织出现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阶段是华侨社会的兴盛时期。这些宗亲会往往是由一些富商或族中有威望的人士为核心发起组织的。晋江人宗族观念浓厚,有些小宗亲会因人数较少,往往尽量吸收所有族人包括其他村落的宗亲参加,成为联宗团体,以增强该组织的力量。50年代后期,宗亲组织再度大量涌现。1958年,由28个宗亲会代表组织成立菲律宾各宗亲联合总会,形成全菲各宗亲领导人联盟。该会的宗旨是:“联络全菲华侨、华人各姓宗亲会之感情,力谋团结,发动全侨力量,推行固有道德,转移社会风气,促进菲华福利”。至80年代中期,仅在马尼拉市的晋江籍宗亲组织就近200个。
新、马、印尼也有晋江籍宗亲会组织,但大多是同一语系的姓氏组织。如印尼东爪哇泗水埠的有妫堂(陈氏)、延陵公会(吴氏)、西河社(林氏)、江夏堂(黄氏)等都以晋江、南安同一语系组成的。
三、商业行会
菲律宾马尼拉中华商会的前身为中华商务局,系晋江祥芝乡华侨邱允衡于1904年将广肇会馆和福建会馆合并而成。1906年改称小吕宋中华商会。1919年李清泉任会长后,在反对“西文簿记法”一案获得胜诉,威望大增,逐渐成为菲律宾华侨社会最高的综合性组织。中华商会的领导人中,晋江华侨不少。如第四十届的30名职员中,就有晋江华侨许友超、蔡孝忍、施性水、李世杰、姚迺崑、李焕彩、林为白、吴道盛、蔡祖增、庄万里、詹候狮、蔡桂林、李允煌、黄世辉、施性统、郑孔珍、蔡联发等17人。
菲律宾菲华商会联合总会(简称商总)成立于1954年。晋江华侨高祖儒、庄清泉、李永年曾先后担任该会理事长。1987年商总的第十六届全菲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95名理事组成的第十七届理事会,总统科拉松·阿基诺的特别顾问李永年当选为理事长,姚荣辉、庄长泰、陈永栽、董尚真、杨彼得为副理事长,高祖儒为名誉理事长。其中除杨彼得1人外,均为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
菲律宾晋江华侨先后参与组建各类同业公会、商会、联合会等。据马尼拉公惠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菲律宾华侨商业名录》载:马尼拉有43个各类同业公会、联合会。其中除粤侨酒楼同业公会外,都有晋江华侨参加,并且不少出任理事长或副理事长等职务。如木商公会正副理事长李峰锐、李世伟,糖业公会理事长蔡文华,烟厂联合会正副理事长林为白、庄材润均为晋江华侨。
印尼巴城华商总会(后改称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缅甸华商商会等及其属下的各华侨的行业公会也都有晋江华侨、华人参与活动。印尼东爪哇泗水的晋江华侨大多数参加亚弄商公会。
四、慈善组织
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其前身是1873年成立的甲必丹属下的华侨服务机构,后经清政府驻菲总领事黎荣耀提倡,于1900年正式成立的。1906年,善举公所改组,并脱离领事馆成为独立组织。在改组后的15名董事中,闽籍华侨占12人(其他3人为粤籍华侨),永宁西岑村华侨施光铭任第一届总理。1907年,美国殖民当局宣布要没收民间公产,善举公所之华侨义山也在没收之列。总理施光铭与驻菲总领事钟文耀据理力争,上诉交涉,幸得保存。此后,善举公所的职员多数为晋江华侨。如第73届中即有董事长施性水、副董事长林为白、外务李焕彩、医院股主任蔡联发、回华捐股主任吴世霖、义山股员施家罗、月捐股员杨金指、法律顾问高祖川等10名晋江华侨,占董事会17名成员的58.82%(余者南安县2人,厦门2人,广东3人)。1964年,晋江池店华侨李俊峰任善举公所第87届董事长,积极整顿和建设所属各部。以后继任者李其昌、庄清泉、李世杰(均系晋江华侨)亦都致力于此,使其达到顶峰。而李俊峰历任该公所第87届至第100届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外务、名誉董事长和终身行政总理等职。华侨善举公所历经百年持续发展,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东南亚慈善社团之冠。
五、其他社团
1902年,旅菲闽籍华侨退出义英堂,另组义福堂。1912年,义福堂改名洪门统一党,1913年又改名中华进步党。1938年,菲律宾各洪门团体响应团结抗日号召,联合组成洪门联合总会。1945年以后称洪门进步党。晋江华侨许志北、李昭工、杨肇根、吴道盛、杨庆墩、李俊峰、庄杰华、蔡文春等曾先后出任洪门进步党理事长。
李清泉夫人颜敕于1938年组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菲律宾分会(简称菲律宾华侨妇女慰劳会),并出任主席。该会积极领导和发动华侨妇女募捐筹款、赶制寒衣和救伤袋等寄回祖国抗日前线,并汇款给八路军战士添置雨具。
晋江内坑加塘村华侨杨秀莲在50年代初任印尼雅加达妇女协会主席,1956年曾率团回晋江参观、访问。该协会于1941年组建,当时的主要活动是组织募捐,支援祖国抗日。日军入侵印尼后,被迫停止会务。1946年复会后,办有妇女补习学校、妇协小学和编织、缝纫等职业培训班。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