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沼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7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沼气
分类号:
F426.2
页数:
2
页码:
481-4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再生资源沼气的基本情况。1982年为适应农村能源建设,沼气办改称晋江县沼气建设服务站,为县农业局属下的常设股级站,配有1名干部和9个临时技术工,负责农村能源建设、沼气配件、水泥供应和技术指导等一条龙服务。
关键词:
晋江县
再生能源
沼气
内容
晋江县沼气业始建于1958年。是年,全县各村各户建造沼气池蔚然成风。由于缺乏经验,土法建池,一般以旧厕所加盖而成,过于简陋,漏气严重,产气量少,虽曾盛于一时,终告失败。
1978年,县沼气办成立后,以内坑乡为重点,发动群众大办三合土沼气池。即以三合土(黄土、沙和石灰混拌)为池壁,表面抹水泥,建成罐式沼气池。至1980年,全县建池397口,主要分布于内坑、安海等乡镇农村,还改进上灯方法,以石狮农具厂生产的灯炉具取代简易的“仙游式”沼气点灯法,沼气燃烧热效率提高60%左右。但由于这种土池太深太大,加以管理不善,不少沼气池漏气,特别是内坑的前洪、上方等地用白石灰泥土建的池漏气更甚,大多报废。至1988年,全县三合土沼气池报废221口。
1981年,中央农业部农村能源司根据国家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统一全国农村沼气池建造图纸。按此要求,是年5月,县沼气办承制全省第一个沼气池木模具。这一模具,具有装、拆、运方便,并以全模浇注混凝土法代替以往的分层浇注法,结构密封,具有省工、省料、耐用等优点。因其结构合理,故而产气量多,产气率高;上灯,炉具也不断创新。1984年3月,又对沼气池进行改革,变池中层出料为底层出料,进料口上部增设予产酸池,池内改锅底形为倾斜式,池上部增设简易木制破壳机,使沼气池结构更合理,产气率更高,其先进程度居全国前列。
据统计,1981年新建砼池20口,1982年建184口,1983年建183口,1984年建290口,1985年建213口,1986年建104口,1987年建85口,1988年建50口。共计1129口。其中安海镇385口、永和乡275口、东石镇98口、紫帽乡100口、内坑乡74口、罗山乡75口、磁灶镇54口、龙湖乡12口、金井镇8口、池店乡20口、青阳镇和陈埭镇各1口。1978—1988年,全县共建沼气池1526口,除1981年前建的三合土池外,成功率达百分之百,使用率达98%,共计产气280.52万吨,折合标准煤9350吨,造肥18.7万吨。
1978年,晋江县成立沼气办(临时性),从农村中选拔一批热心于沼气事业的青年,经培训组成一支专门负责兴建沼气池的技术队伍。1982年为适应农村能源建设,沼气办改称晋江县沼气建设服务站,为县农业局属下的常设股级站,配有1名干部和9个临时技术工,负责农村能源建设、沼气配件、水泥供应和技术指导等一条龙服务。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