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统能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5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传统能源
分类号: F426.2
页数: 1
页码: 4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传统能源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薪炭、稿秆、动植物油。
关键词: 晋江县 能源 传统能源

内容

第一节 薪炭、稿秆
  1958年之前,薪炭与稿秆一直是晋江县广大城乡居民主要的炊事燃料。在农村,向称“果蔗之乡”的晋西北部农民多以山上杂木、毛草为主,辅之以稻草、番薯藤、花生蔓、蔗尾、树叶和干枯果木等;全县稻谷主要产区的晋东平原农民多以稻草为主,辅之以豆秆、海草等;全县花生及甘薯主要产区的晋东南沿海地区农民以花生秆、番薯藤为主,辅之以海草、豆秆等。在城镇,居民则多以柴、炭为主。20世纪以来,也间或杂以煤炭,但在1958年之前,数量很少。
  晋江县地形以台地、小丘陵、平原为主,森林培植历来缺乏,且保护不力,是全省森林覆盖率最低的沿海县,历来均需从县外购进大量柴、炭。据民国26年《晋江县经济统计》记载,民国23年(1934)全县1年就购进柴、炭2.28万吨以上。其中,泉州购进柴1200吨、炭102.5吨,浦内购进柴2650吨、炭55吨,蚶江购进柴850吨、炭12.5吨,古浮购进柴125吨,祥芝购进柴750吨、炭15吨,港边购进柴4925吨、炭20吨,衙口购进柴2150吨,金井购进柴50吨、炭6.2吨,深沪购进柴1400吨、炭30吨,东石购进柴325吨。合计柴2.25万吨、炭319.2吨。
  1958年以后,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晋江县城乡居民逐渐以煤炭替代柴、炭。
  第二节 动植物油
  晋江县城乡居民历来以植物油(豆油、花生油)、动物油(牛油、猪油)等为主要照明燃料。民国以来,洋油(煤油)、洋蜡大量进口,逐渐取代动植物油。民国5年(1916)以后,县城泉州及安海等地先后兴办电灯公司,但供应范围局限于部分城镇中心区,大量城镇居民,尤其广大农村居民仍然以煤油和蜡烛照明。据《晋江经济统计》记载,民国24年全县进口洋蜡(造烛的主要原料)1022吨、洋烛2500箱,煤油2271吨。1965年后,不少城乡居民逐渐装上电灯。1958年,尤其1978年后,部分农户以沼气照明。1988年,全县城乡居民全部以电灯照明。但是,由于电力供应不足,蜡烛仍然是照明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