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营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营管理
分类号: F632.7
页数: 2
页码: 461-4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邮电经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50年代前期,由于过分强调邮电通信为党政机关和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企业经营的盈亏的由国家负担,因而不注重邮电服务的经济效益。1988年晋江邮电局电信业务收入得到了持续增长,达2174万多元,利润488万多元。
关键词: 晋江县 邮电 经营管理

内容

50年代前期,由于过分强调邮电通信为党政机关和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企业经营的盈亏的由国家负担,因而不注重邮电服务的经济效益。1955年执行指令性计划后,1958年,省邮电管理局对财务计划先后执行企业预拨款制度与收支差额管理制度。晋江县邮电局开始逐步形成经营管理概念,重视经济效益,改进经营管理,对计划执行情况采取分区掌握、具体指导、按旬汇报、按月小结等措施。增设自办、委办机构,开办各种业务,充分利用当时海外侨胞急于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国际航空函件业务,运用幻灯、广播等扩大业务宣传,改善服务态度,延长营业时间,营业员实行“七代”(代写单式、代封包裹、代译电报、代写信封、代拟电文、代传电话、代售木箱),投递员实行“四上门”(上门出售邮品、上门收寄包裹、上门收订报刊、上门收取汇款),收到良好效果。1958年比1949年邮电业务总收入增长3.4倍。其中函件增长11.2倍,包件增长40.2倍,报刊发行(份)增长34.6倍,汇票增长6.1倍,长话增长2.6倍,电报增长0.2倍。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邮电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时从港澳及国外寄进大量生活必需品的包件及进口国际小包,成为晋江邮电局的主要业务。1961年全局业务收入达16万元,1962年增至24万元,分别占当年邮电业务收入的23%和28.9%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干扰,重视经济效益被作为“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加以取消,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电企业逐步纠正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县邮电局领导加强经营意识,在整顿企业的同时逐步完善经济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通信效能为中心,把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当年的业务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1982年起,实行以通信质量、收支差额、业务收入和流动定额资金为考核项目的生产奖励办法;同时实行年终增收节支分成办法。建立企业、班组(支局所)、个人三级经济责任制,做到企业内部责、权、利的统一,在干部、职工中初步树立经营观念、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广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发挥邮电面广、点多、线长的特点,充分利用晋江华侨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多、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开展商品包裹、国际航空函件、国际和港澳报话等业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982年包件的业务收入占邮电业务总收入的21.45%,1985年增到39.96%。是年,改收支差额管理为利润管理,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采用效益工资与经营责任制挂钩的办法,增强经营意识,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1987年实行局长负责制,经营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目标,突出经营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按月开展中心活动,明确业务发展重点,制定对策措施。根据社会对信息的迫切需求,1987年程控电话开通后,大力发展电话用户,积极开办国际、国内长途直拨、无线寻呼、三类用户传真等新业务,既满足用户需求,又增加企业自身效益。当年的业务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1988年晋江邮电局电信业务收入得到了持续增长,达2174万多元,利润488万多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