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5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管理
分类号: F632.7
页数: 6
页码: 457-4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邮电管理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行政管理、经营管理。
关键词: 晋江县 邮电 管理

内容

民国时期晋江的邮政局、电信局设在泉州市区,分别属省邮政管理局和县建设科管理。1949年9月,邮、电两局由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10月,邮、电合并成立青阳邮电局。两年后升格为县级局,进一步对全县邮电分支机构加强政治、业务领导。1958年实行体制下放,邮电局成为县人民政府的一个部门。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电管理制度混乱,1976年以后才逐步恢复正常。1980年起,随着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晋江邮电局在民主管理、劳动工资、计划财务、业务技术质量、物质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不断有所加强,经营管理体制逐渐完善。
  第一节 行政管理
  一、管理体制
  晋江县邮电局民国时期设在泉州,分邮政、电信2个局。初时晋江邮局与石狮、安海、金井、东石等邮局,同属省邮政管理局领导,晋江电信局和安海电信局隶属广州六区管理局领导;地方电信则由晋江县政府建设科管理。
  1949年8月31日泉州解放后,邮局和电信局由人民政府接管,属全民所有制性质,旧人员全部留用。1951年4月,晋江县人民政府迁驻青阳,当年8月设青阳电信营业处。同年10月邮、电合并,成立青阳邮电局。1953年,青阳邮电局升格为县一级邮电机构,1955年正式改称为晋江县邮电局,实行条块结合,隶属省邮电管理局和晋江县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石狮、安海、金井、东石改为邮电营业处,后改称邮电支局,属县局领导。
  晋江县邮电局成立后,地方电信即交由邮电局代管,并将过去以邮区为管辖范围改为以县为单位的基层通信企业,加强对全县邮电分支机构政治、业务的统一领导。
  1954年学习苏联实行“一长制”的制度。1955年为适应合作化发展的需要,对全县商办的邮政代办所进行全面整顿,交由供销社、信用社或农业社代办,使农村通信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1958年,全国邮电体制下放归地方管理,实行省人民政府和邮电部的双重领导。晋江县邮电局成为晋江县人民政府的一个部门,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下放后,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受“大跃进”的影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经常被抽调搞中心工作,削弱企业管理,使通信业务一度出现混乱现象。当时虽实现全县13个公社,社社有邮电机构和电话总机;148个大队,队队有邮电服务点,但通信质量低。在国家3年经济困难时期,有50%的电话停通,一度几乎全部中断。
  1958年贯彻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精神,在企业建立党委制(支部),实行党委(支部)集体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晋江县邮电局设专职党支部书记,企业的重大事务经支部会议讨论作出决议后,由局长、书记分工负责执行。与此同时,推行“两参一改”(即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生产,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在全县邮电机构中成立18个管理小组,共98个管理员参加企业管理,从而加强党的领导和群众监督。
  1962年经中央批准,县(市)邮电改为省邮电管理局与县(市)政府双重领导。同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企业进行整顿,精简机构。县办的支局所由23处压缩为18处,乡邮线从逐日班17条改为隔日班19条。业务范围、投递频次和营业时间也作了相应调整,精减职工22人,其中下放到农村的18人。
  1963年县内农村电话体制上收到省。1964年英林、祥芝、永和、罗山、磁灶、陈埭、蚶江7个公社集体经营的交换点,归省邮电管理局统一经营管理,其营业的收支,劳动工资以及设备大修等,均纳入省计划,作为地方国营编制。
  1964年,在开展学解放军、学大庆、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建立政治工作系统等活动之后,晋江县邮电局建立党总支委员会,各分支机构分片成立党支部,党员组织关系由县邮电局党总支管理。县局设置政治工作室,配备教导员(由总支书记兼任)和专职政工干部;支部和生产班组分别设兼职政治指导员和政治宣传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受到破坏,党、政领导班子处于半瘫痪状态。1968年4月,经省军管会决定,各县邮电局下放归地方管理。当年6月,晋江县革命委员会和6735部队党委决定对晋江县邮电局实行军事管制,群众组织实行“大联合”、“三结合”。1969年成立晋江县邮电局革命委员会。11月邮电体制进行调整,邮政和电信分开建制。电信局属县人民武装部和上级电信部门双重领导,邮政局由县“革命委员会”和上级交通部门双重领导。1973年11月,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邮邮电体制上收到省邮电管理局,县邮政局和县电信局合并为县邮电局。经过全面系统整顿之后,1983年,晋江县邮电局制定了《晋江县邮电局党总支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晋江县邮电局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和《晋江县邮电局贯彻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实行党政分设,成立党总支,健全企业政治工作系统和以局长为首的生产指挥系统;实行党委(支部)集体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同年11月,根据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重新调整县邮电局领导班子。
  1987年进行企业改革,实行局长负责制和局长任期责任目标管理办法,将原县局3个职能组升格为政工、计财、邮政、电信4个股和办公室,通过实行局、股(室)、班组(支局所)三级管理,管理权限集中局级。在企业中推行二级经济核算办法,考核经营成果。实行责、权、利挂钩,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的问题,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加强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试行职能干部包组、挂所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议》,1988年8月成立晋江县邮电局企业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邮电机构的管理。
  二、管理项目
  随着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晋江县邮电局的管理制度在民主管理、劳动工资、计划财务、业务技术质量、物资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和加强。
  (一)民主管理
  晋江县邮电局建局(1953)后,即成立工会委员会。同年4月26日召开晋江县邮电局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制定职代会章程,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对局务实行民主管理。1964年7月召开第五届第一次职代会后,由于受“左”的错误干扰,职代会制度中断16年。
  1980年召开第六届第一次职代会,恢复民主管理制度。1984年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贯彻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职代会的职责权力和组织形式。1985年确定工会委员会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组成新的管理体制。1987年又制定《晋江县邮电局贯彻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制度。
  (二)劳动工资管理
  1949年10月起晋江邮电局的劳动工资实行供给制,对留用人员则保留原工资。1953年把供给制改为薪金制。1956年进行工资改革,实行工资制,分别制定了领导人员职务工资、职员和勤杂人员工资、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和生产人员工资4种等级标准。1958年7月实行学徒制后,又规定学徒的转正工资。
  由于邮电企业的工资标准多,级差小,因此在1983年调整职工工资时,实行调改结合,废除1956年制定的各类人员工资等级标准,实行工人分8级、干部分职务等级的新工资制度。同时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工制的工资制度。1987年实行工资总额包干试行办法,1988年实行浮动效益奖励工资制度。
  (三)计划财务管理
  晋江邮电局成立后,财务收支计划由省邮电管理局直接下达,实行统一收支制度,营收款除指定用途外,集中由省邮电管理局统筹调拨。1956年1月,邮电财务开始实行企业预拨款制度;1958年9月实行收支差额管理制度。
  1970年邮、电分建,财务属县革命委员会管理,收支差额均上缴县财政。1972年邮政局收支差额上缴省邮总站。1974年邮电合设后,财务统一归省邮电局管理。1980年4月,省邮电管理局对县邮电局实行增收节支分成。
  1982年晋江邮电局制定《会计检查实施细则》、《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流动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计划管理制度试行办法》、《经济活动分析试行办法》等财务管理规划。1984年对上述规定加以修订补充,开始实行经济核算制度,将原先的收支差额管理改为利润管理。
  40年来,晋江邮电局坚持计划管理和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收支管理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各项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各支局财务实行钱帐分管,各设专人负责。
  (四)业务、技术、质量管理
  邮电企业的业务、技术、质量管理,总要求是保证通信质量,加速传递时限,确保安全和方便群众。制定邮电规章也以此为出发点。1955年县局制定《本局各类业务人员保守国家机密的暂行制度》和《县内电话管理暂行办法》。1956年建立农业社投递员制度。1957年4月开始执行第五次省邮电工作会议新颁布的各项业务章程,1958年执行新颁发的资费制度。同年制定《晋江县县内电话机线维护暂行条例》。
  1961年建立并健全全县机线员包修和计划维护等制度,初步建立生产岗位责任制,又提出重点章程制度项目,其中邮政28项、电信11项。统一邮政档案和电信档案的封面,统一全县有关邮件、路单、清单等装订办法。从1964年8月起,参照邮政总局颁发的《邮政通信质量管理办法(草案)》,整顿和健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整顿生产秩序和操作规程及原始记录。1966年为进一步支援农业,对农村电话的业务和资费等问题,作了若干补充规定。
  1976年以后,邮电各项业务、技术、质量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巩固。1982年企业实行整顿,分别制定出《业务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统计登记试行办法》。1983年健全通信质量检查登记簿制度,分设邮电营业、分拣封发、乡邮投递、话务、报务、机线障碍、发行、稽核8种质检登记簿,认真登记存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进一步健全业务监督检查制度。1987年起,执行邮电部邮政总局颁布的《国内邮政快件传递处理办法》。
  程控电话开通后,执行部颁《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维护暂行办法》。1988年开办邮政储蓄和特快专递业务后,开始执行部颁《邮政储蓄业务制度》和《国内特快专递邮件处理规定(试行)》。
  (五)物资管理
  50年代邮电物资供应由总务经管。1960年开始设供应员1人,负责采购、物资管理、计划分配、销售和物资统计工作。1963年以后开始执行华东邮电第三次供应工作会议制定的《邮电器材供应制度》。1975年进一步充实供应人员,增配仓管员1人,实行采购、供应、仓管分开负责。仓库物资管理实行“五五摆放”(数量纵横按5件摆放)、“四四定位”(定库、定架、定层、定位)制度。1980年华东邮电第四次供应工作会议后,根据计划调节和市场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供应形式和方法。1982年制定《仓库管理制度》、《班组支局(所)材料管理实施细则》、《通信设备、工具、主要材料消耗定额》,进一步加强物资管理。
  (六)管理形式
  1983年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综合质量管理。1984年完成企业整顿后,晋江县邮电局由原来的二级管理改为局长、股(室)、班组(支局所)三级管理制度,1988年建立纵横连锁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第二节 经营管理
  50年代前期,由于过分强调邮电通信为党政机关和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企业经营的盈亏的由国家负担,因而不注重邮电服务的经济效益。1955年执行指令性计划后,1958年,省邮电管理局对财务计划先后执行企业预拨款制度与收支差额管理制度。晋江县邮电局开始逐步形成经营管理概念,重视经济效益,改进经营管理,对计划执行情况采取分区掌握、具体指导、按旬汇报、按月小结等措施。增设自办、委办机构,开办各种业务,充分利用当时海外侨胞急于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国际航空函件业务,运用幻灯、广播等扩大业务宣传,改善服务态度,延长营业时间,营业员实行“七代”(代写单式、代封包裹、代译电报、代写信封、代拟电文、代传电话、代售木箱),投递员实行“四上门”(上门出售邮品、上门收寄包裹、上门收订报刊、上门收取汇款),收到良好效果。1958年比1949年邮电业务总收入增长3.4倍。其中函件增长11.2倍,包件增长40.2倍,报刊发行(份)增长34.6倍,汇票增长6.1倍,长话增长2.6倍,电报增长0.2倍。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邮电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时从港澳及国外寄进大量生活必需品的包件及进口国际小包,成为晋江邮电局的主要业务。1961年全局业务收入达16万元,1962年增至24万元,分别占当年邮电业务收入的23%和28.9%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干扰,重视经济效益被作为“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加以取消,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电企业逐步纠正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县邮电局领导加强经营意识,在整顿企业的同时逐步完善经济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通信效能为中心,把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当年的业务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1982年起,实行以通信质量、收支差额、业务收入和流动定额资金为考核项目的生产奖励办法;同时实行年终增收节支分成办法。建立企业、班组(支局所)、个人三级经济责任制,做到企业内部责、权、利的统一,在干部、职工中初步树立经营观念、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广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发挥邮电面广、点多、线长的特点,充分利用晋江华侨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多、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开展商品包裹、国际航空函件、国际和港澳报话等业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982年包件的业务收入占邮电业务总收入的21.45%,1985年增到39.96%。是年,改收支差额管理为利润管理,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采用效益工资与经营责任制挂钩的办法,增强经营意识,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1987年实行局长负责制,经营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目标,突出经营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按月开展中心活动,明确业务发展重点,制定对策措施。根据社会对信息的迫切需求,1987年程控电话开通后,大力发展电话用户,积极开办国际、国内长途直拨、无线寻呼、三类用户传真等新业务,既满足用户需求,又增加企业自身效益。当年的业务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1988年晋江邮电局电信业务收入得到了持续增长,达2174万多元,利润488万多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