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电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电报
分类号:
F626
页数:
3
页码:
455-4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电报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中包含:业务、设备。
关键词:
晋江县
电信
电报
内容
一、业务
清光绪十年(1884)六月,晋江开设电报局,同年与漳州、厦门电报局通报。
民国2年(1913),交通部将全国电政区域划分为13个区,福建属“闽浙区”,设电政监督处,下辖16个电报局。其中晋江电报局划为二等(乙级)局,内设报务、来报、营业、营业来报、查核询问、机线、电力7个室和无线电报收发讯台。民国4年,以福州为中心的省主要电报干线架设完成后,晋江开始办理与惠安、莆田、涵江、福州、同安、厦门、漳州、云霄、汕头、广州等地的电报业务。
民国23年6月,交通部下达“邮电试行合设”的“皇部令”,规定电报局、无线电台与邮政合设,晋江电报局附设邮政支局。同年年底,开设安海电报局,同属福州电报局总办管辖。
民国32年,晋江建立无线电台,与省无线转报中心台(设在永安)联络通报。次年7月,电信业务合并,称为电信局,安海为五等电信局。这一建制沿用到晋江解放。
1950年,晋江专区电信局成立。当年晋江县办理电信的有晋江电信局和安海、石狮2个电信营业处。1951年9月1日,晋江县开设青阳电信营业所,10月1日起改为青阳邮电局。1953年11月,青阳邮电局升格为县级邮电机构,下辖有办电报业务的支局所安海、石狮、衙口、永宁、东石、金井。1955年,青阳邮电局更名为晋江县邮电局。1956年,河市、清濛、内坑、莲塘、池店、罗溪等乡相继开办电报业务。当年出口电报计费业务量5939份。此后电报计费量逐年增加;1958年超过1万份,1961年为43710份。60年代一度下降为每年2万多份,1971年起又逐年上升,1979年达83163份。1980年起超过15万份,1985年达49万份以上,1988年高达683043份。
1962年全县开办电报业务的支局所由原来的19个调整为15个,即;青阳、石狮、安海、衙口、中山街、金井、深沪、英林、磁灶、东石、池店、陈埭、罗溪、马甲和河市。1971年,全县办理电报业务的局所调整为青阳、石狮、安海、中山街、金井、东石、池店、磁灶、陈埭、梧〓节、永宁、蚶江、伍堡、永和街、内坑、英林、深沪和衙口18个,直到1988年。
民国37年10月起,晋江县电报业务种类有军政、特快、一般3种。新中国成立初期,电报业务种类有军政、局务(含纳费公电)、私务、公利、特种5种,随着电报事业的不断发展,电报业务种类也相应调整补充,1952年6种,1953年11种,1957年8种,1959年8种,1963年11种,1977年10种(防空、特种、水情、军政、公益、新闻、政务、普通、汇款、公电),1985年又调整为8种(天气、水情、公益、新闻、政务、普通、汇款、公电);同年8月又增办用户电报业务。1988年新开办“礼仪电报”。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事活动的日益频繁,国际电报业务迅速发展。从1963年起,晋江县发往国际和港澳地区的出口电报业务量逐年增加,1984年为21532份,至1988年达10.59万份。
县邮电局为满足广大用户的通信需求,1964年即开办以服务侨胞为主的来报专送业务,加速信息传递,受到用户的赞誉。1979年后,又从专送国际港澳来报扩大到一般来报,并从每日专送1班次改为2班次,遇有特殊情况,即随时派员递送。晋江县专送电报业务抓得早,抓得好,1982年邮电部在山西太原召开经验交流会时,会上介绍晋江县邮电局专送电报业务的经验,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二、设备
晋江(泉州)电报局初创时期,设备简陋,只有通厦门、漳州两对线,装用莫尔斯机单工电路通报。
民国4年,晋江电报线路接入以福州为中心的省主要电报干线。
民国24年,增开晋江通永春、德化、大田的电报电路。同年,以福州为中心的长途三大干线建成,晋江电报线路接入“福广线”,设有10门磁石式长途交换机1部。自此后,晋江长途网路才初具规模。
在民国时期的38年间,由于电报线路少,设备差,传递方式大多使用话传,加上线路质量差,遇上台风或雨季,电报传递常遭稽延甚至阻断,因此业务发展缓慢。直至1952年,晋江的电报线路仍采用报话合用的方式,只有利用长途电话线装置专电线圈的幻线电路3条。
1958年,晋江的报路和设备有了一定的改善,晋江县至泉州(省二级电路)共3条:青阳—泉州、安海—泉州、石狮—泉州。电报设备都是人工音响机,基本能适应当时的业务要求。其中青阳至泉州线路设备进行过全面整修。至1962年,由于战备需要,晋江县邮电局增设15瓦短波无线电台1部。
1969年,晋江县开始使用15型美式电传打字机,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迈进一大步。1978年更新55型电传打字机,配备605型电传整流器和55型电传机各1部。当年6月,首先开通青阳至安海电传电路,以后又开通由青阳分别通金井、磁灶、东石、中山街和陈埭的电传电路,从单机头发展为双机头,并在青阳,磁灶、安海等支局开始使用中文译码机。
1988年,晋江县安装“电报分集器”1套。晋江邮电局的电报设备有55型电传机25部、401型单机头发报机7部、电子电传机28部、短波无线收发报机2套、双机头发报机17部、真迹传真机1部、8路载波电报机1端。从此晋江的电报交换技术步入先进行列。
晋江的电报网路设备也逐步发展。1978年有电报电路4条(其中无线电话1条),1981年增至7条(其中二级省内电路4条,县内电路3条),1985年又增至11条(省内5条,县内6条)。至1988年业务报路总数16条,其中二级省内电路4条,电缆载波电路2条,短波无线电路1条,电传电路1条,通支局电路8条(安海、金井、龙湖、东石、磁灶、陈埭、英林、石狮)。电报网路进一步完善。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