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电话
分类号: F626
页数: 6
页码: 450-4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电话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中包含:国内长途电话、国际电话、农村电话、市内电话、会议电话、传真。
关键词: 晋江县 电信 电话

内容

一、国内长途电话
  民国24年(1935),以福州为中心的长途电话3大干线建成,其中福广双铜线从福州经莆田、惠安、晋江(泉州,下同)、同安、厦门、龙溪、漳浦、诏安等县至广州。晋江电话局设有10门磁石式长途交换机,开始有营业性质的长途电话业务。同年,晋江县电话局与电报局合并,隶属交通部。其长途电话区域达福州、厦门、漳州、莆田、仙游、惠安、同安、漳浦、南安、永春、德化、大田等市县。设备资金20万元(国币),有电话机6台,配备职工5人。全年营业收入86380元。
  晋江早期的自用长途电话均系由各汽车公司自行安设,专供各汽车分站使用,其安设线路、设备情况列表如下:
  1949年10月起,长途电话分“叫人”、“叫号”、“传呼”3种,各有普通与加急二类。1950年配合当时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发展国营企业的需要,执行中央规定:省、市特设军、政专线电话,土地改革免费电话,国营企业电话,同时取消“特快电话”。1951年,泉州与晋江邮电机构相应调整后,5月1日泉州至石狮报话线接通石狮至衙口地方线,开办衙口电信代办处,6月16日泉州至石狮报话线丁形引入青阳,开办青阳营业处。11月起,改用泉州至青阳土地改革专用线,青阳营业所改为青阳邮电局。当年开办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的还有安海、衙口、石狮3处。初设时业务量不多,当年业务量仅3793次(3分钟为1次)。
  1956年,金井、河市、东石、清濛、内坑、莲塘、池店、罗溪也先后开办国内长途电话业务。至1960年,全县25个支局所有19个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出口计费业务量27005张。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过调整后,全县办理长途电话业务的局所为15个,即青阳、石狮、安海、衙口、中山街、金井、深沪、英林、磁灶、东石、池店、陈埭、罗溪、马甲和河市。当年出口计费量30150张。1965年,梧〓节、永宁、蚶江、伍堡、永和街、内坑、双阳农场7个支局所又相继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共22个。1971年,河市、罗溪、马甲和双阳邮电支局所划为泉州市邮电局管辖。开放长途电话业务的支局所减为18个,当年计费长途电话去话张数为60526张。1979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经济活跃,国内长途电话业务量大增。1980年长途电话计费量猛增至143989张。至1987年计费长途电话去话张数增至715707张。至1988年更增至1617634张,计费量1614946张,是1979年(当年长途电话计费量为117515张)的13.74倍。
  1987年9月19日晋江县程控电话开通投产,设备具有8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有长途直拨等多种功能,可直拨国内400多个市、县的自动电话局和国际182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话。当年年底,全县直拨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的有权用户共1514户,至1988年底增至2640户。
  二、国际电话
  1951年11月,晋江县邮电局在开办国内长途电话的同时,在县局开办国际电话,但当时线路、设备落后,通话效果差,用户较少。
  1965年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县开办国际电话业务的有青阳、石狮、安海、中山街、磁灶、金井、东石、陈埭、罗山、深沪、池店、罗溪、马甲、河市等22个支局所。但由于设备、线路质量差,国际电话业务发展仍很缓慢。1980年国际去话业务量只有1449张。
  1980年起,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晋江县的乡镇企业在国家的扶持下蓬勃发展。随着“三资”企业的兴办和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回国观光旅游的华侨和港澳台胞的增多,社会上运用国际电话互通信息量大为增加。1987年晋江县开通程控电话后,当年全县去话量79975张,为1980年的55倍。
  三、农村电话
  晋江农村电话始设于民国8年。民国21年,各汽车公司为了便于与各分站联络,先后自架线置机通话。民国22年,县政府以河市境内多散匪骚扰,乃筹款架设线路通话,并在县府设立电话总机室。至民国25年,县电话总机室有职工8人,全年经费1.8万元,装置瑞典式交换机40门,与市内各机关和青阳、安海、石狮、河市以及南安县政府,都可直接通话,初步形成电话通信网。
  1949年10月,上述电话机线设备归县人民政府建设科接管。1951年设立青阳邮电局,接管县政府总机,并开始办理农村电话业务。1953年8月县政府总机迁入邮电局。同年,省邮电管理局新拨100门磁石式交换机1部设于县局,县内的14个区全部安装电话。1954年,省局拨给石狮、衙口代办所各1部交换机(后收回原机),并把这2处交换点并入当地营业处。又拨1部10门交换机设立金井交换所,原由衙口转接的部分用户改归金井转接。至1956年,全县在青阳、安海、东石、内坑、石狮、莲塘、衙口、金井、池店、河市、罗溪11个乡镇设立农村电话交换点,总容量260门,实占门数175门。同年新架中继线有:青阳—池店9.98公里,石狮—莲塘19.15公里,青阳—河市70.23公里,青阳—石狮30.30公里,总计129.66公里。另架设用户线258.35公里,装通电话的乡镇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0%。
  1957年1月,根据邮电部通知,将县内国营部分电话划归地方统一经营,晋江县的经营方式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以省为单位统一经营,并由省局负责管理。
  1958年起,以各公社行政区划为界,迁移机线建立社内电信网,并调整安装罗山、马甲、磁灶3处交换点,同时增设6个大队的电话,实现社社有总机,队队通电话。至年底全县设立交换点,容量达590门,总机实占门数364门,杆路长699杆公里,线路970对公里。当年11月,省局农村电话科撤销,县内电话划归地方经营管理。
  因战备需要,县邮电局于1962年6月建立以机线员为主、民兵为辅的3个抢修组和6个预备点,架设50对迂回线。1963年1月1日起,农村电话在管理体制上收归省局,其营业收支、劳动工资、机线设备维修等,均纳入省局计划。农村电话资费恢复执行省人委1957年12月24日颁发的全省统一标准。
  1964年8月10日,泉州至安海的长途线路接入青阳局,将青阳—安海段线路设备移交给晋江局管理经营。1966年全县农村电话交换点有青阳、安海、金井、中山街、东石、河市、马甲、罗溪、双阳、英林、深沪、永宁、蚶江、伍堡、永和、内坑、陈埭、新店、磁灶、罗山共20个,交换机总容量1100门,为10年前的4倍,实占门数653户,为10年前的3.7倍。
  1971年1月河市、罗溪、马甲、双阳4个邮电支局所划为泉州市邮电局管辖,全县农村电话交换点减为16个。1972年开通单路载波,至1976年农村电话使用的单路机增加到17端。1978年10月起,农村电话收费实行全省统一的按月收取固定通话费的办法。
  改革开放以后,晋江各种专业户、个体户装用电话的需求日益增多(1983年21户,1984年66户,1985年139户)。1987年,晋江邮电局在省、市局和县人民政府支持下,引进日本富士通公司的F—150数字程控自动电话系统,与泉州、石狮建成全国首家市、县、镇三级联网的数字程控交换传输的自动电话网,使侨乡的电信通信发生巨大变化。安装程控自动电话,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县邮电局采取以乡镇政府牵头集资兴办农村电话的办法,从1987年下半年至1988年共集资671.76万元,架设乡村主干电缆和用户分支电缆共200皮长公里,水泥杆路近180杆公里,把龙湖、陈埭、东石、罗山、内坑、磁灶、池店7个乡镇的1000多用户,纳入程控自动电话网。同时,对其他距离远而不能满足传输衰耗条件的乡镇,采用开环路载波,加粗中继电缆线径和线路加感器等措施,增加程控半自动直拨中继电路60条,实现全县农村电话人工半自动拨号。
  四、市内电话
  晋江县市内电话始设于民国10年(1921)。当年泉安汽车公司为方便与各分站的联络,投资8.68万元(当时币值),购置德国西门子20门磁石交换机1台,并架设相应线路。民国23年,在县长高桓任职期间,为沟通城内各机关,在县政府安设40门磁石交换机1台。
  1951年,晋江县邮电局接管县人民政府总机室,代管地方电信,始办市内电话业务。当时市区范围较小,机关不多,又较集中,全城区电话用户仅20户。1953年12月县政府总机迁入邮电局,与省邮电管理局新拆下的100门磁石交换机装设在一起,当时市内电话用户增至47户。1957年11月初,架设市内电话电缆,用户发展到76户。此后逐年增加,至1965年增至130户,1975年达145户。
  1978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内电话业务也加快发展步伐,1980年增至208户,1985年达377户。1987年9月19日,程控电话正式开通。半年之后,晋江实装机达2427户,占总用量60.68%。1年后4000门全部占满。1988年紧急扩容2000门。
  五、会议电话
  晋江县邮电局从1958年4月15日起,开始办理会议电话业务。初创时没有专用设备,采用最原始的汇接方法,只能用单机发送和收听。由于多条线路并在一起,杂音严重,收听人数有限,效果很差。
  1959年,各社、镇普遍装置简单的会议电话扩音机,但只是采用在配线室使用单刀开关的方法进行汇接,质量不高。
  1976年,县局配备20路会议电话汇接机1部,各公社相应配备小型晶体管会议电话终端机;但由于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均较差,大部分业务实际上是县局用扩大器发送,乡镇用喇叭收听。至1985年4月,在县局安装JH102型电话汇接台,在各乡镇安装JH304型多功能会议电话终端机。这套设备具有录、收、放、扩等先进功能,音质、音量都大为提高。
  六、传真
  晋江县的用户三类传真始创于1985年。在程控电话开通以前,只有中共晋江县委办公室、县财政室、工商银行3部传真设备,传递形式采用人工接转。1987年7月晋江县程控电话开通后,通信技术条件大为改善,也为用户三类传真提供方便。由于“三资”企业的迫切需求,1988年三类传真装设14部。传真业务的开通装设,为晋江“三资”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通信手段。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