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节 印刷和纸制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06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印刷和纸制品业
分类号:
F427.2
页数:
2
页码:
360-361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晋江县工业门类、印刷和纸制品的情况。
关键词:
晋江县
工业门类
印刷和纸制品
内容
第七节印刷和纸制品业
一、印刷
晋江县在宋代已出现木版印刷业,靖康木版《大藏经》就是当时的产品之一。这种印刷方法沿袭数百年之久,至民国初年,晋江始出现石版印刷作坊。民国3年(1914),安海石埕街开设石版印刷作坊,继后又开办闽南和陈诸益石版印刷社。民国7年,石狮照像馆兼营印刷业务。民国12年,石狮有建文和时代两家石版印刷社。民国15年,石狮土地街办起较为完整的石版印刷厂。民国18年,安海又有黎明石版印刷厂。民国19年后,印刷业逐步发展,采用铅字印刷。1949年,全县共有13家印刷厂,从业人员105人。其中铅版印刷厂5家,石版印刷厂5家,木刻水印厂3家。
1955年,全县有李共和、和平、永华、育新、大众、闽光、新联、黎明、现代、侨属、群力等12家印刷厂,全部人员68人,资金35685元,年产值60639元。1956年,12家印刷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晋江印刷厂,总厂设在青阳,石狮、安海设立分厂,另有石狮侨属簿籍加工组。是年,全厂有固定资产0.97万元,职工49人,年产值26.4万元,利润0.98万元。主要有零件印刷、报刊、书籍、表格、商标等。1957年,侨属加工组并入石狮分厂。
1958年,晋江印刷厂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同年,青阳总厂改称晋江第一印刷厂。石狮、安海分厂更名为晋江第二印刷厂和晋江第三印刷厂。11月,第一印刷厂移交晋江日报社管理,更名为晋江日报印刷厂。该年度全行业产值41.49万元,零件印刷42132千印,利润3.75万元。1959年,原石狮造纸厂并入第二印刷厂为一车间。1963年,3家印刷厂按厂址住地,分别更名为青阳、石狮、安海印刷厂,不久,青阳厂改为晋江印刷厂。当年全行业总产值44.69万元,利润3.36万元。1979年,全行业总产值上升至169.99万元,零件印刷125.04万千印,利润11.7万元。
1974年,县税务局投资2.75万元,在青阳党校路开办一家印制厂,承担税务系统的各种票证、帐册、报表等印件。1975年1月投产,年产值都保持在20万元上下。
1982年,晋江印刷厂投资3.2万元,购置1台日印5万件的塑料印刷机,增加印刷新品种。1983年,安海印刷厂投资10.3万元,购置2台四色彩印机,开始接受彩印业务。同时,更名为晋江彩色印刷厂。
1988年,全县有印刷企业6家,职工总数345人,总产值383.39万元,利润17.42万元。
二、纸制品
1956年,安海烟纸厂等几家手工作坊合并成立安海日用品综合厂,主要产品有“白鹅”牌烟纸。
1957年,石狮几家私营造纸户联合成立公私合营晋江石狮造纸厂。1959年,该厂因原料不足而并入晋江第二印刷厂。
1961年,安海日用品综合厂生产“五里桥”牌烟纸,产品质量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1978年底,在石狮荆山新建晋江防潮纸厂,翌年投产,有职工78人。1981年生产防潮纸851吨,此后产量逐年下降,1985年仅生产107吨。1986年停产。1987年承包,更名晋江县纸塑厂,转产泡沫拖鞋。
1980年9月,县蚊香厂和竹木工艺厂合作组成晋江县纸箔工艺厂,生产对寿“金纸”供外贸出口。
1984年,安海五金厂部分转产纸箔出口。
1988年,由纸箔工艺厂分出部分人员另外组建晋江县纸制品工艺厂。
是年,全县纸制品业共有5家,职工总数260人,产值151.4万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