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居香港、澳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4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旅居香港、澳门
分类号: D676.58;D676.59
页数: 8
页码: 913-92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明清时期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人徙居香港、澳门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港澳 旅居 石狮市

内容

第一节 移居从业
  明清时期已有石狮人徙居香港、澳门。至解放前夕,旅居港澳的石狮人近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在有关时期经政府批准有条件的居民往港澳定居。石狮建市后,移居港、澳的石狮人数增多。1989~1997年全市经审批往港澳定居的人数达5788人,其中凤里办事处1146人,湖滨办事处697人,宝盖镇578人,灵秀镇842人,蚶江镇549人,祥芝镇650人,永宁镇1326人。截止1997年石狮市旅居香港、澳门人数约6.5万人,其中在香港约6万人,在澳门约5000人;祖籍石狮市区的2.8万人,蚶江镇的1.1万人,祥芝镇的1.4万人,永宁镇的1.2万人。
  一、移居
  (一)移居香港
  据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地山考证:“香港最早居民以福建人为多,清代以前就有数以百计的莆田、晋江、漳州人在香港岛屿定居”,其中不乏石狮人。19世纪中叶香港开埠后,移居香港的石狮人逐渐增多,其主要成员是商人、渔夫和船民。
  民国初期至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因战乱、匪患、饥荒等原因,石狮人离乡背井远走他乡,不少人移居香港,他们多数聚居在北角。抗日战争胜利后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后,石狮人往港不绝于时。其时在香港的石狮人数以千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往港者多为侨眷。他们旅居香港,主要依靠侨居南洋各地的亲人汇款维持生活,有些侨眷则在当地工厂做工。部分侨眷、侨属在政治上受歧视,其在内地的子女就学、参军、工作受限制,有的有不安全感,经申请,政府批准其前往香港,有的偷渡去香港,这些人先后定居下来。
  1960~1972年,人民政府为解决侨眷妇女因长期与海外亲人分居造成的生活困难,批准大部分侨眷妇女到香港与亲人团聚、定居。这个时期以1960~1962年移居人数较多,主要是侨眷妇女和10周岁以下儿童。
  1973~1977年,香港当局正式放宽国内华侨子女赴港定居。这个时期去香港的主要是年青人,他(她)们父母在南洋或在香港,经向公安部门申请,获准后则移居香港。石狮平均每年往港定居人数上百人。
  1978年,因菲律宾政府移民局允许中国国内侨眷子女去菲旅游探亲,石狮有不少人凭菲律宾政府的入境许可证,向公安部门申请往菲律宾旅游、探亲,他们则中途滞留香港不走,后港方当局不得不给予办理居留证,这些人居住满7年后即成为正式港人。1978年以后居住在香港的石狮人因婚姻关系,为家乡的亲人申请到港定居。这期间石狮往港人数最多,仅1978~1983年4月,石狮公社移居香港人数就有1120人。1997年在港的石狮籍人约6万人。
  (二)移居澳门
  据《澳门妈祖阁庙五百年纪念碑》碑文记述,至少在500年前“泉漳人士”已在澳门定居。16世纪中叶澳门开埠后,陆续有石狮人徙居澳门。鸦片战争至解放前夕,移居澳门的石狮人数百人。1962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大规模排华事件后,有石狮籍华侨移居澳门。1980年,澳门当局通过“新移民”条例后,申请到澳门的石狮人逐渐增多。至1997年,移居澳门的石狮人约5000人。
  二、从业
  (一)在香港从业
  清代,石狮人往香港大多是渔业停靠,有些渔夫、船民在鸭脷洲一带拓荒定居;一小部分人经商做工。民国时期,石狮人在香港从事的行业逐渐繁杂,从走街窜巷、摆摊设点到开设商行,经营日什、食品、百货、中药材、进出口以及航运、汇兑等业务。大部分石狮人居住在北角,也有居住在铜锣湾、九龙和官塘等地。开设商行的多在德辅道西、上环街市、南北街一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60年代,石狮人在香港,有的办工厂,有的经营商业,但这时期香港经济还没有什么发展,大部分人在港从事地盘工、酒楼杂役、纺织工、成衣工、塑料装配工等。70年代以后,随着香港经济的迅猛发展,在香港的石狮人创建不少颇具规模的企业,涉足金融、航运、建筑、房地产、旅游、珠宝、电脑、电器、制衣等行业,如祖籍蚶江的台胞林为兴原是香港“亿美珠宝银楼有限公司”、“侨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后移居台湾;祖籍石狮的杨孙西是香港国际针织制衣集团总裁、董事长,经营10多家针织、纺织、制衣企业。永宁籍的施展熊,是香港大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80年代后,部分石狮人集中住在香港东区。至今,石狮人已分布在香港各个角落,各个行业。
  (二)在澳门从业
  早期移居澳门的石狮人,大多数是做工务农。但石狮人素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或肩挑小卖或摆摊设点。70年代以后,移居澳门的多是青年人,有的白手起家,经过多年劳作,稍有积蓄则经营商业,开设店铺。进入80年代,澳门经济迅速发展,石狮人在澳门的职业结构有较大变化,已分布在各个行业,从事商业金融、房地产的占15%,小商贩占20%,办工厂占10%,做工占35%,当店员占5%,手工业者占10%,从事运输业占1%,自由职业者占2%,其他占2%。
  第二节 社会团体
  1967年、1979年,银江、仑后大队旅港乡亲先后组织同乡会。80年代以后,旅港的石狮人为“相互联络、增进乡情、互助互济、共谋福利”,又相继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团体,如石狮石光中学、华侨中学、永宁中学旅港校友会;龙渊、钞坑、沙美、五星、宽仁、大仑等村旅港同乡会。1985年8月,在香港的晋江籍人联合成立香港晋江县同乡会,其时,石狮、永宁、蚶江、祥芝属晋江县,旅港石狮人自然加入该会,石狮籍人卢温胜任第二届会长。1986年11月,旅居澳门的晋江人成立澳门晋江县同乡会筹备委员会,经一年多的筹备,于1987年12月正式成立澳门晋江县同乡会,石狮人许自励任创会会长、第一届理事长。同年成立澳门石狮联谊会筹备会。
  石狮建市后,旅港、澳的石狮人,尤其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有感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政治变化和90年代世界经济面临的新形势,纷纷创建自己的社团组织。1990年2月25日,成立澳门石狮市同乡会筹备会;同年7月28日,正式成立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1993年8月15日,正式成立澳门石狮市同乡会。
  附一: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历届会长、理事长、监事长名单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
  会长:王仁森会长:邱季端会长:佘德聪会长:佘德聪
  理事长:邱季端理事长:佘德聪理事长:李贤义理事长:李贤义
  监事长:佘德聪监事长:卢文烟监事长:施建新监事长:施建新
  附二:澳门石狮同乡会第一届会长、理事长、监事长名单
  会长:陈智仁理事长:洪鸿波监事长:施超然
  第三节 港澳同胞业绩
  一、创业
  早期旅居港澳的石狮籍乡亲在所居地艰苦创业,开拓拼搏,卓有成就。70年代后移居港澳的大多是中青年人,具有敢打敢拼的精神,同时又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敢开拓、敢冒险,抓准香港、澳门经济腾飞和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创办企业,发展经济,为香港、澳门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做出贡献。许多人事业有成,成为闻名海内外的企业家。他们致富不忘祖国、不忘家乡,积极在祖国各地投资办企业,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如杨孙西、卢文端、洪清源、王仁森、李贤义、施展熊、许荣茂、许自励、陈智仁等,这些人大都是华侨子女,父母亲在国外有家业,但他们不愿在父母亲的照顾下生活,立志在新居地干一番事业。初到港、澳,先从打零什工开始,胼手胝足,一步一个脚印,凭着勤奋、守信和聪慧的头脑,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终于崭露头角,为事业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从打工仔发展到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祖国各地和东南亚、欧洲、北美拥有跨国集团企业。他们所创的名牌产品在国际上获奖,为中国人争光,如蚶江洪窟村人洪清源在香港经营进出口贸易,并在广东、福建、上海、辽宁等省、市投入巨资创办“三资”企业,1989年虽然发生政治风波,但他毅然调入上千万元资金在家乡投建房地产项目,并动员一批企业家到祖国投资办厂,促进内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永宁西岑村人施展熊是一位香港爱国企业家,1980年他首先在深圳创建中华自行车厂,并发展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国产值最高的自行车生产基地,中国机电行业和轻工行业出口创汇大户。该集团企业曾获“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称号,“深圳市经济效益十佳工业企业”第一名、“全国最大100家机电出口生产企业”第一名。石狮人杨孙西初办小针织厂,逐渐发展成针织制衣集团,在世界各地拥有30多家企业。他创立的名牌服装获国际金星奖和银星奖,打破1个世纪以来在世界服装设计师名单上没有中国人的局面,为中国时装扬眉吐气。他还在广东、福建、海南、江苏、浙江、山东、山西、上海等20多个省、市建立2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10亿多元人民币。永宁沙美村人卢文端,初当杂工,后创办贸易公司,开拓影视企业,经过几年努力,成为香港“录影带大王”。他还涉足金融、房地产、制造业等,任香港荣利集团董事长,在国内及国外有10多家企业。
  石狮籍旅居澳门任福建总商会会长的许自励,初到澳门靠打零什工维持生计,经不断努力,创办贸易公司、服装加工厂,后在澳门及广东、福建创办集团公司。他创立的“金皇冠”西服在北京获金奖。澳门福建同乡会创会会长、石狮籍人陈智仁,在澳门致力于创建实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组织建立佳毅集团发展公司,在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地设有分公司,下属17家企业。他还积极在广东、福建、四川、江苏、山东等地从事房地产、高科技产品开发和名牌服装、烟草贸易,企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后,石狮籍港澳同胞和海外乡亲、台胞一起成为外资进入大陆、投资家乡建设的主力军,从寄大量物品给家乡亲人到资助亲友创建企业,并直接参与创办“三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1988年、1991年香港嘉荣公司董事长蔡炯明先后在石狮创办开发企业服装公司、斯特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资产1.2亿多元,年产值1亿多元,生产“斯特兰”牛仔服装、茄克衫和“金犀宝”休闲服获全国金桥奖,产品远销国内外。1993年香港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勇到祥芝镇创办文行灯饰有限公司,年产灯具30万盏,产值1.2亿元,销售收入1.5亿元,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生产厂家,该厂生产的系列灯饰1994年在中国科技博览会上获精品奖。产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欧美市场。1995年,香港石狮同乡会监事长的施建新投资兴办石狮益德盛陶瓷有限公司,引进2条意大利先进生产线,生产建新牌钢化磁砖,居国际先进水平。港澳同胞在石狮投资的企业涉及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化学工业、陶瓷、房地产、金融、商业服务业、旅游娱乐和高新科技产业。由港澳同胞投资的成片土地开发区有德辉广场、信义、福祥、新东、振狮等开发区,“黄金海岸”度假村已建成投入使用。1988~1997年,全市港澳同胞投资的企业累计1017家,占“三资企业”总量的70%左右;协议总投资额达100.512亿元,其中香港97.639亿元,澳门2.874亿元。在创建企业的同时,港澳同胞还捐赠企业设备2105台(套),价值4131万元人民币,扩建改造企业300余家。
  二、参政议政
  旅居香港、澳门的石狮籍人大都热心社会,关心香港、澳门的繁荣和稳定,关心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但初到港澳,有些人因文化水平有限,苦于生计,多不大关心政治。因此不少事业有成的企事业家发起组织各种社团,并积极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和凝聚力,为联络乡谊,服务社会,团结乡亲,造福桑梓做出贡献,如蔡淑好,虽为妇女,但不让须眉,积极为筹建同乡会奔忙,独资捐献90万港币购买同乡会所。有的人不顾事业繁忙,不计较个人得失,身兼10多个甚至数十个社会团体职务,为社会和政治稳定而工作。在香港、澳门的石狮社团组织利用各种机会关心社会事务,如发动乡亲登记做选民,参加议员选举,参加公民教育日等活动;发动乡亲参加城市清洁日等公众活动;讨论香港、澳门的政治方案,拥护平稳过渡,表明立场。许多社团领导人不仅付出精力和时间,还捐资赞助各种活动。施展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等职。由于他对香港和内地经济建设的贡献,被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洪清源连任香港福建同乡会第十一、十二届副理事长,十三、十四届理事长,香港东区各界协会第一至第三届会长,香港北角街坊福利会数届理事长等,担任30多个社团职务,还被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香港事务顾问,1996年11月被推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在迎接香港回归的各种活动中,他任港东区四大社团联合组成各界庆祝回归祖国活动筹委会主席、香港各界庆回归委员会执行委员。他受聘为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其妻蔡秀屏也受聘为泉州市政协委员。杨孙西任香港协进联盟监事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执委常委、福建总商会副会长、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筹委会秘书长等职,并受聘为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新华社的港事顾问;由于他的贡献,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推选委员会委员,参与讨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事务,代表香港各界推选首任行政长官和临时立法会成员。卢文端任香港协进联盟联席主席等20多个社会职务,他还是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他还支持女儿卢金治当上前任香港首席大法官杨铁梁竞选特区行政长官职位的私人秘书,父女俩人一时成为香港政坛的新闻人物。
  许自励任澳门晋江县同乡会创会会长,澳门福建总商会第一届会长,永远名誉会长、澳门石狮市同乡会创会会长、福建晋江市归侨联合会名誉主席及福建省政协委员等职。陈智仁任澳门福建同乡总会创会会长、理事长、石狮市商会名誉会长、泉州市中外企业家联谊会名誉会长、澳门石狮市同乡会创会会长、石狮市政协委员、福建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四川省海外联谊会理事、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这些担任社会要职的石狮人还经常率团到北京、福建等地考察、洽谈合作项目,为祖国和家乡的兴旺发达出力献策,使其领导的社团成为港澳与福建及大陆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的组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或参加家乡的各种庆典活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国家大事。1993年,杨孙西率团到北京向中央领导和清华大学分别提出改善税制和增加走读生、自费生的建议,受到重视。1993年5月,他还撰写《对泉州市发展区域经济的两点建议》,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1994年10月,杨孙西等人率领的协进联盟访京团到北京,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见。同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在北京成立,许自励应邀出席,并被选为该会新战争与和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许自励、陈智仁等人积极参加澳门的社会活动,组织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基本法,团结乡亲和广大澳门同胞为澳门经济繁荣和平稳回归祖国而努力。
  三、捐资兴办公益事业
  旅居香港、澳门的石狮人,特别是同乡会成员,有一批热心慈善公益事业、颇具财力的老中青企业家。他们慷慨捐资购置会所,为会员和乡亲提供活动场所;成立慈善基金会,救济灾、病、伤、亡的经济困难户;创办医疗诊所,为乡亲提供治病条件;为港澳及家乡、祖国各地兴办教育、体育、卫生、妇女儿童、老人福利事业而积极捐款。1993年,香港石狮市同乡公会为发展福建体育事业;每年向福建女排赞助10万元,并每年递增8%,为期10年。在捐助各项公益事业中,涌现一批骨干分子。
  杨孙西为家乡社会公益事业慷慨捐资,他捐资1000万元与石狮市政府合作创建狮城中学(现石狮一中),并捐建教育基金会奖学掖教。李贤义捐赠830万元修建家乡永宁子英医院门诊楼;捐150万元赞助石狮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卢文端共为石狮幼儿园、中小学校、鸳鸯池公园和环村路捐资近1000万元。林积车为家乡蚶江修建文化公园及其它公共事业,共捐资600多万元。此外,不少石狮籍港澳同胞在祖国各地捐助社会公益事业。施展熊倡导设立“中华育人振兴基础教育工程基金”,捐资1000万元,在全国较落后的地区兴建10余所“中华小学”;还出资300万元与国家体委联办国际自行车比赛;为中国备战奥运会捐资500万元;为希望工程捐资300万元;历年支援赈灾数百万元;为中国教育、体育、文化等事业捐款1000万元。洪清源为支援内地建设和公益事业,在家乡洪窟村捐资修建洪窟医院,铺设村中水泥路等,共捐资近1000万元。卢文端为香港老人院、女童军度假村、福建中学、香港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由数十万到数百万元,在香港公益金百万行筹款中,他与卢文烟兄弟联袂任主席,创下历届捐款人数最多、数目最大的记录;1997年香港东区举办迎回归有关活动,他一次捐款100万元。陈智仁为四川、华东水灾捐款70万元;他还参加慈善机构—澳门狮子会,担任四川省政府扶贫办公室顾问,为内地贫困地区发展出谋献策。许自励不仅在家乡及祖国各地投资办厂,同时关心各项建设事业,在澳门晋江同乡会、石狮同乡会组织的每次捐款中都慷慨解囊。
  由于热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行为受到政府和人民的赞誉,许多石狮籍港澳人被授予荣誉称号。施展熊、李贤义获深圳荣誉市民称号,邱季端获厦门荣誉市民称号。港澳的石狮同乡会等社团组织,自成立以来为家乡和祖国各地的福利事业,诸如兴办学校,创立教育基金会,修桥造路,建医院赠设备,修筑水利,支援灾区赈济灾民,资助福利慈善事业等活动,造福桑梓、行善积德,不胜枚举。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的主要负责人仅1996~1997年共为泉州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资300万元,为石狮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基金协会和“110”基金会捐资400余万元。几年来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的港澳同胞人数上千人,总金额1亿多元。
  第四节 联谊 接待
  在香港、澳门的石狮乡亲除参加石狮市同乡公会、同乡会外,还积极参加福建同乡会,福建总商会,晋江同乡会等组织。许多申请移居港澳的石狮乡亲一踏入香港、澳门便受到同乡社团的热情帮助。
  1990年9月,由香港石狮同乡会组织150人参加的庆典团回乡参加石狮建市2周年,并访问厦门、泉州、福州等地,深入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和建设成就受到盛情接待。1992年3月,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组团配合石狮市人民政府、石狮市32家服装企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石狮市经济发展座谈会”和在王府井百货大楼举办服装展销会,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和好评。1993年公会成立3周年之际,接待石狮市长刘成业率领的石狮市人民政府访问团。1994年石狮市同乡公会组团到厦门参加特区成立十周年庆典,受到江泽民亲切会见。1996年组团赴安溪捐资扶贫、兴建希望小学义举活动。1997年组团参加福建各界庆回归活动。总之,香港、澳门的石狮社团只要接到有关通知、请柬,都会挤出时间参加。石狮社团成为香港、澳门最有生气、较有活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香港、澳门石狮社团还积极为大陆乡亲解决困难。1994年祥芝镇闽狮2336号渔船被货轮撞沉,有5位遇难家属在澳门等待事故处理期间,受到澳门石狮市同乡会的热情慰问和接待。同年间,还通过4个印尼沙捞越的社团探访被印尼当局无理拘留的石狮市永宁镇外高村高铭宗船长等人,并捐资接济、解危解困。
  1988~1997年,石狮市共接待近百个港澳同胞团组、3826人次。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