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妇幼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妇幼保健
分类号:
R172.2
页数:
4
页码:
824-82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及其以前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卫生事业
妇幼保健
石狮市
内容
一、新法接生
民国及其以前,石狮境内孕妇分娩有的坐在马桶、尿桶上,有的由接生婆或有经验的妇女接生,有的自产自接。新生儿断脐多用家庭裁衣剪刀或碗片,没有消毒,以致新生儿破伤风、脐炎和产妇产褥热屡见不鲜。新生儿、产妇死亡之事时有发生,故有民谚日:“产妇临盆,一脚在桶边,一脚在棺材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广新法接生。50~60年代,石狮辖区先后有81人参加晋江县卫生部门举办的新法接生员培训班,各卫生院均配备助产士,在城乡大力推行新法接生。妇女分娩大多由新法接生员接生,部分到医院分娩。1979~1986年,石狮境内培训新法接生员81人,1987年新法接生率达99.2%。
1990年元旦,石狮市妇幼保健所成立后,进一步加强接生员的培训和管理。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接生员例会,汇报新法接生和“两个系统保健”(即孕产妇系统和儿童系统)管理情况。1991~1993年,举办3期村一级接生员培训班,共培训189人次。1990年新法接生率达99.9%,1993~1997年,每年均为100%。
1991年起,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接生员技术分级标准,对全市接生员逐年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年老体弱的老接生员,进行更换。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接生器械全面检查,发现旧的或缺的都及时更新添置,保证接生质量。各医院、卫生院对孕妇住院分娩做到科学接生,按爱婴医院的要求,门诊孕妇建孕管卡,设立高危孕妇专案管理,住院分娩有完整的病历书写和产程记录。妇幼所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为做好高危孕妇的管理,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市政府决定从1996年9月起取消接生员家庭接生,所有产妇一律到镇卫生院或市医院住院分娩。
二、妇女保健
50年代开始,石狮、蚶江、永宁、祥芝等乡镇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妇女“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卫生保健宣传。1958年“人民公社化”,农村妇女普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为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农村全面实行妇女“三调三不调”,即经期调干不调湿(不下水田),孕期调轻不调重(不做重活),哺乳期调近不调远(不到远处干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妇女,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1978年国务院决定将妇女“两病”(子宫脱垂、尿瘘)列人免费治疗范围,当年11~12月,晋江县组织医务人员在蚶江公社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受查2458人,发现各种妇科病712人,边查边治疗690人。随后,石狮、永宁、祥芝全面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石狮市妇幼保健所成立后,定期对全市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1992年,开展市直机关、学校妇科病普查246人,查出患妇科疾病137人,及时进行治疗。1996年,市妇幼所和总工会联合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再次进行妇科病普查,检查487人,查出妇科病249人,其中滴虫性阴道炎19人,宫颈糜烂174人,性病1人,妇科肿瘤7人。对患病者分别进行治疗和保健指导。
为加强优生优育系列保健工作,自1991年5月1日开始,对适龄男女青年进行婚前检查和卫生保健指导,使婚前男女青年掌握优生优育的基础知识;对患有影响婚育的疾病及时给予指导,并进行治疗。市妇幼保健所针对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有关保健宣传指导,尤其重视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对高危孕产妇及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对孕产妇死亡问题,都组织专案调查,分析死因,吸取经验教训。由于采取保健措施,使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大为降低。1992年4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部门对石狮市1991年出生活产、孕满28周以上的活产、死胎死产及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孕妇产前检查占95.8%,产后访视率95.63%,孕产妇死亡2人,均死于间接产科原因,一例死于先天性心脏病,一例因跌倒外伤引起胎盘早剥没有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1996年2月,全市对1995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孕妇产前检查率99.89%,产后访视率99.95%,未发现孕产妇死亡。
三、儿童保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儿童的医疗保健工作。50年代开始,石狮、蚶江、永宁、祥芝4个乡镇组织医务人员,每年给15周岁以下少年儿童接种卡介苗。各乡村普遍创办幼儿园、农忙托儿所。70年代,10岁以下儿童受到免疫接种。1979年,石狮境内1万多名学龄儿童接受免费驱蛔。1980~1987年,每年对学龄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石狮建市后,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管理。幼师定期培训,每季度举行一次例会,交流经验,学习有关业务。幼儿园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和体检制度。从1991年开始,坚持入园新生全面体检,旧生每年健康检查1次。1993年开始对散居儿童进行系统管理。1995年10月起,各幼儿园教师和托儿所保育员进行入园入所前体检,合格者发给健康证,其后每年体检1次。
1990年初,在永宁镇进行儿童保偿管理试点,取得经验后,市决定从1992年起全市推行儿童计免保偿制度,当年实现儿童投保2421人,投保率居泉州市第二位。至1997年,全市已有17869名儿童参加投保,享有预防保健。
1991年3月,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实施全球性儿童预防接种(计划免疫)规范要求,石狮市被作为代表福建省的第一个试点单位列入联合国的验收范围。此后,全市每年坚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卡介苗、麻疹、脊灰、百白破免疫接种率分别达到96.01%、97.7%、99.05%、96.75%,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1996年,全市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通过省级验收,获得第三个85%达标市荣誉。1994~1996年开展“创建爱婴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活动,石狮市医院、子英医院、石狮卫生院、蚶江镇卫生院、永宁镇卫生院和祥芝镇卫生院先后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6年3月,石狮市通过“爱婴市”的省级评定;12月,龚诗建被评为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