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化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2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文化团体
分类号: G249.23
页数: 4
页码: 786-78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宋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群众文化团体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化团体 石狮市

内容

南宋时,洪天锡在后厅创办诗社。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石湖郭伟与李廷机等28人,在泉州城组织“紫云会”,切磋易理、诗文。明至清代,石狮、祥芝南音艺人延师设馆建立南音团体,同时出现职业化的提线木偶戏(傀儡戏)、掌中木偶戏(布袋戏)、高甲戏、打城戏、梨园戏等戏班(剧团)30多个。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蚶江南音艺人组织“金兰社”,永宁设南音传习所,培养一批南音新苗。名师苏代、林子修先后赴台湾传授南音。光绪十一年(1885年),石狮一带打城戏班,较有名气的有兴源班、小兴源班、小荣华班等。清末民国初,石狮的什音社(组)有50多个。
  民国初,蚶江林桂舟邀集同好10人,成立“谈虎楼”谜社,切磋谜艺,创设物谜、画谜、哑谜等。“五四”运动后,石狮境内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出现热潮,诗社、谜社、剧团、南音社团、歌咏队、铜管乐队等各种群众文化团体大量涌现。其中,常在石狮一带演出的剧团达80余班。抗日战争期间,石狮一带出现演话剧(称文明戏)和歌剧的7支文艺宣传队和抗敌剧团、爱群小学剧团等一批剧团。抗日战争胜利后,石狮有高甲戏、梨园戏、提线木偶戏、掌中木偶戏、打城戏、歌仔戏等戏班20个,还有三如京剧社和三余平剧社两个业余京剧班,一台宋江戏连春班。当时,较出名的高甲戏班有福庆成、福庆兴、福金升、金富乐班;提线木偶班有石狮宽仁班;梨园戏班有石狮强房的大祥春、小祥春、富金春班。永宁董泉布袋戏班和蚶江石壁布袋戏班,是晋江四大布袋戏名班中的2个名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街道、学校先后组建业余剧团和集歌舞、戏曲于一体的宣传队、文工队等40多个,南音社(组)60多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种文化团体被解散。学校、街道、乡村另行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等28支,从事演、唱“革命样板戏”、“革命歌曲”等。但也出现由老艺人组成的剧团,在农村演出古装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种民间文化团体又相继复生。至1985年,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业余高甲剧团有12个,还有石狮侨乡书画社、石狮凤鸣诗社,蚶江灯谜组(后改为蚶江侨乡谜社)、石狮镇南音研究社、石狮镇职工南乐社、宽仁街益友南音社等。
  建市后,群众文化艺术团体通过整顿,先后成立12个市级协会、学会。
  石狮市书画协会 成立于1988年9月30日,至1997年有会员50多人。先后组织20多次书画、篆刻培训、讲座、观摩笔会,举办10多场大型书画作品展览。会员已有3000多件作品在海内外刊物上登载和展览会上展示。1991年,福建省文化厅举办首届艺术节,会员作品20多件入选展出。协会开展扶贫助残义卖作品活动,与部队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与永安市书画协会缔结友好团体,联办作品展览。协会成绩突出,海内外40多家刊物作了推介,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多次报道书画协会活动及成果。
  石狮市花卉盆景协会 成立于1988年10月1日,至1997年有会员200多人,有固定盆景二千余盆。协会每季度举行一次交流座谈会,或开展技术讲座,或组织会员学习植物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还经常邀请专家到各乡镇会员家中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先后组织7次花卉盆景展览。许多好作品在省、市花卉盆景展览中获奖。
  石狮市南音协会 成立于1989年3月28日,至1997年下属有蚶江、永宁、宽仁街益友、南乐、祥芝东埔、灵秀钞坑等27个南音社(组),成员243人。该会是中国南音学会团体会员、泉州市文化局“芳草计划”试点单位。1990~1994年,先后由福建省音像出版社、香港兴顺唱片公司录制纪安心演唱的南曲录音带7集,蔡亚君、陈双桔演唱的南曲录音带1集,吴抱负演奏的《嗳仔指》南曲录音带1集。协会会员及蚶江南音社担任录音带伴奏。这些录音带发行后,受到海内外弦友的欢迎。为培养南音新人,协会还协助石狮市文化馆于每年暑假举办“中小学生南音培训班”,各基层社组还与当地学校挂钩,帮助学校开展南音教学,培养南音新苗300多人。1995~1997年,石狮选手在“泉州市中小学南音比赛”中,均荣获中学组、小学组一等奖、二等奖。1996年12月,石狮市实验小学幼芽南音组参加省文化厅、省文联举办的“福建省首届曲艺节”表演由耕耘改编的新南音《再创辉煌》,荣获金奖。基层南音社组也积极开展活动,市区群芳乐府、职工南乐社、新湖南音研究社,每年元旦、春节、元宵、中秋及国庆节,在石狮文化中心举办南音演唱。祥芝南音社10多年来,克服困难,坚持活动,培养了大批青少年南音新手,取得显著成绩,有的被专业剧团聘任为乐手,有的被国外南音团体聘请担任教师。
  石狮市摄影协会 成立于1989年5月1日,至1997年有会员52人。协会成立以来,举办多次摄影作品展、培训班,组织摄影夏令营活动。会员一批作品在全国及福建省的影展中展出并获奖。
  石狮市灯谜协会 成立于1989年9月14日,至1997年下属组织有蚶江侨乡谜社、永宁镇鳌城谜社、石狮灯谜研究社、蚶江镇莲埭灯谜组等,共有成员110人。蚶江侨乡谜社于1982年2月,被省文化局评为福建省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1990年2月被省文化厅列为“芳草计划”示范点。市协会成立以来,还多次组团参加全国性、全省性灯谜竞猜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会员7人自费编印8种灯谜集,出版谜报、谜刊。
  石狮市中华诗词学会 成立于1990年2月3日,至1997年有会员60人,有8人加人全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专著8册,创作的近3000首诗词、2000余对楹联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并在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郑伯洋等10人的事迹被载人《中国诗词年鉴》。
  石狮市戏剧曲艺协会 成立于1990年5月23日,至1997年有骨干会员30人,下属组织有蚶江、新华、新湖、锦兴、明艺5个职业化的民间高甲戏剧团和1个侨艺歌舞团,还有石狮什音社。1994年,新华高甲剧团演出的《斩皇女》、新湖高甲剧团演出的《忠烈千秋》、蚶江高甲剧团演出的《血泊后梁宫》、锦兴高甲剧团演出的《恩仇记》,均由福建电视台拍制成录像带,先后在福建、厦门、泉州电视台播出,并发行到香港及东南亚侨居地。
  石狮市文学工作者协会 成立于1990年5月23日,至1997年有会员50人,其中有省作家协会会员6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8人。下属组织有石狮市椰风文艺社。协会成立以来,与市文化馆联合,多次邀请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到石狮举办讲座,并与《福建文学》、《厦门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创作座谈会、笔会。会员40多人次在省内外报刊的征文、征诗中获奖。
  石狮市音乐舞蹈协会 成立于1990年5月23日,至1997年有会员75人。协会成立以来,配合中心任务,积极创作节目,组织各种文艺晚会,并与香港音乐界、旅港乡亲联络,由旅港乡亲捐赠20多万元,添置一套音乐电子设备及民族乐器,还共同举办音乐会、文艺联欢会,建立紧密的联系。会员在省级以上汇演比赛中屡创佳绩。
  石狮市交谊舞协会 成立于1992年6月29日,至1997年有会员400多人。协会组建表演队,开展宣传、教学、表演活动,参加全市性各项重大文艺晚会的演出。连续三届在福建省举办的“国标舞锦标赛”中荣获团体第3名。
  石狮市绿洲读书社 成立于1992年8月8日,至1997年拥有12个分社及读书活动组,社员达3000多人。读书社办有“绿洲书屋”、“绿洲图书馆”、“电脑培训中心”等,多次举办“绿洲讲座”,并通过演讲比赛、专题研究、文娱晚会、征文活动等形式,推动石狮市民“读有益书,做文明人”活动的深入开展。1996年12月,读书社建立绿洲读书发展基金会,现有资金30多万元。1997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播送绿洲读书社的事迹和石狮人读书求知的活动情况,并加了编后语。同年9月,中共召开的十五大期间,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会上,介绍该社事迹的图文、照片也被展出。
  石狮市楹联研究会 成立于1994年10月20日,至1997年有成员48人。研究会成立以来,举办多场专题研讨会,并与中国楹联研究会联合在石狮举办楹联学术研讨会。会员创作的楹联,遍布于石狮各乡镇,并多次在全国性征联比赛中获奖。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