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245
颗粒名称: 卷二十二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22.757
页数: 23
页码: 762-784
摘要: 本卷记述了古代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情况,包括机构队伍、科技开发与成果、科技普及等情况。
关键词: 科技 科技工作 石狮市

内容

石狮人民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了科学技术。建于隋代的石狮凤里庵,五代后梁的灵秀金相院,宋绍兴年间的宝盖万寿塔、蚶江八角井、宝盖玉澜桥,元代的永宁浔尾盐场,明代的永宁城隍庙、永宁卫城等等,都是石狮人运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到了清代,农业、制盐业、食品加工业、建筑业等的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本世纪初开始,石狮发展了火力发电技术,使用机器碾米、铅字印刷,传入西方医疗技术等。但民国及其以前,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普及。1956年,石狮境内各乡镇建立农业、林业、水产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广泛开展科普宣传,不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958~1960年,建成石狮水产冷冻厂,首开晋江地区应用水产品保鲜保活技术的先河。1959年,石狮医院开展胃切除、剖腹产、子宫切除等各种手术。1963年,祥芝建立全国首家紫菜人工养殖试验场。1978年,祥芝选育甘薯良种“祥芝竖仔”在全县推广。至1987年,石狮科研成果有1项获国家奖、3项获省级奖、6项获地(市)级奖。
  石狮建市后,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确立“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先后制订“八五”、“九五”科技发展计划,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科研和技术服务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开发高新技术的优惠措施和奖励科技进步的办法,促进科技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1%作为科技三项经费,并建立科技发展基金,累计已达1000多万元。1994~1995年,石狮市进入全国科技百强县(市)行列。1996年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大会,部署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规划科技发展六大工程,并把1996年定为科技发展年,在全市开展“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活动,启动六大工程,进一步加快星火技术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步伐。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育技术市场,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全市现有个体、私营科研机构40家,各种科技协会、研究会等20个。建市10年来,开发电子、计算机、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食品、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项目164个,其中有15个项目获国家、省、地(市)级奖励,97个项目获国家专利,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0个项目列入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9个科技产品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1997年4月10日,石狮市荣获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第一章 机构队伍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石狮建市前,科技行政管理归晋江县。石狮、蚶江、祥芝、永宁等乡镇,建立农、林、水技术推广站和畜牧兽医站,在晋江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乡镇科技普及与推广应用工作。
  石狮建市后,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根据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陆续建立科技领导机构、行政管理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
  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1991年8月23日,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成立石狮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一位市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任正副组长,24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人为成员,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领导机构。各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相应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配备专(兼)职的科技副镇长、副主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市科卫文体局1988年9月,成立市教科文卫局,内设科技科,履行科技行政管理职能。1991年10月,改设市科卫文体局,内设科技科。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97年1月,经省和泉州市编委批准,成立石狮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市科卫文体局合署,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主要负责全市科技行政管理职能。各镇(办事处)都相应成立科委,配备科技干部10人。
  市科技开发中心1989年11月4日成立,编制4人。负责技术咨询、培训,组织实施星火计划。1996年7月与新成立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并。
  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6月5日成立,编制4人。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1996年7月25日成立,编制8人。负责科技咨询、信息中介、成果展示、项目引进、专利代理等科技服务工作。
  第二节 民办科研机构
  1989年,石狮海峡经济技术研究所作为第一家民办科研机构在石狮市诞生。此后,民办科研机构迅速发展,至1993年,全市共有35家。1994年,新办5家,停业1家,实有39家。1995年,新办1家,停业7家,实有33家。1996年,新办7家,停业3家,实有37家。1997年,新办3家,实有40家。这些民办科研机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制、生产、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和技术贸易等活动。他们自筹资金,自聘人才,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市场为导向,走技工贸、技农贸一体化发展道路。
  第三节 科技团体
  1982~1985年,石狮、蚶江、永宁、祥芝4公社(乡、镇)都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并在各大队(村)建立科技组。
  1992年5月30日,成立石狮市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加强全市科协系统的基层组织建设。调整充实镇、街道办事处的科技协会,由镇(办事处)的科技副镇长(副主任)兼任科协主席,并配备专(兼)职的副主席和干部。全市115个行政村(居)委会,普遍建立科普小组,由村(居)委会副主任或党支部宣传委员兼任组长。
  在机关和厂矿、学校及其他企事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陆续组建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宣传活动。至1997年,正式注册的有农学会、数学会、化学化工学会、环保学会、电机学会、计算机学会、水利学会、税务学会、土木工程学会、护理学会、抗癌协会、服装质量研究会、种养殖专业户协会、花卉协会、美术工艺协会、信息协会、集邮协会、技术监督协会、服装技术学校科协、果树专业研究会20个,拥有会员3000多名。
  第四节 科技队伍
  民国及其以前,石狮科技水平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和现代工业,只有少数技术人员分布在卫生和教育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随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实行改革开放,分配到石狮的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加,工业、农业和其他行业的科技队伍不断扩大。至1989年,石狮市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1614人。
  1990年以来,为了适应石狮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制定优惠措施,向全国各地广招科技人才。1990年3月成立市人才交流中心,每月8日和25日定期召开人才交流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中介服务。1992~1997年,市人才交流中心共为个体、私营企业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40人。建市后至1997年,通过市组织、人事部门,为党政机关、全民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专业技术干部1600多人,其中以工科和理科的科技人员居多。
  1997年,全市党政机关、全民和集体企事业单位中,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3584人(不含教师队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3人、农业技术人员11人、卫生技术人员315人、其他方面技术人员3045人。各类专业技术干部中,有高级职称89人、中级职称541人。
  第二章 科技开发与成果
  第一节 科技开发
  民国及其以前,石狮境内的科技开发在制盐、造船、建筑、石雕、刺绣、食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业、畜牧业、农业机械、造船、医疗等方面,以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主,不断取得新成果。石狮建市后,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重点进行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传动机械、新材料、服装行业新工艺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不少新技术、新产品,饮誉国内外。
  一、农牧业
  1978年,祥芝公社杨厝大队技术人员,从甘薯“新种花”中选育新品种,经试种,品质好、产量高。祥芝公社、晋江县农技站进行繁育,株株结薯,单产达2500~3000公斤,高者达5000公斤,晒干率为27%,定名为“祥芝竖仔”。1980年,祥芝公社全面推广,5324亩早薯增产44%。1981年后,晋江县全面推广。
  1981年,蚶江农民蔡第福研制禽畜“特效饲料添加剂”,用于饲养生猪,日增重1.5公斤,瘦肉量增加10%;用于饲养鸡鸭,产蛋率提高10%,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20%。此项目已被开发利用。1989年4月,中国科协授予蔡第福“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称号。
  1981年,国营金定鸭良种场、晋江县兽医站从龙海县紫泥公社金定大队引进金定鸭种蛋1万枚进行繁育推广,获得成功,年提供肉鸭6.29万公斤,蛋品2.58万公斤。1981~1982年,还为省内和黑龙江、吉林、四川、广东等地提供种苗200万羽,种蛋40万枚。
  1982年,石狮镇农机具厂许谋珍研制成功闽ZL-81(1)型家用沼气灶。1983年6月28日,许谋珍、蔡辉煌等发明“福建一号”家用沼气灶。该灶被选送参加全国农村适用科技成果交流会展出。
  1987年和1989年,邱大松培育“花菜”良种,两次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称号。
  二、水产业
  1958年,晋江县水产实验所吴铁民等人在祥芝金星养殖场首次在海区中投放竹帘,进行紫菜天然附苗试验。创造出半浮动筏式栽培坛紫菜方法。1960年,省水产局在祥芝召开全省紫菜人工养殖现场会进行推广。
  1963年,在祥芝古浮海区建立全国首家紫菜人工养殖试验场——晋江县紫菜试验场,进行紫菜人工养殖研究和紫菜自由线状体培养与采苗试验。该场吴铁民被日本称为“中国紫菜之父”。
  1988年,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开发虾蛄及小杂鱼等低值水产品深度加工,至1996年共开发出30多种系列产品。该项目被列为省级星火计划项目。
  1988年,蚶江镇健全养殖场,建造蟳池,进行锯缘青蟹(红膏蟳)育肥养殖及其病害防治研究,该项目被列入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992年,经国家科委审批,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改为“石狮市石湖红膏蟳技术开发公司”。
  三、工业
  (一)机械技术
  1972年,蚶江公社石湖渔业大队和泉州水产造船厂配合,建造成功第一艘钢筋水泥定置渔船。
  1985年,祥芝建造装机450马力木壳船,长28.6米、宽6.2米,排水量达120吨,是晋江县内历史上最大的对拖木壳船。1986年,祥芝、梅林等地相继建造9对,其中3对为450马力的三机三桨钢壳渔轮,首次安装导流管和导管桨。
  1987年,石狮轻机厂研制开发稀土高铬铸铁耐磨球,该项目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石狮市星光机械电子研究所研制、开发“活齿全滚动减速器”,该减速器具有体积小、速比大、效率高、过载能力强、噪音小、功率性能好、制造成本低等特点,是新一轮机械更新换代的好项目。该项目1992年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995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经贸委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1996年,研制开发“全滚动活齿传动装置”,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1993年,石狮市高科电子摄影设备研究所研制、开发“立体彩色扩印机”,该项目列为省级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4年,石狮市天马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TDM系列数控钻铣机床。该产品是印刷电路版厂家的主要设备,产品精密度小于士0.01MM,重复精密度小于±0.005MM,XYZ轴的移动速度可达20米/秒,列为省级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产品畅销国内外。
  1994年,石狮市祥芝公路工程机械所与泉州市公路局共同研制成功“ZY-3/4t光轮静碾压路机”,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1996年,石狮融盛企业集团公司和石狮市三协汽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石狮市电动车辆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电动汽车”和“电动牵引车”获得成功,其中“电动牵引车”已投放市场。
  1997年,石狮市红玉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A·B型无公害自动捕蝇机”。
  (二)化工、五金技术
  1991年,石狮市海峡经济技术研究所在引进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的“净水灵”液体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固体剂型工业化生产的研制开发。该项目于同年通过省科委、石化厅组织的专家鉴定,1992年列为国家环保局最佳推广应用项目,1993年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2年,石狮市永宁下宅海藻加工厂引进青岛海洋研究所技术,采用麒麟菜做原料,成功地开发“卡拉胶”,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1992年,石狮市钛金特种镀膜公司从国家航空航天部引进真空离子镀膜设备,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真空离子镀膜”的技术研究获得成功,被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2年,石狮市瀚昌塑胶有限公司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牙刷生产线成套设备和美国杜邦公司耐力丝刷毛,聘请全国牙病防治专家设计,研制、开发“爵士”系列高级保健牙刷,年产量达200万打以上,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
  1994年,石狮市林边玩具厂研制、开发“闹钟收音机摩托车系列玩具”和“编程威力枪系列玩具”。以上两种系列玩具在同行业中居先进地位,科技含量高,市场销量大。
  1994年,石狮市美石科技发展公司研制开发VBL增白剂地司潘素染料。该产品广泛应用于漂染行业,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5年,石狮市万事达橡胶电子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电子导电橡胶”。该产品应用于电子产品,使用寿命100万次以上,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三)陶瓷建材
  1990年,石狮市海峡经济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仿真石雕“东方醒狮”城标旅游纪念品。
  1992年,石狮市丰裕人造水晶有限公司引进浙江大学的技术,聘请浙江大学的专家成功地研制、开发“人造压电水晶”高科技产品。该项目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5年,石狮市湘闽金刚石公司引进湖南长沙矿冶研究院φ23腔体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成功地开发φ23~φ25人造金刚石系列产品。该产品应用于花岗岩的切、割、磨,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6年,石狮市益德盛陶瓷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瓷砖生产流水线,研制、开发60CM×60CM以上大规格玻化渗花瓷砖系列产品。该项目填补福建省空白。
  (四)粮油加工技术
  1978年,石狮粮油加工厂完成油脂加工从原料投放,蒸炒、榨油、制饼的一条龙配套。1980年石狮粮油加工厂与晋江县粮食局合作,学习广东三水县电炒米糠榨油新工艺,改进电炒米筒结构,提高细糠出油率。
  1995年,物华粟米油(福建)有限公司应用国际先进生产工艺设备与技术,生产物华牌“色拉油”。该产品具有“六脱”(即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脂、脱蜡)特点,是人们最佳的食用油之一。
  四、生物工程和保健医药技术
  1992年,石狮市百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磁疗空调鞋”。该项目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3年,石狮市京狮医药开发研究所研制、开发“人Ⅲ型前胶原(单克隆抗体)肝病诊断试剂盒”。该项目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3年,石狮市科达保健品公司与石狮市科达中医药科研所共同研制、开发“特效换肤霜”及“洁身露”,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1995年,石狮市兴业科技成果应用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四妙油”。“四妙油”对治疗烧伤、瘀滞带组织进行性坏死、深Ⅱ°烧伤疤痕等具有镇痛、愈合功能。1996年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五、电子信息技术
  1991年,石狮市大宏电脑应用开发研究所研制、开发“DH-660多功能电话电脑自动计费器”。该项目于1993年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1年,石狮市火炬新技术公司研制开发“无融点多功能测电仪”。该项目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1年,石狮市万通电子研究所研制、开发“电话反窃用报警器”。该项目列为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2年,石狮市宏盛电子研究所研制、开发“全自动多功能保安器”。该项目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1994年,石狮市永信电脑开发公司研制、开发“单头三针电脑绣花机”。该项目列入省级火炬计划项目。项目的开发,使单头电脑绣花工艺走入千家万户,为社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1994年,石狮市天然新技术开发公司研制、开发“E9415遥控、报警、电击银行提款箱”。该项目具有电击高压达3.2万伏,遥控距离120米,超响声级大于100分贝的特点,是银行提款防抢、防盗最佳装置,项目列入泉州市科技计划。1995年,研制、开发具有智能特点的防割、防抢报警包袋。
  1995年,石狮市闽士达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获国家专利的彩色电视机NTSC制通用自动解码器(专利号94218153.0)和HS-MF9601B摩托车防盗器(专利号96248838.0)。
  1995年,石狮市大宏电脑应用开发研究所研制、开发“智能卡电度表”。该项目列入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第二节 科技成果
  一、获地(市)级以上科技奖
  石狮建市前,科技开发项目中,有1项获国家奖、3项获省级奖、6项获地(市)级奖。建市后至1997年,有2项获国家奖、4项获省级奖、9项获地(市)级奖。
  1994年9月,由石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家赞为团长、市科卫文体局局长庄清水为副团长,26家企业代表及各镇(办事处)副镇长(副主任)为成员组成的石狮市代表团,赴四川成都参加国家科委及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星火科技精品博览会”。会上,石狮市有23家企业的项目获得“全国星火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
  二、专利与技术鉴定项目
  截止1996年9月,国家专利局公布石狮市获得国家专利共9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即高氧燃烧来复旋风发动机(专利号89100312)、凉垫(专利号90104723)、自动脱页日历装置(专利号93102420);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设计专利59项。
  1994年,石狮市恒信文化用品企业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SIF保密锁式文件盒,参加美国'94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荣获美国1994年国际发明专利金奖。
  三、石狮市科技奖
  1993年,有12个项目获得石狮市人民政府的科技进步奖,14个项目获得科技推广奖,6个先进单位和12名先进个人获得科技管理奖。
  1995年,有19个项目获得石狮市人民政府的科技进步奖,15个项目获得科技推广奖。
  1996年,有10个项目获得石狮市人民政府的科技进步奖,7个项目获得科技推广奖,7个项目获得科技论文奖。
  1997年,有2个项目获得石狮市人民政府的技术创新奖,21个项目获得科技成果推广奖。
  第三章 科技普及
  第一节 科普宣传
  1957年以来,在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指导下,石狮各乡村以墙报、黑板报、有线广播、图片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农业、林业、畜牧业、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
  1982~1987年,石狮境内各乡镇科协通过举办文化技术学校,建立科技联系户,宣传中共的科技政策,传播农村实用技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石狮建市后,市、镇两级设立固定的科普宣传栏,各村设立黑板报、墙报,订阅科技报刊。1994年开始,每年8月,由市政府组织开展一次科技宣传月活动。1996年,石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省府的统一部署,改为每年11月的第一周为科技宣传周。市科委、科协在市人民公园建立一座10米长的“科普画廊”,在南环路建立12块不锈钢永久性的科技宣传广告牌。在'96科技宣传周活动期间,市科协制作《走向高新技术世界》和《普及科技知识,破除封建迷信》2组图片共31块展版,到各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进行巡展;市科协与市灯谜协会联合举办科技知识灯谜竞猜活动,石狮电视台开辟《科普天地》栏目,每晚黄金时间播放科普录像带30分钟;市科委和科协举办《培养新世纪科技人才》的专题讲座,和“龙眼幼龄树投产前技术”研讨会。在,97科技宣传周活动中,围绕“人口、资源、环境”这个主题开展科技普及宣传,共举办科技报告会、讲座、研讨会、演示会10场,张挂200多幅科普挂图,散发5000多册科普资料,义务咨询1000多人次,受教育人数达4万人次。市政府在科技宣传周闭幕式上,表彰科技宣传周的科普宣传先进单位3个、优秀组织奖单位5个、个人优胜奖100个。
  为了把科普的重点引向青少年,1990年以来市科协与市教育局密切配合,在鹏山师范和中小学校,组织青少年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倡导青少年读科普书籍、听科普讲座、看科技展览、写科普文章,并在青少年中开展“五小”(小发明、小设计、小创造、小革新、小创行石狮支行每年捐资5万元作为铺底资金,每年举行一次颁奖活动。同年12月6~7日,举办石狮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三小”作品展示会,后选送1000多件作品参加泉州市青少年科技“三小”作品展示会,有61件获优胜奖,8个获组织奖。
  第二节 科技推广
  一、农业、畜牧业科学技术
  1960年6月,石狮境内早稻发生穗颈瘟、晚稻秧苗发生叶瘟病及稻蓟马虫害,采用飞机喷洒西力生、666粉混合粉新技术,及时防治病虫害。60年代,广泛推广水稻矮杆良种。
  1970年开始,广泛推广“920”(赤霉素),石狮建材厂转向生产“920”供应各地。
  1973年,永宁西偏大队塔石6队在晋江县燃料公司和县科技组的指导下,建造12立方米沼气池,以沼气照明、煮饭,又利用沼气池废渣作肥料。其做法在全县推广。
  1976~1979年,普遍推广磁化水农用技术和井岗霉素、石硫合剂腐殖酸铵等土药肥。1979年后推广杂交水稻优良品种,促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1980~1982年,在蚶江建立晋江县金定鸭原种场繁殖金定鸭。该品种具有食性广、耐粗食、觅食力强、雏鸭生长快、母鸭产蛋大等优点,全县推广饲养2.45万多只。该项目于1983年获福建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2年,石狮市科技开发中心从晋江安海镇引进“惠薯5号”甘薯品种,在永宁镇前埔村试种。市种子公司还在该村建立薯苗基地,并在全市推广该品种。在永宁前埔蔬菜场,建立500亩科学种菜示范基地。近几年来,全市引进示范水稻、花生、甘薯、蔬菜等优良品种232个。引进龙眼优良品种10个,并建立龙眼优良品种园。1990年10月,国家农业部定项在石狮市建立福建省南方春麦繁殖基地。1996年,石狮市实施“种子工程”,全市建立示范田1207亩,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二、水产科学技术
  1958年,祥芝海区引进北方海带南移养殖技术,试养成功后全面推广。
  1958~1960年,建成石狮水产冷冻厂,推广水产品保鲜保活技术。该厂日速冻10吨,冷藏500吨,有效保鲜期延长3个月。1987年以来祥芝、永宁等地厂家,又改片冻为条冻,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
  1988年以来,蚶江养蟳场推广低温充氧保活技术和活水船、通气筒保活船等保活运输技术,出口活蟳、活蟹等鲜活水产品。
  三、服装鞋帽生产技术
  1983年,石狮电脑机绣有限公司投产以来,先后引进10台世界先进水平的多功能、全自动电脑绣花机,配以电脑自动花样打版机、美国“万事好”干墨印标机等。成为全省首家以专业电脑工业技术对服装进行刺绣的厂家。
  1989年,石狮市金泰克制衣公司和石狮市怡华制衣有限公司投产后,引进日本、西德80年代先进工业缝纫设备,采用流水作业,生产各种服装制品。
  1990年以来,石狮制鞋业引进电脑控制全注塑机、意大利产的圆盘鞋底注射机、橡胶密炼机等一批先进技术生产设备。电脑设计、电脑监控也开始推广应用。
  1994年,石狮市永信电脑开发公司研制开发“单头三针电脑绣花机”,产品打入福建、广东、上海等地市场。
  1997年3月,石狮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引进福州大学计算机系李定坤教授研制的“制鞋之星”鞋样CAD系统软件,开始向全市制鞋业推广。同年4月,引进中国纺织总会服装技术开发中心的服装CAD系统软件,并开展培训工作,进行推广应用。
  四、医疗科学技术
  1959年以来,石狮医院外科开展胃次全切除、阑尾切除、疝气手术;妇产科开展子宫次全切除、剖腹产术等。1964年,开展胃全切除、乳癌根治术,甲状腺次全切除、肾输管手术、扁桃腺切除术、子宫切除术。1980年以后,开展颅脑手术、肺叶切除术、食道癌手术、甲状腺癌、直肠癌等手术及根治术、膀胱全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肝脾胆道术、肾切除及肾修补术、白内障体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的虹膜开窗术等。同时,运用针炙技术治疗多种疾病。90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电视X线透视仪、B型超声波、电视纤维胃镜、心电图机、自动人工呼吸机、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全自动血球计算仪等一批先进医疗技术设备。
  第三节 技术培训
  1992年,在蚶江、永宁举行“翡翠贻贝人工附苗”、“名贵鱼类人工养殖技术”、“龙眼果园立体配套栽培技术”、“文蛤大面积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和“灵芝多糖孢子粉采集技术”等农村各类技术培训班15期,受训人员达600多人次。
  1994年,万通电子技术研究所、永信电脑开发公司、银达电脑、华大电脑开发研究所4家电脑科技企业,开办各类电脑培训班50期,受训人员达2000多人次。
  为了加快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科技素质,1995年5月创办福建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石狮分校,并在7个镇(街道办事处)建立辅导站。市农函大分校按照“办一班、兴一业、富一村”的办学原则和急用先学的办学办法,开设农村实用电工、蔬菜栽培、畜牧兽医、果树、市场营销、农村财会、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等专业。1995年招收学员1206名,1996年招收234名,1997年招收327名,累计有1506名学员取得结业证书。1996~1997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500多人次。
  为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1995年9月开办石狮市乡村医生系统化教育函授班,入学人数65人,翌年入学人数55人。函授班学制3年,实行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办学方法。上基础课和临床课时,聘请安溪卫校和泉州卫校的教师授课。
  第四节 学术交流
  建市后,重视与外地的科技学术交流。在石狮市先后举办和承办开发性农业研究会、服装质量研究会、全国水稻编织布育秧与水田插秧机配套现场表演暨座谈会、全省植保学术交流会、省初等数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初等数学学术交流会、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高压分会年会、福建省第二届消化道肿瘤学术交流会等学术活动。1994年12月,邀请中国科协讲师团秘书长杨沛霆教授作题为《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与对策》的学术讲座,组织市直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参加听讲。至1997年,全市各学会有108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术会议,交流学术论文126篇,有30多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并荣获优秀论文奖。1997年接待中外科技界专家、教授共5批10多人次,其中有中科院院士王启明教授、黄荣辉教授以及谢希德教授的胞弟谢希文、谢希哲两位教授等人。
  第五节 咨询服务
  1992年,市科卫文体局与新华社福建信息社、省电视台、省经委信息中心、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创办石狮市信息交易中心,建立技术信息市场,为企业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牵线搭桥,并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1994年10月29~30日,石狮市人民政府与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在石狮市鸳鸯池商业中心举办'94全国科技成果石狮发布洽谈会。来自18个省市的42所大专院校,以及航天部、轻工部、电力部、中科院等10个部属科研机构,还有福建省省属、地市科研单位等近200家的代表参加大会。会议期间,交流科技成果和新技术6000多项,石狮市组织700多家企业参加洽谈交流,对拓宽石狮企业界与科技界的合作,引进推广科技新成果起了很好作用。
  1995年,在中共石狮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8.18”海峡两岸纺织品博览会期间,组织科技人员上街开展科技政策咨询、项目中介、代办专利等活动。
  1996年,市科卫文体局举办5期科技成果咨询活动,咨询的内容涉及10大类、200多个项目。为加强日常科技中介服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于1996年12月28日开通计算机综合信息服务网,并于1996年底加入省科委海峡科技信息网、国际互联网(Internet)。1997年10月加入国家纺织服装总会的中国纺织信息网,全市共有10家入网,网络按具备本地信息检索、远程联机检索、异步通讯服务、数据加工、培训服务等功能继续完善建设。
  为加强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市科卫文体局自1992年以来编印《科技政策汇编》4辑,发至市直有关部门、企业和各镇(街道办事处),作为科技管理和决策的依据。1994年,编印《科技信息》4期600份。翌年,又编印《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动向信息选编》,印发1000册。市科协与商会等单位联办“侨乡工商信息”,刊登科技信息专栏。1994年,石狮市被中国科协列入“中国科协支持地方科技经济发展”10个重点县(市)之一,与全国性学会建立联络关系。1997年,与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科技信息交流网络中心和国家科技信息中心联网,并成立石狮工作站,储备科技成果项目2000余项。1996~1997年,市科协编印《金桥信息》10期、2500份,1997年下半年改刊名为《金桥信息之窗》,出版2期共1000份。及时传递现代科技的最新信息。
  第四章 科技专项建设
  第一节 科技示范镇建设
  一、蚶江科技示范镇
  蚶江镇于1988年被省科技领导小组定为全省第一批实施科技示范乡镇建设之一。该镇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制定省级科技示范镇建设总体规划,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推广网络,成立镇科技领导小组、镇科学技术委员会、镇科学技术协会和镇种植、养殖专业户协会。建立水头、莲中、厝仔、锦里4个科技示范村,建立镇办金沧农场和石湖红膏蟳养殖服务公司2个科技实验基地,建立通达电子有限公司等14家科技示范企业和112户科技示范户。经过3年努力,至199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比1986年的0.531亿元增长1.45倍,工农业总产值依靠科技进步因素占46.7%。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990年12月,经省科技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在科技示范乡镇评比总分500分中,蚶江镇达到478分,验收合格,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第一批科技示范乡镇称号。
  二、永宁科技示范镇
  永宁镇于1992年被省科技领导小组定为全省第二批实施科技示范乡镇建设之一。该镇党委、政府成立镇科技领导小组,并设立镇科委、镇科协,配备专职科技副镇长和2名专职科技助理员,各村配备科技副主任。制订了《永宁镇科技示范发展规划》,在全镇的范围内广泛开展科技宣传、普及、培训工作,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组织成立永宁镇种、养专业户协会,会员达110多人。先后引进优质龙眼果苗、“日本巨峰葡萄”、“小水体网箱养鱼”等10多种种养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开发“卡拉胶”、“医用弹力绷带”、“导电橡胶”等新技术产品。在永宁居委会、沙堤村和前埔村建立3个科技示范村,在全镇建立1112个科技示范户和15家科技先导型企业,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52人。经过3年多的努力,1996年,全镇工农业产值6.5亿元,比1992年的2.83亿元增加1.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比1990年翻2.2番,工农业产值中依靠科技进步因素占489%,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1996年4月,经省科技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在验收总分500分中,永宁镇达到485分,验收合格,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第二批科技示范乡镇称号,并被省科委评为省先进科技示范乡镇。
  三、祥芝科技示范镇
  祥芝镇于1997年被省科技领导小组列入第三批科技示范乡镇建设之一。祥芝镇党委、政府成立科技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制订《石狮市祥芝镇省级科技示范镇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奈厝前、后湖、赤湖、莲坂、东园科技示范村和125个科技示范户、15家科技示范企业。该镇的科技示范建设正按照总体规划组织实施,计划于2000年接受省科技领导小组的验收。
  第二节 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石狮建市后,祥芝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至1996年,在祥芝镇除建有省级高科技园、国家级大堡污染控制区外,还有15个工业小区、3个外商投资区、1个台商投资区和5个工业城,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正在形成,社会资本比较雄厚,融资能力较强。1996年10月,祥芝镇党委、政府组织研究、制订《石狮市祥芝星火技术密集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1997年1月22日,泉州市科委受省科委委托,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和领导,对《总体规划》进行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总体规划》认真贯彻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祥芝镇具备创建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的良好社会经济基础条件。论证会一致通过《总体规划》,建议省科委把祥芝镇列入省级综合型、高层次的星火技术密集区。省科委于1997年4月28日下文批复,同意把祥芝镇列入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该镇党委政府成立祥芝镇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领导小组,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为在2000年实现《总体规划》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培育石狮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之一,于1991年初提出《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的设想和要点》。3月,福建省科委在石狮市召开“泉州—晋江—石狮”高科技走廊区论证会,并确定以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起步基地,以组建“石狮市火炬高新技术公司”为起步项目。11月25日,由中国技术创新公司等5家企业单位联合创办“石狮市火炬高新技术公司”。
  1992年2月,泉州(鲤城—晋江—石狮)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区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月30日,石狮市人民政府出台《石狮科技园区建设开发的若干规定》。5月,石狮市科技工业园建设发展总公司筹备处成立,并着手规划建设3个小区(曾坑科技工业园、彭田火炬城、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9月中旬,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朱丽兰考察石狮时指出:石狮要把服装业推向高科技、高艺术、高广度的水平上,朝多元化发展。
  为促进石狮服装业向“三高”(高科技、高广度、高艺术)目标发展,1993年2月,成立中国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3月,成立《中国石狮市服装高科技促进中心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课题组,开始进行课题调研和起草工作。6月,石狮市与航天部710所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共同组建石狮市服装电脑技术发展公司,着手开展服装CA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作为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的起步项目(后因各种因素,该公司于1994年5月停业)。12月,邀请天津纺织工学院3位专家、教授对石狮服装行业进行考察,并对《规划方案》讨论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经过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几易其稿,于1994年元月,该规划方案正式成稿,上报国家科委组织论证。1994年9月14~18日,福建省科委受国家科委委托,在石狮市召开《规划方案》评审会。评审委员会对该规划方案进行认真的讨论评审,实地参观考察部分服装企业,最后一致通过评审意见,上报国家科委立项。1995年5月5日,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下文批复,支持组建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拟将该项工作,纳入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一工作序列。1995年6月26日,省科委下文批复,同意建立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并确定该中心享受国家和省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关优惠政策。1996年4月,石狮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大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投建。
  在建设服装高科技发展中心的同时,1993年6月,石狮市与《中华工商时报》社联合组建石狮市科技工业园建设发展总公司,着手进行曾坑科技工业园建设准备工作,并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园区总体控制性规划设计(后因各种因素,合作与开发停止)。
  1995年,为加快建设高科技园区的步伐,市政府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4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开发建设石狮市高科技园区的服务工作。市政府拨出200万元资金,用于“三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和土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着手制定石狮市发展高新技术的配套政策,为园区的顺利建设创造良好条件。12月28日,宝盖工业园和祥芝科技园举行奠基典礼,开始两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奠基的有祥芝科技园第一家入园企业建新国际表业城。
  1996年5月,石狮市出台《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暂行规定》、《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7月21日,石狮市天马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作为首家进入宝盖工业园的企业。10月20日,祥芝科技园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会审。11月26日,千方健身股份有限公司、锦荣服饰有限公司进入宝盖科技工业园区建设,12月31日,宝盖工业园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会审。12月28日,石狮市举行祥芝科技园38米宽和26米宽的主干道竣工典礼。同日,福建省科委发出[闽科新(1996)22号]文,审定批复石狮市宝盖工业园区域开发面积1113.12亩、石狮市祥芝科技园区域开发面积1447.4亩。同时,管委会办公室抓住时机,加大招商力度,全年完成7项招商项目。
  1997年2月12日,中国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总平面设计方案通过会审。3月18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泉政(1997)综73号]文同意成立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至1997年7月,建新表业城完成首期150亩土地平整,并建成三座标准厂房和生活设施,第一条生产线开工生产。至1997年底,宝盖工业园区已完成300亩土地平整、排水涵洞和砌坡工程、园区26米宽650米长的主干道混凝土路面铺设工程等项目。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97招商年的有利时机,招商工作有新突破,又有9个项目进入园区;12月,有2家企业动工建设标准厂房,其余企业计划在1998年春陆续动工建设。
  第四节 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
  1996年1月12日,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大会,部署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石狮的第二次创业,经济再次腾飞奠定基础。大会确定1996年为“科技发展年”,要办好科技十件实事(1997年又为科技办十件实事),全面启动“九五”六大科技工程,开展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活动。
  科技十件实事为:研究制定有关加快科技进步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启动建设祥芝科技园和宝盖工业园,完成其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5个项目;引进新技术集中处理大堡污染工业控制区污水,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筹建服装信息中心;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好科技推广工作;对10家科技含量较高的科技型企业组织现场办公;扶持10家民办科技实体;组织科技展示会、人才交流活动周;筹建职业教育中心;筹建科技咨询机构,建立市、镇、村科普网络。
  六大科技工程为:企业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农科教结合与科技普及工程,绿色科技产业工程,蓝色科技产业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和智力开发工程。根据国家科委和省科委的布置,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在六大科技工程中确立十个方面重大科技项目,从管理上加强协调,技术上加强集成,经费上组织多渠道投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科技十件实事一一落实,并取得一定成效;六大工程的10个科技项目有的已完成,有的正在实施中。1997年3月,受国家科委的委托,福建省科委组织专家,对石狮市科技创先活动进行现场考察、查档验收。经评审,在总计1000分的评定分中,石狮市获得1115.5分(含奖励分数)的优异成绩,位居全省首位。4月,石狮市在北京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抽检汇报会。5月,国家科委授予石狮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第五节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
  石狮市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又是全国率先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改革试验的地区。1988年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96年初,石狮市委、市政府为了使石狮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适时动员全市人民开展第二次创业,营造新的优势,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更具活力的石狮带入21世纪。经过一年的探索,石狮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市为单位,创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又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把编制和实施《石狮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1997年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工作。1997年6月,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并邀请省科委领导及有关专家教授为规划顾问,由省科委及石狮市的有关人员组成规划课题组,负责规划的编制。规划稿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几易其稿。《规划》经石狮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后,报送石狮市人大审议批准。并于1997年12月31日送交在福州举行的由省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论证会。
  《规划》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社会发展纲要》为指导,以《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为依据,立足于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推进和实现石狮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包括前言、区域概况和区情分析、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领域、先行示范工程、对策与措施、石狮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主要目标体系、石狮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领导小组、后记9项内容。
  石狮市委、市政府计划在“九五”期间,市综合实验区被列入省级、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第五章 科技管理
  第一节 计划管理
  石狮建市前,科技计划由晋江县统一管理。建市后,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发展计划,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一管理,逐年安排科研项目和科技开发项目。1992年4月,市政府颁发《石狮市科技项目资金计划管理办法》,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种类、申报程序、下达执行和验收鉴定、资金使用等作了明确规定。10月,市委、市政府颁发《石狮市“八五”科技发展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到1995年,全市实施火炬计划35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65项,新增效益9000万元;在“科技兴农”方面组织实施星火计划4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累计农业科技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新增产值3.9亿元,创(节)汇1800多万美元。
  1996年,市科委组织有关人员,聘请省科委和有关专家指导,进行“九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编制工作。11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了《石狮市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按照“九五”计划,全市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重大项目有服装业科技研究与开发项目9项;机械、电子、五金塑料、玩具等产业引进、技改和科技开发4项;与蓝色科技产业工程相关的重大科技兴海项目及海洋科技园区建设项目3项;围绕农业“510”工程与绿色产业工程配套的科技开发与技术引进、推广项目3项;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项目9项;石狮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6项;祥芝镇科技示范乡镇的星火支柱产业建设9项。
  1990~1997年,石狮市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共51项,承担地(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共23项。
  第二节 科技政策
  石狮建市后,为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的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陆续制定一系列发展地方科技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以推动全市科技与经济建设的发展。
  1991年6月,石狮市人民政府出台《石狮市民办科研和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实施细则),共24条,对发展民办科研机构,规定了各种优惠待遇。9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创建达标科技示范乡镇活动意见》,指导农村加快科技兴农和创建“双文明”先进乡镇步伐,把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11月,中共石狮市委颁发《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石狮经济的决定》,共10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主管部门必须把促进科技进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落实石狮市“八五”科技发展计划纲要和十年规划(草案)。
  1992年4月,市政府出台《石狮市科技园区建设开发的若干规定》,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作出30条优惠规定。5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引进高科技人才或“获专利”人才的暂行规定》,对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人才和“获专利”人才,在政治待遇、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作出7条优惠规定。6月,市政府批转市科卫文体局、市财政局制订的《石狮市科技项目资金计划管理办法》和《石狮市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1993年10月,石狮市人民政府出台《石狮市科技进步奖励暂行办法》,共10条。该办法规定奖励的范围包括创造发明,引进、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取得显著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的,以及在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奖励分设科技进步特别奖、科技进步奖、科技推广奖和科技管理奖。奖励实行精神奖励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获奖者由市人民政府发给奖牌、证书和奖金。
  1996年4月,石狮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外引内联的若干优惠办法》,把高新技术项目作为外引内联的重要内容,提出16条优惠措施。6月,市政府出台《石狮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暂行规定》,共6章21条。规定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实行合同制,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科技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月,市政府批准印发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制订的《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暂行规定》、《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石狮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以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组织管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9月,市政府颁发《关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从资金、用地、税收、服务等方面,为科技先导型重点企业提供扶持措施。
  1997年2月,市政府颁发关于贯彻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年”和省“科教兴农年”实施办法。6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6610”工程基地示范项目的通知。11月,市政府颁发《石狮市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意见》。
  第三节 经费管理
  石狮建市前,科技事业经费由晋江县统一安排、管理。建市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撑、社会集资作补充的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市财政每年拨出不低于财政预算支出的1%作为科技投入,1993年达1.5%。在1996年“科技发展年”中,市财政全年投入450万元,其中280万元作为科技三项费用(即新产品试制费,中间产品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科研费),占财政预算支出1.22%。这些资金,严格按照市政府颁发的《石狮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通过市科委和财政局联合筛选项目后下达给承担单位,实行专款专用,并定期检查验收。科技项目经费全部实行有偿合同,并收取一定的资金占用费。到期回收的资金,仍继续纳入科技项目计划经费。
  为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1992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从地方财政安排一定的金额,建立市科技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国营、集体、个体科研机构和企业单位(均应具有法人代表),进行各种科研活动和科技项目计划开发活动。1992年100万元,1993年200万元,1994年300万元,1995年159万元,1996年230万元,1997年260万元。市政府并制定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在银行开设科技发展基金专户,并会同市科卫文体局共同管理共同审批。科技发展基金的使用,实行“专项管理,有偿使用,到期收回,继续周转,签订合同”的管理办法。签订合同期限不超过一年,经批准延期不超过半年,以更好发挥发展基金的作用。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