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10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主要活动
分类号: D628.57
页数: 1
页码: 61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狮市人民政协主要活动情况包括协商监督、考察调研、提案办理、三胞联谊。
关键词: 石狮市 人民政协 主要活动

内容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主要职能。
  石狮市政协本着“尽职不越位,切实不表面,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在协商监督、考察调研、提案办理、开展台港澳侨联谊活动、政协委员活动组活动和文史资料征集、编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推进石狮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协商监督
  市政协成立后,在中共石狮市委领导下,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就石狮市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协商监督。
  市政协正、副主席每年均参加市委主持召开的市五套班子成员会议,或列席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就事关石狮全局的一些重大举措和重要问题,诸如1991年产业结构调整;1992年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1993年石湖万砘级泊位码头建设;1994年发展蓝色产业;1995年石狮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1996年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以及每年工作思路、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农村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问题,直接参与讨论、协商,发表见解,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每次市党代会和市人大会议召开之前,市政协常委均被邀请参加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的通报会,就市党代会上市委主要领导的主题报告和市人大会议上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政方针、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进行协商。1991年,协商讨论石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三年计划纲要草案时,委员们对石狮市如何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和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1993年,协商讨论石狮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委员们提出加速北环路建设和修建通往沿海3个镇的38米宽混凝土大道,使沿海3镇与市中心连结起来的建议,促使市委、市政府形成“三星拱月”的经济发展布局和“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以富帮贫、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战略。1995年,协商讨论石狮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时,委员们就石狮市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港口经济、拓展对台经贸活动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市政协还对市政府、市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进行评议,特别是对政府工作、民主与法制建设、为民办实事以及水、电、路、通讯码头重点建设项目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咨询、协商,实行民主监督。
  市政协在举行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办公会议和其他座谈会时,主动邀请石狮市党政主要领导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情况,分别就党政领导关注的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进行咨询、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1992年7月29日,市政协举行第一届第八次常委会议,在听取市政府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情况通报后,组织市政协常委参观市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就加强石狮市农业综合开发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保护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实施办法;同时,对专业大户和种养殖能手继续给予大力扶持,树立典型,使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更具规模,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市政府重视水利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发和充分利用水资源。1996年5月9日,市政协举行第二届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在听取市委领导《关于营造新优势,开展二次创业的情况通报》后,市政协常委就石狮市开展二次创业,建议市政府营造石狮港口城市优势,增强石狮的区位影响力、辐射力,使区域经济发挥更大作用;认真研究以民营为主体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要第二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区域经济素质和再塑区域形象;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发展蓝色产业、旅游业;增强企业科技含量;加强口岸管理,拓展国内外市场。
  二、考察调研
  市政协成立以来,坚持抓大事、办实事的原则,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对全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排洪排涝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永宁梅林对台贸易试验点、石湖万吨码头建设,抛荒地复耕,药品市场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才引进和使用,侨捐工程建设,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利用,石狮六中、石狮七中、石狮八中、育青学校、市第二幼儿园新校建设,石光中学、市实验小学德育工作,宝盖镇、祥芝镇教育“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文明片区建设,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祥芝、宝盖科技园区建设,日供水20万吨自来水厂建设,“菜篮子”工程建设,山兜220千伏、仑后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农村电价、用电管理,祥芝镇赤湖前厝村扶贫和农村文化站建设等问题,开展考察和调查研究。
  市政协委员在考察中,深入实际,认真调查。考察后,进行充分讨论,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写出《石狮市排洪设施视察报告》、《关于石狮市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视察报告》、《石狮市民营科技企业视察报告》、《石狮市教育工作情况视察报告》、《石狮市学校德育工作情况视察报告》、《石狮市教育“两基”情况调查报告》、《石狮市文明片区视察报告》、《石狮市给水、排水、排污和排洪问题调查报告》、《石狮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情况视察报告》、《关于石狮市人才引进、使用、管理的调查报告》、《石狮市科技园区建设情况视察报告》和《关于我市体育设施情况调查报告》等22份考察调查报告,提出87条意见和建议。
  市政协委员在调查考察后,还认真做好跟踪反馈工作,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强化我市区位优势和营造港口城市优势》、《实施港口经济发展战略,建设贸工港口城市》、《石狮市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增创石狮“海峡优势”初探》、《浅谈石狮增创新优势的几个问题》、《广泛联系“三胞”,为我市经济建设多作贡献》、《调整结构,促进规模经营,再创新优势》、《努力开发水利资源,加强水利机构管理》、《发展我市民营经济的思考》和《重视科技兴市,促进经济发展》等调研文章。
  市政协委员的调查考察报告和调研文章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相当部分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如1993年,市政协委员撰写的《增创石狮“海峡优势”初探》一文,就如何发挥石狮濒临台湾海峡的“区位优势”和三面临海、海岸线长、有较好深水岸线的海洋优势,提出增强海洋开发意识,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建设临海工业区、贸易区,建设深水泊位万吨码头,积极开展对台贸易等8条意见和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被采纳。随后,市委、市政府成立石狮港口建设指挥部,着手港口建设的前期工作,并提出实施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建设贸工港口城市的战略部署。
  三、提案办理
  市政协成立以来,每届全体委员会均由提案委员会负责提案的征集、审查、整理、交办和督促办理、反馈等工作,并向委员们作提案工作办理情况的报告,供委员们审议、讨论。
  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共收到提案144件,其中:第一次会议54件、第三次会议37件、第四次会议53件;第二届委员会共收到提案380件,其中:第一次会议73件、第二次会议90件、第三次会议106件、第四次会议111件。合计524件,其中:有关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的146件,市政建设、交通、水、电的97件,城乡经济建设、企业发展与管理的96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64件,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25件,统战、侨务、民族、宗教工作的37件,其他方面的59件。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483件,占总件数92.2%。
  对于委员们的提案,市政协常委会都责成提案委员会进行审查、整理,按不同类别分别送交有关部门办理。受理单位在办理过程中,本着“按照政策,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积极负责”的精神,对于提得合理,又条件具备的提案,都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对于虽然提得合理,但条件尚不具备的提案,则积极创造条件予以解决;对于现阶段尚不能解决的提案,也实事求是向委员们进行解释,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诸如对于一届一次会议《关于整顿农村用电秩序,实行最高限价,减轻农民负担》的提案,市经济局组织市电力联营公司人员深入农村调查后,制定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对于《关于密切市长与市民关系》的提案中提出的设立市长与市民联系专用电话的建议,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发出通知,向全市公布市长的办公电话号码;对于一届三次会议《关于要求把闽台粘氏始祖墓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提案,市科卫文体局会同有关领导、专家现场考察后,根据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给予答复;对于《关于离退休干部、职工公费医疗应给予保证》的提案,市科卫文体局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制定出既可杜绝浪费,又保证职工因病能得以合理施治的医疗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二届一次会议《关于蚶江清代海防官署文物保护》的提案,市科卫文体局及时下文严加保护,并制止蚶江供销社在此建房;对于二届二次会议《关于重视农业生产,做好抛荒耕地复耕工作》的提案,市国土局、农村工作办公室立即对全市各种用地全面清理,市政府制定6条鼓励复耕措施,使复耕率达80%以上;对于二届三次会议《关于要求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引导,促进石狮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服务功能,发挥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导向作用,建立政府力所能及的调控体系,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对于《群防群治,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段设立报案点》等提案,市公安局在开展“严打”斗争中,制定5项强有力措施,使发案率下降4.6%。
  四、三胞联谊
  石狮“三胞”众多。泉州市政协石狮联络组成立后,按照“放宽视野,广交朋友,宣传政策,争取人心”的方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三胞”联谊活动。1989年中秋节,联络组协助市文化馆、南音协会举办“金秋海内外弦友南音大会唱”,邀请台湾汉唐乐府、台南市南声乐团等团体的80多位弦友参加,增进了解,联络感情。1990年4月,邀请旅菲侨胞蔡友玉先生率领的回乡庆典团成员举行发展侨乡恳谈会,为加速石狮建设献计献策;12月,联络组就发展石狮海上运输和出口贸易等同香港著名人士进行商谈、探讨。同时,还撰写10多万字的新闻报道稿件,在菲律宾华文《世界日报》、《菲华时报》、《商报》等报刊上登载,宣传石狮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引凤入巢”,并运用各种关系,千方百计协助“三胞”在家乡修桥造路、修建学校和投资办厂,“借鸡下蛋”。1989~1990年,石狮市引进兴办企业的外资比1987年增加10倍,“三胞”兴办公益事业的捐资超过2000万元。
  1991年,市政协成立后,“三胞”联谊的范围逐步扩大,层次和水平日渐提高。1991~1993年,市政协先后参与接待世界著名汉学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尤彼得、菲律宾崇德南乐社名誉理事长吴文柄、台湾汉唐乐府理事长陈美娥等“三胞”943人次。市政协领导、常委和委员十多人,先后分别应邀赴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地参加筹建石狮同乡会及其庆典活动,以及当地石狮各校友会的联谊活动。市政协还协助市侨联创办《石狮乡讯》,出版6期(以后移交市侨联继续编印),共2万份,分别寄赠菲律宾和港澳同胞,扩大宣传。通过接待和出访,在“三胞”中取得“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的效果,穿针引线引进外资,在石狮开发成片土地和开展对外贸易;争取“三胞”兴办石狮华侨医院、鸳鸯池公园,创办市教育基金会和兴建狮城中学、石光中学教学楼与师生宿舍楼等公益事业。1994年,市政协除继续做好“三胞”接待工作外,还积极发动和指导镇(办事处)政协活动组做好联络工作,特别注意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推进两岸民间交往的发展。同时,更积极主动“走出去”,结交更多新朋友,为石狮建设争取更多资金。9月,市政协副主席蔡明元参加市政府组团赴香港祝贺旅港石狮同乡公会换届庆典,通过多方接触,广泛宣传,从中协调同乡公会换届人选,举荐一批在家乡兴办实业的年轻有为的旅港乡亲进入同乡公会领导机构,既为同乡公会增添新生力量,又密切各同乡分会与家乡的感情,使他们更加关心家乡事业。在这次活动中,发动更多旅港同胞在家乡投资办企业和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其中,蔡绍华、蔡经阳和王仁森合计捐资2200万元,兴建石狮职业中专,筹建石狮儿童医院和创办社会福利基金会。1996年,市政协成员蔡明元、许民权、吴清水、高积华和郭天从等人,或以民间组织的名义,或自费,或参加商品展销会,先后分别前往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会见当地石狮代表人士,广泛宣传石狮市建设成就和“第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使海外和港澳台石狮乡亲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心支持家乡的建设事业。各镇(办事处)政协活动组的联络工作也十分出色,其中,蚶江镇活动组与镇侨联密切配合,接待旅外乡亲243人次,争取“三胞”捐资298万元,兴办洪窟市场等公共设施;永宁镇活动组争取华侨捐资856万多元创办公益事业,并协助该镇各中小学普遍建立教育基金会,资金总额达626万元。
  1997年,市政协领导、常委和部分委员,多方联系海内外人士,集资850万元,帮助市政府成立“110基金会”和“见义勇为基金会”。
  五、文史资料征集编写
  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成立后,积极组织有关人士编写石狮市境内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事件的稿件,举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华侨、闽台关系、社会生活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等文史资料,都加以征集、整理、撰写、编辑和出版。1992~1996年,《石狮文史资料》共编辑、出版5辑,计166篇、50万字;印发1.7万册。
  市政协编印的文史资料,稿件质量较高,较有参考价值,常被有关研究人员所引用。《石狮市志》编纂人员就从《石狮文史资料》中得到不少入志资料。文史资料委员会成员撰写的多篇文章,还在国内外多种报刊发表或被收入专集出版。
  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成员除搞好本职工作外,还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多次应邀参与对全市文物、古迹的普查和鉴别工作。1994年,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托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牵头,协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一部140多万字的《侵华日军暴行总录》。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人员,根据史实,撰写《晋江县永宁镇“七·一六”惨案》和《日机、日舰袭扰晋江县祥芝、东石镇的暴行》两篇文章,汇编入《侵华日军暴行总录》一书。1997年春,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并表彰泉州籍有代表性的港人在香港拼搏创业及其爱国、爱乡的精神,泉州市政协特别组织市属各县(区、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负责采写本籍贯荣任香港特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的事迹,汇编成《拼搏·奉献·中国心》一书,向国内外发行,进一步激发泉籍各推选委员会委员的爱国爱乡热情。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吴永胜到泉州、福州等地,既采访当事人,又下乡寻阅有关资料,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按时完成采写石狮籍香港特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卢文端、杨孙西、洪清源事迹的任务。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