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其他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08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其他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6
页码:
585-59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狮市其他团体情况包括农民团体、石狮市科学技术协会、石狮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石狮市体育总会、石狮市红十字会、石狮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石狮市残疾人联合会、石狮市计划生育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千部协会、老龄工作委员会、老区建设促进会。
关键词:
石狮市
群众团体
其他团体
内容
一、农民团体
(一)农会
民国22年(1933年)8月,在石狮成立第三区农会,会址在石狮爱群小学。下辖18个乡农会,会员1099人。农会的主要活动是协助管理农村公学土地,收缴公租、农业税等。由于政局动荡,几年后农会逐渐解体。
(二)农民协会
民国15年,中共党员董云阁、兰飞鹤在永宁一带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解放后,石狮辖区内各乡建立农民协会,负责农村基层工作,在贫雇农中培养积极分子和干部,为农村建党建政打下基础。农民协会带领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投入剿匪镇反斗争。随着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乡村政权的建立,农民协会活动逐渐消失。
(三)贫下中农协会
1965年2月,石狮辖区内各公社相继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发动广大贫下中农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发生后,贫下中农协会活动停止。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恢复贫下中农协会组织,并根据中央的指示,组织贫下中农管理小组,负责“四管一教”(管理学校、商店、医疗卫生、社队财务,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工作。1982年,贫下中农协会撤销。
二、石狮市科学技术协会
1982~1985年,晋江县科学技术协会先后在石狮镇、永宁镇、祥芝乡、蚶江镇成立乡镇科协。
1992年5月30日召开石狮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石狮市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及大会决议,选举产生市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31名,常委14名,副市长李闽鸿兼任科协主席。1997年5月28日召开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53人,常委21人,庄清水任科协主席。
市科协成立后,在市委和镇党委的重视下,调整、充实各镇(办事处)的科协组织,由科技副镇长(副主任)兼任科协主席,配备科技专干,做到有人员、有地点、有活动内容。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相继成立,至1997年底,全市共成立学会10个,协会8个,研究会2个,共有会员3000多名。
市科协成立以来,贯彻市委提出的“科教兴市”战略方针,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为石狮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详见《科学技术》卷)。
三、石狮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94年7月10日,召开石狮市文学艺术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石狮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市文联),选举产生石狮市第一届文联委员会,委员56人,常委18人,何敬锡任主席。至1997年,市文联所属市级协会、学会、研究会12个,共有团体会员4300多人。
市文联成立以来,团结全市文艺工作者正确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及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加强同台湾、港澳和海外文艺界人士的文化交流,为石狮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显著成绩(详见《文化》卷)。
四、石狮市体育总会
1989年9月30日,石狮市体育总会成立,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51人,常委27人,副市长邱家赞兼任主席。聘请市体育界元老及社会知名人士9人担任总会顾问。1992年4月,总会换届,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理事会),设理事36人,常务理事12人,邱家赞连任主席。聘请知名华侨6人任名誉会长,聘请海内外体育界元老及知名人士20人担任顾问或名誉顾问。至1997年,全市先后成立10个群众性体育协会,隶属市体育总会。
市体育总会成立以来,协助市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大力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协调各体育单项协会的关系,为发展石狮的体育事业作了大量工作(参见《卫生体育》卷)。
五、石狮市红十字会
1990年5月8日,石狮市红十字会成立,有理事50人,副市长邱家赞兼任会长。1996年,由副市长何静彦继任会长。至1997年,下属基层红十字会组织9个,团体会员394人,个人会员580人。
市红十字会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市红十字会都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组织义诊,慰问残疾人和五保户等。配合政府做好涉台事务,先后妥善处理海上渔事纠纷和走私偷渡事件计4892起,转发海峡两岸查人信件35件,解决海上遇难12起。1995年6月和1996年4月,渔民先后从海上捞起两具台湾士兵的尸体。市红十字会积极与台湾红十字会组织联系,根据死者家属的意愿,进行尸体火化,把骨灰带回台湾。1997年,市红十字会印发献血宣传材料,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同年6月5~6日,开展首次公民无偿献血活动,市委书记、市长何锦龙和其他党政领导带头献了血。通过体检共有508人献血10.16万毫升,占石狮市平均医疗用量的34.5%,为石狮市人民群众医病、治病做了一件大好事。
六、石狮市卫生工作者协会
1990年5月8日,石狮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简称市卫协)成立,并相继在各镇卫生院设立卫协分会。
市卫协成立以来,加强对全市个体开业医生的管理,进行医疗场所的整顿,建立个体开业医生考试发证制度,并开展医风医德教育,为发展石狮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七、石狮市残疾人联合会
(一)机构
1990年8月,石狮市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市残联)成立。同月,石狮市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同年11月20日,召开石狮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残联工作报告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石狮市实施细则;选举产生石狮市残联主席团委员、主席、副主席;推选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993年5月,成立石狮市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至1993年底,各镇(办事处)先后成立残疾人协会。1994年5月,成立石狮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商委员会。1995年3月,成立石狮市残疾人劳动服务管理站,负责全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具体实施和就业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等项工作。6月20日,召开市残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市残联第一届主席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市残联第二届主席团委员、主席、副主席;推行执行理事会理事长。8月,成立石狮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中心和各镇(办事处)及石狮市卫生院“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同年10月,市政府批准成立石狮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二)主要活动
1990年10月,在全市开展“捐赠一元钱,扶残作奉献”活动,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风气。这次活动共募集残疾人福利基金12.5万元。
1991年5月,开展首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各地组织慰问残疾人。以后每年“全国助残日”都开展活动。1991年8月,市选派1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泉州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5块金牌、3块银牌和3块铜牌的好成绩。10月,邀请国家儿麻矫治专家医疗队到石狮,为73例儿麻患者施行矫治手术。
1992年5月,召开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残疾人“八五”计划纲要》。6月,市残联开办两期聋儿培训班,受训人员17人。10月,在全市开展残疾人状况普查工作。共为122名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
1994年5月,召开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表彰“扶残作奉献”活动14个先进单位和5个先进个人。9月,开展捐资支持北京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活动,共募集资金9万元。
1995年,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共募捐残疾人福利基金23.5万元。
1996年,开展第二次全市残疾人基本状况普查,查出各类残疾人计5395人。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继续抓好三项康复工作,1996~1997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80人,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6例,儿麻矫治5例,聋儿培训12名。
八、石狮市计划生育协会
1990年5月,石狮市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之后各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也相继成立计划生育协会。至1997年,全市有镇级计划生育协会7个,村级计划生育协会115个,协会会员占全市人口的9.79%,形成一支庞大的群众组织队伍,为创建计划生育先进市做了大量工作。
九、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一)组织机构
1990年5月,召开石狮市关心下一代协会(1994年改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成立大会,选举协会委员35人,常委30人,黄际笔为主任。关工委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成员,吸收部分有名望的社会老人参加,以关心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为宗旨,设秘书组、革命传统宣教组、法制宣教组及保健活动组。关工委成立以来,领导机构进行3次调整,至1997年,有委员134人,常委43人,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允澄兼任主任。
市关工委成立后,各镇(办事处)、村(居)委会陆续成立协会(1994年镇级协会改称关工委)。到1997年,全市有镇级关工委7个,村级关心下一代协会62个。
(二)主要活动
1990年,搜集整理地下革命斗争资料,由15位老同志组成“革命传统报告团”,在全市中小学宣讲59场,听讲人数27350人。同年,举办“关心下一代成果汇报展”,在全市巡回展出照片321幅,历时16天,观众23870人次。
1994年8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校外德育辅导员制度的建议。至1997年,有8所中学、85所小学分别聘请285名老同志为校外德育辅导员。
1995年6月,发动社会各界人士68人与在校贫困生结对子,捐助人每人每年捐300元,连续三年,资助1名对象读完初中三年。
1997年5月,组织20名老同志到全市14所中学开展香港回归宣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时8天,接受教育学生达1.2万多名。
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参与市五套班子领导到小学、幼儿园进行慰问活动,赠送礼品与礼金。
十、离退休千部协会
(一)组织机构
1990年5月,召开石狮市离退休干部协会成立大会,选举协会理事26人,常务理事19人,谢炮任会长。下设秘书组、学习组、福利组和社会组。嗣后,根据会员原职业,陆续成立税务、商业、粮油、教育、工商、卫生、祥芝镇直属机关等分会。
协会成立以来,会员人数逐年增加,领导机构进行3次调整。1992年4月起由吴清琪继任会长。至1997年,协会有理事116人,常务理事32人,会员821人。
(二)主要活动
1991年老年节,举办有157对老干部夫妇参加的金、银婚庆祝活动。1992年,联系华侨捐资40万元、社会捐资24万元,争取政府拨款50万元,建造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及添置设备。1993年8月,发动近百名老干部志愿遗体火化的签名活动,并发出“移风易俗,改革殡葬”倡议书。1997年7月7日,在市人民公园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纪念“芦沟桥事变”60周年文艺晚会,有300多名会员参加演出,观众3000多名。建立协会会员福利互助基金会,会员每人交300元(多交不限),至1997年底,基金总数达24万元。
十一、老龄工作委员会
(一)组织机构
1990年3月,成立石狮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苏富达兼任主任。1991年5月,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颜年安继任主任。全市7个镇(办事处),相继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简称老龄委)。在村一级成立老年协会,至1997年,共成立103个村(居)委会老年协会。协会均有固定的会所和活动经费。
1995年10月30日,成立市区老年人联谊会,由市区21个村(居)委会老年协会作为集体会员。理事长高铭群。
(二)主要活动
市老龄委成立以来,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福建省老年人保护条例》,维护全市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993年9月,成立老年人福利基金会,募集基金50万元(由市政府拨款、旅港同胞和旅菲侨胞捐款和企业捐款)。同时,有42个村级老年协会建立福利基金会,筹集基金达850万元。有6个老年协会建立为会员定期发放生活补贴金制度,享受此制度的老年人有3742人。
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对老年人实行优惠、优先、优待“三优”系列服务。至1997年,全市有8784位满60周岁老人领到泉州市人民政府发放的老年人优待证,凭证可减免半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上医院优先挂号等。
1995年4月,石狮市老龄委荣获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十二、老区建设促进会
1995年12月,成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4人,常务理事33人,理事75人。下设宣传组、业务组、联络组、财务组。吴清琪任会长。
促进会成立以来,配合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到革命基点村进行慰问,赠送书籍、慰问金等。1996年,由市政府拨款37万元支持各基点村的基本建设。1997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向77位“五老户”赠送光荣匾。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董云阁
相关人物
兰飞鹤
相关人物
李闽鸿
相关人物
何敬锡
相关人物
邱家赞
相关人物
何静彦
相关人物
黄际笔
相关人物
谢炮
相关人物
苏富达
相关人物
高铭群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农民团体
相关机构
石狮市科学技术协会
相关机构
石狮市文学艺术界联合...
相关机构
石狮市体育总会
相关机构
石狮市红十字会
相关机构
石狮市卫生工作者协会
相关机构
石狮市残疾人联合会
相关机构
石狮市计划生育协会
相关机构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相关机构
离退休千部协会
相关机构
老龄工作委员会
相关机构
老区建设促进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