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渔业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8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渔业体制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281-28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狮市渔业体制情况包括加工厂、造船厂、网线厂、机械厂、饲料厂等水产后勤企业经营体制等。
关键词:
石狮市
渔业体制
经济体制
内容
境内的渔业经济体制,历史上以分散的家庭作业船经营为主。解放前,渔业资本家们有较大型船网工具和生产资金,雇佣数量较多的渔工,靠剥削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少数渔民占有一些生产资料,如舢舨或■、钓具,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或与其他渔民合伙经营。大多数贫苦渔民仅有简陋网具,只能租船生产,或被雇佣当渔工。渔工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劳力生活。大多数海洋捕捞渔工为外来劳力。
解放后,废除剥削制度。1950年梅林、东埔、祥芝等渔村组织渔民协会。1953年祥渔后斗尾蔡志向组织海洋捕捞渔业互助组。次年,祥芝、永宁、蚶江等地组织互助组发展集体生产。1955年实行渔业合作化,由于生产资料归集体,劳力常年结合,做到工具和劳力统配,经济统筹,产品销售和收益分配统一管理,并有一定公共积累,有计划经营,扩大再生产,合作社比互助组更显优越性。如东店渔业社151户904人,定置网14,小钓11条,运输船2艘,年产量1600吨,比互助组时增收1.65倍,劳力人均净收入增1.2倍。1958年人民公社化,渔业生产合作社实行联合,强调“一大二公”,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实行“五定”(定产量产值、定劳力、定工具、定成本、定工分),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不久,多数改为“按产值记工分”和“比例分红”形式,劳动计酬同生产成果直接结合,有利于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但因渔业生产不稳定,队与队之间产量高低悬殊,分配不能体现合理公平,按劳取酬。1961年体制下放,把规模过大的社队适当划分为以大队和小队两级核算,部分改为生产队核算,分配上采取“三包一奖赔”(包产量、包产值和包成本、超额包产包值指标者奖,不完成者赔),“按产值计工分”或“比例分成”等形式。
1980年祥芝公社东埔渔业大队首先实行股份合作制。1984年渔区全面实行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渔民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有集体经营、联合体经营和私营3种经营形式。1987年底各渔业村实行股份制的占98.5%。股份制主要有4种形式:均等投资,股份所有,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合伙投资,股份所有,雇工经营;以资代劳,劳资合股,联合经营;独自投资,船主所有,雇工经营。其中第四种为海洋捕捞业中主要经营形式,占80%以上。小型作业渔船和养殖业采取家庭个体经营形式,还有合伙投资经营。
石狮市养殖业中,还有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如国有金定鸭原种场养殖场、奈清水库养殖场等。1990年后出现中外合资及外商投资创办的养殖企业。
加工厂、造船厂、网线厂、机械厂、饲料厂等水产后勤企业经营体制主要有5种形式:全民企业,资产产权为国家所有,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自负盈亏;村集体所有企业,由村集体投资创办,再由个人承包经营;村集体与个人合股联营企业,收益分配按股份比例分红,债权债务按股份比例承担;个人合伙投资股份企业;个体独资经营企业,一般实行雇工经营和月工资制。石狮渔区后勤企业绝大部分实行第五种经营形式。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